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文朝 《海外英语》2012,(20):181-182,184
古诗是中国的艺术瑰宝,古诗英译是传播中国文学的重要手段。许渊冲和翁显良是古诗英译的极大成者,二者在长期的翻译实践中留下了大量的经典译作,形成了各自的翻译风格,提出了不同的翻译主张。许渊冲先生主张诗体译诗,并将"三美齐备"作为诗歌翻译的实践原则和评价标准;翁显良先生主张散体译诗,认为译诗的关键是"再现意象"。两种主张孰优孰劣,众翻译家各执一词。该文试从两位英译《登鹳雀楼》和《登幽州台歌》入手,对他们的翻译风格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
该文主要讨论许渊冲翻译王维诗歌的主要特点。文中首先介绍了王维的生平,他的生平为其诗风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该文继续讨论了王维的诗歌特点,即“诗中有画”和它的理论内涵。接着,该文简要阐述了许渊冲的译诗理论及技巧。许渊冲赞成鲁迅曾说的译诗“三美”,并认为意美是最重要的,接着是音美,最后是形美。在了解了王维与许渊冲以后,文中又举出两例许渊冲翻译王维诗歌的译文。理论结合实践,得出结论:许渊冲翻译的诗歌,有很多可取的地方,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诗歌因其"意""音""形"的独特形式成为文学翻译中的难中之难。许渊冲提出了诗歌翻译的本体论——"三美论",指出诗歌翻译需要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这是可以用来评价诗歌翻译优劣的重要美学标准之一,而"三美"的实现是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从"三美论"出发,评析张广奎教授翻译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序诗,并与另本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张的译诗在意、音、形方面都比较成功地再现了原诗之美。  相似文献   

4.
许渊冲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及翻译理论家,他被普遍认为是中国古诗英译的大家之一。许渊冲根据自己多年的翻译实践,提出了系统的中诗英译理论"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试结合实例介绍许渊冲的诗歌翻译理论及其技巧。  相似文献   

5.
古诗是中国的艺术瑰宝,古诗英译是传播中国文学的重要手段.许渊冲和翁显良是古诗英译的极大成者,二者在长期的翻译实践中留下了大量的经典译作,形成了各自的翻译风格,提出了不同的翻译主张.许渊冲先生主张诗体译诗,并将“三美齐备”作为诗歌翻译的实践原则和评价标准;翁显良先生主张散体译诗,认为译诗的关键是“再现意象”.两种主张孰优孰劣,众翻译家各执一词.该文试从两位英译《登鹳雀楼》和《登幽州台歌》入手,对他们的翻译风格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6.
诗歌翻译是文学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译事难,而译诗则更难。该文从许渊冲先生提出的诗歌翻译的"三美"原则出发,分析了杜牧《清明》一诗的三个英译本在意美、音美和形美方面的差异。希望通过对比,为今后的汉诗英译带来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7.
王丽萍 《海外英语》2011,(2):122-123
许渊冲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以将中国历代诗词全面、系统地译成英法韵文而闻名于世。"书销中外六十本,诗译英法唯一人"。许渊冲先生豪情满志,"不是院士胜院士,遗欧赠美千首诗"乃一代大师的坦然心声,实属当之无愧。近日,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全国翻译行业最高荣誉奖"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许渊冲的翻译力作《诗经》英译本体现了他在翻译中的探索,其中美学思想的体现首当其冲。今日重温许渊冲翻译美学思想,以其《诗经》英译本为例,揭示其翻译理论对其实践深刻的现实指导意义,反映其对美学永无止境的探索和孜孜不倦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以诗译诗     
《海外英语》2011,(1):41-41
很多人都说,诗歌是最难翻译的,即使将意义翻译出来.也很难保留其原有的韵律和意境。然而。这可不是绝对的。我们的翻译大家许渊冲先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许老的诗译,精雕细琢.三美齐备——意美、音美、形美。一起来欣赏吧!  相似文献   

9.
诗歌翻译是文学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译事难,而译诗则更难。该文从许渊冲先生提出的诗歌翻译的“三美”原则出发,分析了杜牧《清明》一诗的三个英译本在意美、音美和形美方面的差异。希望通过对比,为今后的汉诗英译带来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0.
许渊冲先生在中国古诗词英译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均有颇高成就.在他提出的系统翻译理论中"意美"、"音美"、"形美"三美理论在译界影响深远,得到很多学者和译者的推崇,成为译文评判的重要标准.本文举例论证了许渊冲在中诗英译的过程中传达了原作的"意美"、"音美"和"形美".  相似文献   

