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今天,老师要跟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文言文<扁鹊见蔡桓公>(板书).本文选自<韩非子>(板书).故事中的扁鹊,原名秦越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民间医生,因为医术高明,人们就用上古时代名医扁鹊的名字称呼他.有一次,扁鹊行医到了虢国,虢国的太子病死了,正准备下葬.扁鹊问明了太子的病情后,断定太子并没有死,还能救治.扁鹊先用针刺疗法给太子治病,一会儿,太子就苏醒了;接着扁鹊又把药物敷在太子肋下,一会儿,太子就站了起来;最后他又配汤药给太子喝,仅服了三十多天,太子就完全康复了.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医啊!可是,也有人对这位神医的医术不那么相信,这个人就是--  相似文献   

2.
今天,老师要跟大家一起学习一篇言《扁鹊见蔡桓公》(板书)。本选自《韩非子》(板书)。故事中的扁鹊,原名秦越人,是战国时期名的民间医生,因为医术高明,人们就用上古时代名医扁鹊的名字称呼他。有一次,扁鹊行医到了虢国,虢国的太子病死了,正准备下葬。扁鹊问明了太子的病情后,断定太子并没有死,还能救治。  相似文献   

3.
以管窥天     
以管窥天,源于《庄子·秋水》:"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战国时,齐国有个名医叫扁鹊。有一次,扁鹊路过虢国都城的王宫,正巧遇到虢国的太子刚死,就上前问:"太子因何病而亡,死了多长时间?"  相似文献   

4.
起死回生     
《西游记》中有这样一段故事:唐僧师徒来到乌鸡国,发现乌鸡国的国王被妖怪害死,扔进深井中。而妖怪摇身一变,变成了乌鸡国的国王。唐僧一心想救被害的国王,但无计可施。孙悟空一个筋斗飞到天宫,从太上老君那里借来一粒仙丹,叫“九转还魂丹”,使乌鸡国王死而复生。像这样“起死回生”的故事在古代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是不少的,因此,人们常用“起死回生”这个成语来形容医术的高明,也形容把已经没有希望的事物挽救过来。据《史记》记载,名医扁鹊经晋国进入虢国,听说虢国太子暴病死去,正待发丧。扁鹊被请来检视太子遗体,并且保证能治活太子。…  相似文献   

5.
时间:公元前201年地点:网吧人物:扁鹊、侍卫、蔡桓公好几天,蔡桓公都没有上朝,大臣想他可能是生病了,就叫神医扁鹊去看看。谁知他不在宫里,最后扁鹊用全球定位系统在一家网吧发现了蔡桓公,他正在和两名侍卫玩着电脑游戏呢。扁鹊来到那家网吧,他刚进网吧就看见蔡桓公睁着一双疲惫的眼睛正贴着电脑屏幕在玩游戏。扁鹊喊了好几声,蔡桓公才转过身来看了看他说:“找寡人何事?老扁。”扁鹊说:“大王,你整日在网吧玩电脑,我想你可能已经有病在眼睛上蔓延了,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转成其他病症的。”桓公却不理会扁鹊的劝告,又接着…  相似文献   

6.
唇亡齿寒     
春秋时,晋献公为了扩充自己的地盘, 找借口要派兵灭了虢(guo)国。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经虞地。大夫荀(xun)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  相似文献   

7.
扁鹊的医术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家兄弟三人,都精通医术,到底哪一位的医术更好呢?"扁鹊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又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相似文献   

8.
讳疾忌医     
<正>【释义】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不愿医治。比喻掩饰缺点,不愿改正。【语出】宋代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仲由喜闻过;令名无穷焉;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劝);如讳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噫!"【人物】名医扁鹊,有一次去见蔡桓侯:"你有病了,现在病还在皮肤里,若不赶紧医治,病情将会加重!"桓侯听了笑着说:"我没有病。"十天以后,扁鹊又去见桓侯,说他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还会加重。桓侯不理睬他。又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桓侯,说  相似文献   

9.
《扁鹊见蔡桓公》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文章,文章阐明的道理是:凡事要防微杜渐,及早筹措,不能盲目自信,不可麻痹拖延甚至讳疾忌医,以至发展到不可救药的地步。但是,蔡桓公的死仅怪他本人吗?首先,扁鹊第一、二、三次见蔡桓公说清疾病后,并未进一步解释病因,更没有说出令人信服的理由,而当时蔡桓公并未有痛苦之感,他又凭什么相信扁鹊?又怎么能随意轻信呢?其次,扁鹊最后一次见蔡桓公,转身就跑。他为何不当面向蔡桓公解释病因,从而使蔡桓公相信,而他却只和仆人简单说明几句,这是他的疏忽还是另有其因呢?最后,蔡桓公病入膏肓,而扁鹊却逃出秦国,这更是…  相似文献   

