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叙事批评在中国和西方有各自的发生发展历程.在西方,叙事学诞生之初,注重被叙述的故事的结构、叙述者的作用和叙事作品的构成体系.经典叙事学是一种基于结构主义理论的纯形式研究;后经典叙事学则以阐释具体作品为主要目标,着眼于具体作品的意义.自觉的叙事批评经过经典叙事学和后经典叙事学的发展,将文本的叙事分析和文本之外的历史文化分析结合起来,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中国的叙事批评大致经历了文史不分的叙事批评、感悟式的文学叙事批评、有理论自觉的叙事批评三个阶段.叙事批评的发展前景主要体现在三方面:运用叙事理论,对文本进行叙事批评;在叙事理论研究领域,拓展研究内容;叙事批评和其他批评方法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从女性主义叙事学角度看《理智与情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性主义文评与叙事学相互结合形成了一个跨学科的新流派——女性主义叙事学。奥斯汀作为英国杰出的女性小说家,自然就成为女性主义叙事学研究的目标之一。与经典叙事学相比较而言,女性主义叙事学重点在于把作品语境化,聚焦于叙事结构的性别政治。  相似文献   

3.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就出现了一种跨学科的新流派,即女性主义叙事学,这一新学派是由女性主义文评和叙事学相结合形成的.之所以称之为新流派,是因为女性主义叙事学与经典叙事学相比较,具有鲜明的特点,它强调将作品语境化,将具有政治性质的文章以叙事结构表现出来.本文主要是从女性主义叙事学与经典叙事学的相交点来分析《最蓝的眼睛》中莫瑞森的叙事艺术,此外,莫瑞森作为一名女作家,所在作品中体现的女性政治化思想.在《最蓝的眼睛》的叙事策略上可以充分展现黑人妇女的悲惨命运,充分阐述了黑人女性生命的扭曲是由白人文化的强势作用造成的,黑人女性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的意志和是如何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寻找自我的.  相似文献   

4.
薛凌 《考试周刊》2012,(19):10-12
从普罗普到热奈特,西方的经典叙事学从发端、发展走向全面繁盛,涌现出包括布雷蒙、格雷玛斯与托多洛夫在内的一批经典结构主义叙事学家,他们在不同层面,从不同角度丰富着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存在纬度。本文以中国民间故事《白蛇传》为主要分析文本,试图在同一文本的比较中发现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发展脉络与范式的演进轨道,探讨其主要成就与局限.  相似文献   

5.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被认为是一部“奥秘莫测”的怪书。文章从经典叙事学和后经典叙事学的相互补充,交互作用,分析故事层与话语层的交织产生的艺术力量,叙事者的读者和作者的读者之间的无穷魅力以及戏剧性叙述结构产生的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揭示作品在叙事技巧方面的奥秘之处。  相似文献   

6.
申丹等的《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一书反映了西方叙事学的全貌和最新进展,填补了我国叙事学研究基本停留在经典叙事学的理论阐释和批评实践方面的不足。在国内介绍叙事学的专著中首次对跨学科和跨媒介叙事进行探讨,并对西方叙事学在一些概念上存在模糊、观念上存在混乱的现象进行了清理,提出建设性意见,表现出鲜明的中西比较视野和历史意识,引发了笔者对西方叙事学本土化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正>20世纪70年代结构主义叙事学兴起,21世纪初叙事学发展空间得到扩大,并实现了经典叙事学向后经典叙事学的转变。尚必武的专著《当代西方后经典叙事学研究》结合国内外相关论著,采用费伦的修辞叙事理论,将研究视野扩大,为我国叙事学研究领域提供了发展载体与基础。《当代西方后经典叙事学研究》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珍.韦伯斯特是美国二十世纪初著名女作家,其经典代表作《长腿叔叔》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本文以女性主义叙事学作为研究方法,分析韦伯斯特所处时代女性生存状况、个人生活经历,以及作品中以树立女性权威为目的的女性叙事,认为韦伯斯特的创作受当时女性社会状况及个人生活经历影响,她希望通过文学创作争取女性的发言权,构建女性权威,通过作品对社会施加影响。  相似文献   