11.
许渊冲在中国古诗词英译的理论和实践方面有很高的成就,他提出的"三美"原则给诗歌翻译带来了新的方法。在"意美"方面,注重原诗的隐含意思;在"音美"方面,注重押韵;在"形美"方面,则注重对仗。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林语堂英译苏轼的一首诗进行分析,阐明林语堂诗歌翻译思想是许渊冲翻译理论的渊源之一、林语堂译诗风格对许渊冲译诗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丁星星  岳国法 《海外英语》2013,(21):145-146
在西方译论史上,美学所起的作用仅是一个推动作用,而早在中国,译论和美学早就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三美论(意美、音美和形美)是诗词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许渊冲提出的诗歌翻译的标准。该文旨在以其英译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分析研究其诗歌"美"具体体现,并为诗歌翻译提供参考和标准。  相似文献   

14.
唐诗用典,类型多种多样,翻译家译典,方式亦是灵活多变。许渊冲教授译作无数,他的翻译理论也是影响深远。"三化论"(深化、等化、浅化)是译诗的方法论。浅化避短,深化扬长,等化取巧,三化并用,以诗译诗,传情达意,使译文在保留原作艺术魅力的基础上,有效克服了语言和文化之间的障碍,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5.
诗歌以其语言凝练、韵律优美、意蕴丰富等语言特点成为一种语言艺术。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以诗仙李白乐府诗代表作《长干行》的英译为例,本文在"三美"翻译理论指导下,通过例句分析译诗对原诗意美、音美、形美的美感再现,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说明许渊冲"三美"翻译理论对诗歌翻译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诗歌是语言中最凝练、最精粹、内涵最丰富的一种文学体裁,是意美、音美和形美的统一。如何在翻译过程中使译语读者充分感受诗歌的意美、音美和形美,获得最大程度上的听觉、视觉和心灵上的享受,成为每一位译者追求的目标。我国翻译大家许渊冲教授提出的译诗的"三美论",为诗歌翻译实践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理论指导。试从"三美"原则出发,以许教授《长恨歌》译本为研究对象,探究许教授如何使译本体现原诗的三美,旨在为中国古典诗歌翻译提供一些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作为高雅文化代表的唐诗,韵味醇厚,耐品耐嚼。唐诗的表现形式高度精炼,字里行间充满着各种意象,蕴含的内容无限丰富,使英译唐诗成为人所共知的难题,翻译家许渊冲多年来孜孜不倦,以其天才的翻译艺术将其转换成了英文诗,为全世界创造了翻译文学最灿烂,最宝贵的艺术财富。分析总结许渊冲的英译唐诗,不仅能够陶冶情操,更能指导我们以后的唐诗翻译工作,使我们的译诗更加完美精准,也能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贡献一份微薄之力。本文肯定了唐诗的可译性,分析了许渊冲唐诗英译的翻译策略,并从许渊冲"三美论"的角度分别分析总结许渊冲唐诗英译的艺术成就,旨在对翻译实践与教学带来指导意义,同时亦是对"中国人的诗还是由中国人译为佳"论点的支持及对许议唐诗艺术风格的高度赞赏。  相似文献   

18.
诗歌翻译历来在翻译界中争论较多。作为汉语古诗英译的顶级专家,许渊冲提出的"三美"学说为诗歌翻译提供了新思维、新方法,对实践无疑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从"意美""音美"和"形美"三个方面,对许渊冲和其他翻译大家在唐诗翻译上的经典译本作了比较,旨在揭示其翻译理论对诗歌翻译实践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许渊冲诗歌翻译"意美","音美","形美"的理论和他的美学探索,说明在诗歌翻译中,要努力做到"三美"齐备。同时,译者的创造性在诗歌翻译中也是不可缺少的。译者创造性的翻译,可以打破中西方文化障碍,使原作和译作在深层次上得到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而诗歌翻译一直被公认为是翻译中最难的文学体裁之一,令广大翻译学习者和工作者望而却步。诗歌翻译泰斗许渊冲先生主张的"三美论"恰恰在英译唐诗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启发和指导作用。本文以许渊冲先生英译的唐诗为例,通过原文与译文对比,旨在使广大译者领会许渊冲先生如何将其"三美论"应用于唐诗英译之中,以为诗歌译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