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课标下研究作文教学,研究作文教学对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教都是为了达到不教。”作文教学同样如此。我们教学生作文是为了达到将来即使没人教,他们自己也能写文章的目的。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几年来,我在作文教学中,逐渐认识到:作文教学要有大的飞跃,重要的是作文教学观念的转化。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有哪些观念应该更新呢?  相似文献   

2.
赞扬孩子吧     
日本著名的教育家铃木找到了教孩子学说活、学走路的最佳教育方法后,每年能培养700个与莫扎特同龄水平的小神童。一下子,他在日本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一天,一位年轻的母亲千方百计地找到铃木,跟他说:"你认为所有的孩子都是小提琴家,而我的孩子已经练了几年了,也没有长进,你若能把他教好,我就服了你。"  相似文献   

3.
朱永新 《教师》2012,(17):1-1
教育家和教书匠,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教育家有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我们很多家长,在为孩子挑教师、挑班级的时候,都喜欢挑一个年纪大一点的“富有经验”的教师,我对他们说,你们不要这样。教育家,不分年龄;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有一些人,他教1年,然后重复5年10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5年,一个实实在在教5年的人,与一个教了1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的成就是不一样的。一个优秀的教育家,他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人,应该是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  相似文献   

4.
侯昭英 《教育艺术》2004,(10):48-49
春节,我回老家过年,堂叔的一番话颇令人深思。他说,每年贴春联的时暌他都特别苦恼。他有三个孩子,两个大学生,一个高中生,竟然都不会写对联。这让他感觉脸上无光。他说村东的刘老头,只上了几年私塾,对联写得特棒。他不解地问我:“难道你们不教学生写对联?”  相似文献   

5.
孙明霞 《中国教师》2010,(13):58-59
<正>有的教师,无论工作多少年,都始终用心对待每一节课、每一班学生,即便教同样的课程也会根据学生的不同或条件的差异而进行调整、完善,结果他的专业素养就一年年地提高,能够始终走  相似文献   

6.
《云南教育》2014,(17):27-27
梅永兵2000年8月被分配到富源县墨红镇中学任教至今。从教14年来,他一直坚守在农村教学一线,勤勤恳恳,尽心尽力,模范履行职责,在初中教育教学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梅永兵教育观念先进,教学方法得当,自2008年以来,他所教的初三毕业班语文学科中考成绩,每年都名列墨红镇第一名,培养42名学生考上曲靖一中,为学校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相似文献   

7.
【案例1】"正比例的应用"的课尾设计。计算机显示:吸烟有害健康,禁止中小学生吸烟。一个一般收入的吸烟人,如果他每天吸一包单价7元的香烟,每月按30天计算,那么:(1)每月吸掉人民币多少元?(2)每年吸掉人民币多少元?一亿人呢?如果平均每人活40年,那么共吸掉人民币多少元?(3)如果他手头有1890元钱,问:他可以吸烟几个月?(用比例解)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博大深邃而又通俗易懂,对我国的语文教育不仅在理论上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在实践上也具有示范作用。叶老在他的许多文章和书信中谈得最多的是关于“教”的问题,在这方面,“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是他的至理名言。《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革语文教学》中有一段精彩透辟的论述:“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  相似文献   

9.
[案例1]"正比例的应用"的课尾设计. 计算机显示:吸烟有害健康,禁止中小学生吸烟.一个一般收入的吸烟人,如果他每天吸一包单价7元的香烟,每月按30天计算,那么:(1)每月吸掉人民币多少元?(2)每年吸掉人民币多少元?一亿人呢?如果平均每人活40年,那么共吸掉人民币多少元?(3)如果他手头有1890元钱,问:他可以吸烟几个月?(用比例解)  相似文献   

10.
<正>乡间行者——张锦文张锦文,男,54岁,新乡市辉县市拍石头乡中心小学教师。连续37年扎根山区的张锦文,前25年在本村教学,一人教3个年级的课,每天走8公里山路。2003年,他被调到拍石头乡中心小学任教,每年都担任两个班的数学课、一个班的班主任,还负责学校的教导工作和档案工作。他所在的寨洼村不足300口人,培养出的大学生、研究生就有30多名。  相似文献   

11.
2012年年底,攸县每一个偏远山区的教师都领到了一份特殊的“新年礼物”——全年每月150~300元的津贴,以后每年还将根据在农村偏远地区的工作年限递增。  相似文献   

12.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小时候住的地方离一间小杂货铺不远,每天都可以看到大人们将一种东西交给了老板之后,就能把自己所要的物品换回来。他觉得太有趣了,也想试试。终于,有一天,苏霍姆林斯基将一块石头递给老板要“买”糖。老板犹豫片刻之后收下这块石头,随后把糖“卖”给了他。几十年过去了,这位教育家对此事一直念念不忘。  相似文献   

13.
崛起的后果     
中国人在过去30年里,已经早就习惯了每天和每天都不一样,每年和每年都不一样。从村庄消失到城市崛起,可以在几年时间就发生。虽然中国人已经习惯了这种百米冲刺式的发展和转型,但世界其他国家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4.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新课程理念同样在强调认知过程而非结果。因此,我们要关注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参与、经历、体验和探索。下面是自己在语文阅渎教学中的一点感悟。  相似文献   

15.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指出:“教学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语文教学同样是一门艺术,语文课堂教学可以通过生动的课堂内容、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情感丰富的教师授课语言等方式,  相似文献   

16.
邢玉梅 《教育文汇》2005,(12):43-45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有着20多年的教学经验,创造了很多教学奇迹。他强调“教”的最高境界是“不教”。很多人知道魏老师教过的学生,无论起点怎样,哪怕是以前语文经常不及格的学生,作文都会写得很好。听了魏老师在深圳所作的《和谐教育,幸福人生》的主题报告后,感触良多。奇迹从来都不是偶然的。魏书生能唤起学生的潜能,调动的是一个人健康成长所有的激进细胞。这是他以人格魅力一步一步建构起来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7.
《教育》2009,(12):17-17
赵志疆11月4日在《中国青年报》撰文:11月2日,国家总督学顾问、教育家陶西平抨击中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弊端。他说,现在的中小学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教学生“母亲都是善良的”,所以每个孩子都写了一个虚拟的母亲。他认为学校应该在各种活动包括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培养正确的价值观(11月3日《长江日报》)。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就要遵循启发性原则,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我国老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师教任何课,讲都是为了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形象地指出:“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他的学生的,不是已投入了千百年劳动的现成大厦,而是促使他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来建造大厦,教他建筑。”  相似文献   

19.
巧妙导学,变教为学。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知识为特征。教育家陶行知。一针见血地指出:“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好象学的事体,都被教的事体打消掉了。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却好象是教校。这都是因为重教太过,  相似文献   

20.
顾红梅 《双语学习》2007,(6M):58-59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与学合一”理论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是对传统教育理论与实践脱离、教与学分家现象的尖锐批判。他在“教学做合一”中强调:好的先生是教学生学,先生要边教边学,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先生在做上教是真教,学生在做上学是真学。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强调教育的“实践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