9.
西方叙事学作为一门理论学科,产生于20世纪60~70年代的法国,经历了经典叙事学、后经典叙事学等一系列发展阶段。笔者试图将叙事学发展过程中的经典叙事学和后经典叙事学这两个阶段做一简单的梳理,同时建立起这两个阶段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结构主义浪潮而诞生的叙事学理论不仅拓宽了文学研究话语空间,也影响着中国自古代以来传统的叙事视角。1960年代后,叙事学理论先后经历了经典叙事学、后经典型叙事学两大阶段。本文拟通过对叙事学理论发展脉络的综述及其所呈现出的规律性特点,从历史与现实两方面探讨新的理论空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魔幻现实主义作品通常采用后经典叙事学的很多叙事手法,如反复、闪回、时空交错、梦魇、自由间接引语、视角转换、话语模式等。本文以《百年孤独》为例分析如何用后经典叙事手法实现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的创作和欣赏。  相似文献   

12.
空间与叙事的关系在“后经典叙事”的语境下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使用龙迪勇先生的《空间叙事学》中空间叙事角度去分析经典名著《雷雨》,我们会发现《雷雨》作品中故事空间与叙事的巧妙关系和故事空间与人物形象性格的呼应,也会发现《雷雨》打破了单一线性叙事而拥有了“一对多”与“多对一”的因果关系,创作出了非线性模式的分形叙事。总之,使用空间叙事学的角度可以为我们分析、鉴赏《雷雨》这部经典作品提供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经典叙事学家热奈特关于叙事作品的三分法,对电视谈话节目的叙事流程进行了初步探讨。该类节目通过多种媒介的同时参与,并采用后经典叙事学中的同步叙述、不可靠叙述、伦理取位等概念形成了一种"多重声"版本的故事讲述方式。电视谈话节目的制作有机巧妙地运用了新叙事学相关理论,不但让电视这一媒介的叙事方式更耐人寻味,而且促进了叙事研究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14.
奥地利作家斯台芬·茨威格(1881-1942)的代表作《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女主人公的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引起了大家的广泛讨论和分析,其间有褒有贬,方法各有其独到之处。鉴于此,运用后经典叙事学中的修辞叙事学理论来解读《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主要运用詹姆斯·费伦的修辞叙事学中的读者维度、可靠与不可靠性叙述理论来对文本进行一个新的解读,以期丰富对此作品的阐释领域。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经典叙事学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后经典叙事学的发展,尤其探讨了后经典叙事学的跨学科发展线路,和其认知学转向。  相似文献   

16.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爵士时代的代表作家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最杰出的作品,也是当代最深刻的美国小说之一,它所表现的完美的艺术世界深刻再现了那个时代美国的社会风貌。作品以其独具匠心的复杂结构,独特的叙事视角得到了无数中外叙事学家的青睐。从叙事学角度这部小说的时空结构加以分析,论述了作者所运用的叙事手法对取得鲜明的艺术效果以及揭示作品主题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关系角度分析<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部后现代主义作品中意义产生的偶然性与意义的繁杂和多元共存,以及这部作品形式上的后现代文化策略对现代性特征的不断消解,说明现代性的建构与后现代性的解构是同时进行的,现代性中孕育着后现代性的因子,同时证明用经典叙事学理论分析一部后现代主义作品的可行性以及两种叙事理论的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18.
经典叙事学能够从故事构建和话语分析两个研究层面,有效地分析文学作品的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本文通过格雷马斯经典叙事学中的"行动元模型"和"叙事程序",深入剖析美国早期女权主义作家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的多篇短篇小说,探讨她在短篇小说创作中人物关系和情节建构表现出的共性特征,从而获得人物关系共性图,得出小说的叙事程序从分离向结合转换以及进行完成型的组合等结论。  相似文献   

19.
福克纳的作品大多复杂艰深、晦涩难懂,其主要原因在于他独特的叙事技巧。因此,将福克纳的小说置于叙事学的理论视域进行研究,无疑会有利于福克纳研究的拓展和深入。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关于福克纳小说叙事艺术研究方面的成果主要集中于评析小说的叙事模式和叙事结构,解剖小说中的叙事视角、叙事声音、叙事时间,阐明他的叙事精湛技巧之所在。福克纳小说研究基本上集中于经典叙事学层面,而后经典叙事学理论将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叙事学的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和叙事者三个方面,分析了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作品《喜福会》。通过对中国母亲与美国女儿从不理解到达成谅解,指出了中美文化的冲突和解决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