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0 毫秒
1.
在语文综合性活动课中,要大力提倡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活动,是衡量语文综合性活动课效果的重要标准。因此设计语文综合性活动课要在学生主动参与上下功夫。这中间“动”是活动课最大的特点,“趣”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2.
以社会热点问题“了解台湾,关注台湾”为例设计了一节语文实践活动课,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课的积极性,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体现了活动的学科性质。  相似文献   

3.
“语文活动化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语文教学范式,是依据语文新课程标准而进行的一种动态和变化的教育活动。从课程开发的角度看,语文活动化教学可分为“文本开发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依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以及组织实施的形式,可以分为指导性活动、自主性活动和师生交际活动。语文活动化教学主要包含功能定位课、应用对话课和自主活动课等课型。教师应依据课型特点突出特色,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4.
遵循“以活动促发展”的教育理念,设计具有自主性、体验性、探究性的活动课,是义务教育语文实验教材的鲜明特色,符合当前基础教育课改革的方向,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环境,也为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创造了条件。一、了解语文活动课的授课过程语文活动课的实施一般包括如下过程:(1)激发活动兴趣。活动课必须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在实施活动课前不仅要考虑活动的可操作性,使学生有可能开展活动,还要设法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活动。为此,要采用生动而又贴近学生的语言,引出“活动”的主题,将学生带入“活…  相似文献   

5.
彭睛 《新课程研究》2009,(10):108-110
以社会热点问题“了解台湾,关注台湾”为例,设计一节语文实践活动课,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力及思维力,注意体现了活动的学科性质。  相似文献   

6.
上好语文活动课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小语活动课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活动课首先应让全体学生参与,在教师的启发、引导、指导下,激发和培养学生的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确立了我国在新世纪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强调了教与学的改革:“教”更强调师生互动式和实践式的教学方法,建立学生主体意识;“学”更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获取知识,提升学生创新能力。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建立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那么,新课程背景下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如何面向全体学生,我产生了一系列想法,作了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纵深发展,本领域出现了一个新的生长点,那就是活动课。它主要是提倡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上好语文活动课对于学生学习好语文具有积极的作用。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够上好语文活动课呢?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实践与总结,从活动课在教学内容上更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活动课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语文活动课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上好语文活动课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四个方面做了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今天展示的是一次活动课,因为是“新生事物”,所以众说纷纭是很正常的。我不太习惯于“学术式”地去界定和评判“什么是语文活动课”,但我愿意通俗地说,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知识与能力,并从中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激荡、事业的拓展……就是“语文活动课”!因此,我为焦老师这堂语文活动课叫好!这堂课当然也有不足,老师们的一些批评我也是同意的。这里不再赘述。我由此产生了一些联想——有的课充满了知识与能力的讲授与训练,便被指责为“语文课的人文精神荡然无存”;有的课充满了思想…  相似文献   

10.
语文活动课是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操作为特征,以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个性等全面、和谐、主动发展为目的的课程。然而,由于有些教师对这一新型课程的本质尚未了解,从活动的计划、设计到实施都缺乏语文训练意识,把语文活动课上成了语文竞赛课甚至班队活动课,严重偏离了语文活动课的轨道。  相似文献   

11.
语文活动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是新《课标》里面“综合性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活动课对于丰富学生生活,开拓学生视野,增长见识、动脑动口动手,培养能力,以及加深学生语言体验,培养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语文活动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翼。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必须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认真上好语文活动课。活动课对于丰富学生生活,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加深学生语言体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如何上好语文活动课,让它成为课程改革的亮点呢?  相似文献   

13.
一、一次实践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此在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上,就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明显差别。活动课在目标上,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强调对学生表达、合作、交流、组织等能力培养;在方法上,强调激发学生的自主实践性;在类型上,  相似文献   

14.
马静敏 《新疆教育》2012,(14):77-77
新课程改革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语文教学领域出现了一个新的课型——活动课。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在逐步被打破,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正越来越受到师生的青睐。语文活动课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新举措。1语文教学一直处于低效的状态,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主要原因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没有紧密结合起来,缺乏现代生活气息,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使语文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学生语文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适应不了当今社会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要摆脱被动局面,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语文活动课解决就是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语文课外活动常常缺乏系统的目标、内容,常常难以有序进行,许多学校仅仅把它当作课堂教学的补充,往往难以落实。只有把语文活动列入语文课程,教学目标、内容和进程进一步具体细化,给予时间和空间的保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2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语文活动课有鲜明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新大纲十分重视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那么语文活动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创造能力呢? 1.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活动,这是衡量语文活动课效果的重要标志。因此,要在活动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让学生从事主动参与和探索发现的活动中下功夫,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动机,端正学生主动探索的态度,激励学生主动开拓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课跟别的课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边有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可以学语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的源头活水在生活。源头没有涓涓活水,何以汇成滔滔的灵感之河?因此要冲破课堂的藩篱,走进生活,走一条开放的语文教学之路,这样语文教学才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三八”妇女节之际,一位老师组织学生举办了一次以“理解妈妈”为主题的语文活动课,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生们渐渐地走进了妈妈的心灵,认识到妈妈的艰辛,感受到母亲的平凡和伟大,并从…  相似文献   

17.
李兴芳 《甘肃教育》2013,(24):38-38
中职语文教学由于其特殊的学科性质。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促进学生互动合作中责无旁贷。近年来.我校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倡导启发式、合作互动式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开展课前五分钟演讲、才艺展示、编排课本剧、模拟求职、模拟采编播等语文主题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和发挥全体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一、主体性原则。语文活动课应让全体学生参与,以学生为主体,让其自由、主动地发展。 二、差异性原则。语文活动课的目的、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能强求一致。 三、兴趣性原则。语文活动课的内容和形式都应  相似文献   

19.
我校是城乡结合的学校,学生来源主要是农民子弟。要落实市教研室提出的:“要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在语文总课时中逐步开设语文活动课和发展课,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与课文相联系的活动课和课外阅读,组织以发展学生语文兴趣,思维、个性为内容的活动课。这些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努力形成系列。”这一要求,我校不少教师认为农村小学谈何容易,还认为语文活动课的开展是远水救不了近火。针对上述思想我们组织教师反复学习,使广大教师提高认识,明确语文活动课程是学科课程的延伸和补充,它是学生素质得到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由于认识提高,明确了开展语文活动课的重要。两年来,我校教师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对语文活动课的探索,并取得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杨建军 《湖南教育》2002,(11):38-38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这里所说的“训练”,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为提高学生文化素质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和实践。重新认识语文“训练”的重点为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们务必把“训练”的重点放在“识记”和“运用”上。识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开卷有益”,都是强调识记的重要性。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只片面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其实,没有识记,谈何运用?现在教材规定的识记量很少,一册书就那么三、四篇,三年高中累计起来不足20篇。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