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萨空了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学家,是中国新闻史上一位杰出的多面手和新闻工作的全才.在萨空了从事新闻事业的几十年时间里,他的许多观点极富远见卓识,对当今的新闻工作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以文献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详细分析萨空了的新闻理论思想、新闻业务思想及对新闻媒体的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2.
高春梅 《青年记者》2012,(11):72-73
萨空了是20世纪我国著名的爱国报人、民主斗士,新闻出版家,也是新中国民族文化工作的开拓者,一生为我国新闻出版及民族文化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在新闻理论、报纸编辑及经营管理等方面有许多建树,他的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在我国现当代新闻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 通过对萨空了前期新闻活动及其著作的考察,笔者发现他的新闻品质及在社会急剧动荡时期对民主的不懈追求,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本文拟从萨空了的前期新闻活动入手,主要通过对萨空了1935年~1949年间新闻活动及新闻实践的考察,探究他的新闻品质,以期对当今的新闻工作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3.
萨空了是我国著名少数民族报人和新闻学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他积累了丰富的办报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新闻思想。萨空了新闻思想中充满了人文关怀的精神。而他的新闻思想中最能体现其人文关怀精神的,是他关于报纸教育功能的论述。萨空了十分重视报刊的教育功能。他在新闻学著作《科学的新闻学概论》中,  相似文献   

4.
萨空了是我国20世纪著名的新闻记者、报刊主编和新闻学家,他的一生从事了各种职业,具有多种身份,他既是新闻学家,又将一生奉献给了文化事业,为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他的新闻经历中,我们可以剖析出一个爱国报人所具备的新闻思想,无论是在当时,或之于现在,都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从萨空了的新闻活动入手,分别从办报思想、爱国主义精神和责任感与商业利益的平衡三个方面总结出萨空了所倡导的新闻思想。  相似文献   

5.
萨空了是我国著名少数民族报人和新闻学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他积累了丰富的办报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新闻思想.  相似文献   

6.
晏燕 《新闻传播》2010,(4):23-24
徐宝璜先生是我国最早的新闻学者和新闻教育家,他一生都致力于新闻事业,并提出了许多有影响、有价值的新闻思想,不仅对当时新闻思想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对我们当今的新闻事业也有较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本文以徐宝璜先生的《新闻学》著作为例,通过分析他的一些新闻学术思想,并结合目前我国新闻界的状况,以更好地促进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人的新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中后期,国民党政府所辖西南地区相对平静。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蒋介石及一些国民党报人提出三民主义新闻思想。蒋介石认为,新闻事业和新闻记者在“抗战建国”的事业中负有重任,是国家的“喉舌”和民众的“导师”。因此,他主张新闻事业主要用于政治宣传,而反对经营管理。与此相反,《中央日报》社长程沧波则从当时新闻从业人员困苦的生活境遇和国民党党报管理体制的弊端出发,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党报企业化经营”的思想。他认为,新闻事业的企业化是“固定的趋势”。真正明确提出“三民主义新闻思想”概念的是马星野,他认为,西方自由主义新闻事业和苏联式新闻事业都不符合我国国情,中国应该建立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新闻事业。这些新闻思想是为维护国民党专制统治服务的,但是其中有一些合理的成分  相似文献   

8.
著名报人成舍我办《立报》时,曾经培养和重用了蒙古族报人萨空了,这是他对少数民族新闻事业发展的一个重大贡献。《立报》1935年9月20日创办于上海,是抗日救亡运动中发行量最多的一张小型报纸。萨空了和张友渔先后担任过总编辑。  相似文献   

9.
作为我国杰出的新闻事业的开拓者、现当代新闻史上的杰出领导人,范长江生前写过大量的出色的新闻报道。而在他的理想追求和人生道路探索中形成的新闻思想,也饱含着浓郁的民族情结,以其独特的民族新闻视角为我国的民族新闻事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0.
试论江泽民新闻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事业,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我国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满怀信心跨入二十一世纪之时,认真学习研究江泽民关于新闻工作的论述,对于我国新时期新闻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江泽民非常重视我国的新闻事业,他继承和丰富了毛泽东、邓小平的新闻思想,发展和提升了无产阶级的新闻观,并结合当今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情况,高瞻远瞩,高屋建瓴,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深刻内涵和明确导向的新闻论述,这些论述是无产阶级新  相似文献   