10.
副词的运用,主要表现在配合实词造句和表达意义上的神妙与独到.《扁鹊见蔡桓公》写蔡桓公拒绝扁鹊的第一次忠告后,快节奏地连用两个"扁鹊复见"句.句中的副词"复",使扁鹊受冷遇依旧察看病情并反复劝谏的情境跃然纸上.当扁鹊第二次忠告桓公时,"桓侯又不悦."一个"又"字和两个"不"字,和盘托出了桓公拒绝忠告和对扁  相似文献   

11.
唇亡齿寒     
春秋时,晋国想要攻打虢国,于是就派人从虞国借道去攻打虢国,而且为了借道,晋献公还把自己的很多珠宝和骏马送给了虞国的君主。虞国的臣子看到国君接受了晋国的礼物并打算借路给晋国,就劝国君说:"虢  相似文献   

12.
历史     
扁鹊见到蔡桓公。扁鹊说:“君有病。”蔡桓公笑道:“我有什么病?”扁鹊说:“病在腠理。”蔡桓公摇摇头:“开玩笑。”扁鹊说:“不及时医治恐怕病将加深。”蔡桓公正色说道:“我没病.你们做医生的就是爱治那些没病的人,显示自己医术高明。”扁鹊默然离去。  相似文献   

13.
等时间隔法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相似文献   

14.
近日,有位初中学生对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扁鹊像提出质疑。他说:“扁鹊一生行医天下,为百姓治病,没有当过什么官,做过什么王。试问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扁鹊像怎么能穿龙袍呢?”扁鹊,姓秦名越人,渤海鄚人(今河北省任丘市鄚州镇)。扁鹊曾拜名医长桑君为师学医,学成后,到齐、赵、晋、卫、宋、虢、秦等国给人们治病。晋国大夫赵简子昏迷五天,被扁鹊抢救过来,为报答救命之恩,赵简子将赵地中丘(今河北省内邱县)蓬山脚下四万亩地赏赐给扁鹊,蓬山(又称鹊山、蓬鹊山)一带成为扁鹊的第二故乡。公元前  相似文献   

15.
历史     
1扁鹊见到蔡桓公。扁鹊说:“君有病。”蔡桓公笑道:“我有什么病?”扁鹊说:“病在腠理。”蔡桓公摇摇头:“开玩笑。”  相似文献   

16.
春秋战国时期有这样一则故事:魏文王问扁鹊: "你们家兄弟三人,哪一位医术最高明?"扁鹊回答说: "我长兄最佳,仲兄其次,我最差."魏文王很惊讶.扁鹊回答说:"我长兄是在病症还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就把病治好了,所以他的医术只有我们家人才知道:我仲兄在病情初起时就把病治好了,一般人以为病人得的只是小病,所以他只有本地人认识;我扁鹊治病是严重后才治,别人看到我割肉切骨,就认为我医术高明.其实,比起我长兄与仲兄,我的医术是最差的."  相似文献   

17.
《扁鹊见蔡桓公》应该是各位读友非常熟悉的文章吧?文章想阐明的道理是:凡事要防微杜渐,及早筹措,不能盲目自信,不可麻痹拖延甚至讳疾忌医而使事情发展到不可救药的地步。但是,蔡桓公的死只怪他本人吗?我不这么认为。首先,扁鹊前三次见蔡桓公,并未进一步解释病因,没有说出令人信服的理由,当时蔡桓公也没有痛苦之感,他凭什么相信扁鹊?又怎么能随意相信呢?其次,扁鹊最后一次见蔡桓公,转身就跑。他没有当面向蔡桓公解释病状,更没有尽力想办法说服桓公,只和仆人简单地说了几句,这是他疏忽了,还是胆小怕事呢?最后,蔡桓公病入膏肓,而扁鹊逃出秦国…  相似文献   

18.
《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虢国车的形制结构及其制造技术。虢国制车技术的进步,是虢国生产力特别是手工业生产技术发展的结晶。虢国贵族恪守礼法,崇勇尚武,则是其制车技术成熟发达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20.
<正>扁鹊是中国古代名医,他还有两个哥哥。一次,魏王问:你们哥仨谁的医术最高?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因为行医治病,防患于未然者最高,病初起而手到病除次之,病人垂死时才挽救人,保住了生命,但早已元气大伤,为最差。假设他们三兄弟不是医生而是教师,我们又需要谁呢?我认为是扁鹊。因为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