11.
何微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报人、新闻学家和新闻教育家。近60年来,何微教授南北转战,为我国新闻事业的繁荣与壮大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他在漫长的记者生涯和新闻教育生涯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思想和新闻教育思想,丰富了我党的无产阶级新闻思想和新闻教育思想。总结和研究何微教授征战半个多世纪的光辉历程和他的新闻思想、新闻教育思想,对于弘扬我国优秀新闻传统、承前启后、激励后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战时期,英法等国陷入战乱,使得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暂时摆脱压迫,得到发展,并带动了新闻事业的起步与发展,新的报刊、通讯社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也不断壮大着新闻从业人员的队伍。在此期间,一些接受了西方先进思想教育的新闻学者参与办报,指导方针,言传身教,以其睿智的理论和扎实的实践形成各自的新闻思想,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初创阶段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在他们当中,有那么一位学者,他不怎么出名,也少有像邵飘萍之人等激愤的言辞,但却给我国新闻事业的开端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思想。他就是任白涛。  相似文献   

13.
作为我党早期的领导者和我党新闻事业的开拓者,博古为中共新闻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在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中,他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与毛泽东新闻思想,结合办报与通讯工作的实际,对党报编辑、管理与新闻写作及通讯网的建立作了大量的科学的多方面的阐述,为新中国的新闻事业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与经验参考,对于新时期新闻事业的发展仍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值得我们去总结、研究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4.
王萌 《今传媒》2012,(3):143-144
结合当代中国新闻现实状况,回顾我国著名新闻记者恽逸群的新闻生涯,分析整理了恽逸群的新闻思想及新闻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历史这面镜子指导和反思现实,以综合的视角将其思想与当代中国新闻事业进行联系,思考当代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是杰出的新闻宣传家、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开拓者、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学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他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党的新闻事业丰富的历史经验作出理论概括,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毛泽东新闻思想。它是指导新闻工作的正确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列新闻思想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和发展,为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王韬是我国新闻史上的开山人物,他提出的自由主义新闻思想、政论思想、报刊功能理论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具有开创意义。同时,由于受时代和个人的局限,王韬的新闻思想带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主要体现在他所提出的言论自由、政论思想、报刊功能理论同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矛盾与妥协上。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辩证地...  相似文献   

17.
萨空了原名萨音泰,蒙古族人,1907年生于四川成都,是我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和著名的社会活动家.1935年,他追随成舍我南下上海,担任《立报》副刊编辑工作.这段时间既是他新闻实践活动中空前成功的一个阶段,也是新闻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8.
范长江作为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开创者之一,在我国的新闻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他的新闻思想也经历了两次转变,而这两次转变同时也带给他不一样的人生.  相似文献   

19.
成舍我的“两个效益”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舍我是我国新闻史上杰出的报人、报业经营家、中国报业托拉斯的先行者。他一生致力于新闻事业,成立了“世界报系”,创办了《民生报》、《立报》,创建了新闻学校。他的新闻从业生涯集业务工作者和报业经营者于一身,这一双重身份使其新闻思想集中体现为报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博弈。  相似文献   

20.
1985年11月27日是我国著名爱国进步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开拓者和我国早期的新闻教育工作者戈公振先生诞辰九十五周年(1890—1935),10月22日是他逝世五十周年的忌辰。为了纪念戈先生对中国新闻事业的重要贡献,缅怀他献身新闻事业的美好品德,由全国政协文化组、文化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新闻学会联合会、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共同发起,于11月27日下午三时在全国政协礼堂三楼大厅举行“戈公振诞辰九十五周年纪念会”。在京的新闻界、文化界、出版界的知名人士及其亲属和新闻学研宄者、教育工作者共三百余人出席了纪念会。纪念会由戈公振先生的生前友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胡愈之主持并在讲话中介绍了戈公振的生平事迹。中国新闻学会联合会会长胡绩伟,著名女作家陈学昭(书面发言,由戈扬代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顾问谢冰岩,著名翻译家戈宝权,戈公振之子、美籍华人戈宝树博士,戈公振家乡的代表吴廷青等都在纪念会上讲了话。胡绳、周绍铮、周巍峙、王揖、姜椿芳、周而复、王子野、赵复三、萨空了、张友渔、邓季惺等出席了纪念会。现将这次纪念会上的发言刊载如下,作为本刊对戈公振先生诞辰九十五周年的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