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躺在床上的"老教授"已经奄奄一息,但他还不肯咽气,他在等着小汤姆。"老教授"是马戏团的魔术师,小汤姆是小丑,他们是马戏团的明星。然而,小汤姆却认为"老教授"的魔术都是骗人的把戏,而他靠动作和语言逗乐观众才是真本事,为此他经常和"老教授"作对,有时还会在众人面前揭穿"老教授"的魔术。对小汤姆的挑衅,"老教授"虽然有点生气,但从来没对小汤姆做出过还击的举动。半个小时前小汤姆就接  相似文献   

2.
正近些年来,魔术不仅吸引着孩子们,也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不久前,我作为在电视台表演过30年魔术的老魔术师,应邀参加了一次神经科学研讨会。会议休息时,我问一位科学家朋友为何突然对魔术有了兴趣,他开玩笑说,他发现"魔术师比实验室的小白鼠更性感"。  相似文献   

3.
民间     
凌鹰  李泽云 《教师博览》2006,(12):24-25
一这是一种纯粹的民间和乡野的声音:我第一次见到那个打渔鼓的老艺人和他横抱在怀里的渔鼓筒,就在一座村庄里。那应该是一个夏天的夜晚,一个老艺人和他的儿子来到了我的老家晓塘冲。那时候的晓塘冲还是一个到处都可以看到枣子树和竹林的村庄,枣子刚刚成熟,不管白天黑夜都有许多画眉鸟在枣树枝头上跳来跳去,一边慢条斯理地啄食着树上鲜红的枣子,一边逍遥自在地欢叫着。这样的村庄,这样的季节,似乎更适合渔鼓这样的民间声音的存在。于是,那个老艺人就带着他的儿子来到了这片枣园。老艺人姓陈,是个盲人,来到我们村子的时候都七十多岁了。老艺人…  相似文献   

4.
(一) 母亲老了,老得只认识他这个儿子,每天他出门前都会跟着他一起往外走,好不容易哄回家,不过片刻就会问别人:“哥哥(随着别的孩子称呼他)什么时候回来?”等到他回家,就会像孩子一样跟在他身边。于是,他提前办理了退休手续,这样就可以每天24小时陪伴母亲了。  相似文献   

5.
刘文 《家庭教育》2011,(7):68-69
四年级的小学生小明一拿起书就睡觉,上课时总是懒洋洋的,每天回家都没有写作业,甚至也不把课本拿回家。家长和老师都认为他没有学刁动机,甚至乞求他能够毕业就好了。  相似文献   

6.
父亲的爱     
正值高三冲刺阶段,但每天下晚自习回家,迎接他的都是父亲如雷的鼾声。后来每天吃饭时,他就故意说:"妈,我又失眠了。"惹得饭桌上一阵安静。再后来,他突然发现父亲回来的次数少了,经常出去开夜车,他心中一阵轻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躺在床上的"老教授"已经奄奄一息,但是他还不肯咽气。他在等待小汤姆。老教授是马戏团的魔术师,小汤姆是小丑。两人都是马戏团的明星。然而,小汤姆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老教授是个大骗子,他的魔术都是骗人的把戏,而他靠动作和语言逗乐观众才是真正的本事,为此他经常和老教授作对,有的时候还在众人面前揭穿老教授的魔术。对小汤姆的挑衅,老教授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2006,(Z1)
一个小男孩在家很霸道,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四个人一起宠着他。天气很冷,而且下着雪。他闹着要吃肯德基。爷爷病了,奶奶忙着作饭,爸妈上班还没回来,没人带他去,他一气之下,踏着雪走出了家门……天渐渐黑了,他赌气不回家,看着路边小摊上卖的热气腾腾的  相似文献   

9.
弟弟呀,在学校,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可勤劳了!每天早上,一到教室,他就扫地、擦黑板、擦玻璃。下课也是这样地忙碌着……弄得他气喘吁吁。老师经常表扬他:"同学们都应该向明明(我的弟弟)同学学习,他真是爱劳动的好孩子!"每次受了表扬,他回家总会说:"老师表扬我了!哼!你被表扬了吗?"后来,他被选为劳动委员,回家后就更不得了啦。  相似文献   

10.
思维体操     
《小学教学研究》2012,(30):61-62
1.智力题奇怪大钟从前有一位老钟表匠,为一个教堂装一只大钟。他年老眼花,把长短针装配错了,短针走的速度反而是长针的12倍。装配的时候是上午6点,他把短针指在"6"上,长针指在"12"上,老钟表匠装好就回家去了。人们看这钟一会儿7点,过了不一会儿就8点了,都很奇怪,立刻去找老钟表匠。等老钟表匠赶到,已经是晚上7点多钟。他掏出怀表一对,钟准确无误,疑心人们有意捉弄他,一生气就回去了。这钟还是8点、9点地跑,人们再去找老钟表匠。老钟表匠第二天早晨8点多赶来  相似文献   

11.
微小说     
学魔术他的妻子久病在床,他天天上网寻医问药,儿子不懂事,每天放学回来就争电脑看视频。这天,他忍无可忍,一个巴掌打在儿子脸上:“你天天看刘谦、学魔术,能当饭吃?”儿子捂着红肿的脸哇哇直哭:“我,我想让妈妈变回……变回以前的样子!”——进击的Mr_王先森钱的重量“你们这些年轻人,就是把钱看得太重了!”爷爷批评道,“放桌上也不拿东西压,风吹跑了怎么办?”——两色风景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一个朋友抱怨说,自己快被上一年级的孩子折磨疯了.她说:"我的儿子每天放学后总是先看电视或者出去玩,等我回家后,才开始写作业,每天写完作业都要九点多.我要是上夜班不回家,他的作业就没法完成.  相似文献   

13.
迟到一次     
翟杰 《家长》2008,(11):1-1
每天早晨,我都要到外面的小摊上吃早餐。在来来往往的人里,经常会和一对母子不期而遇,又因为经常坐在一起,时间一长,也算是"熟人"了。但也并非就成为了朋友,还是各自埋头吃饭,甚至没有  相似文献   

14.
王若婷 《大学生》2016,(5):74-75
杨明宝是在乡下老家上的小学,有一天下午,他在写作业,家里的大白猫跑到他的作业本子上,一边踩一边喵喵叫,让他陪它玩儿。玩儿了一会,大白猫就走了。但这一走,杨明宝就再也没有看到过它的影子。挂念着猫的下落的杨明宝,每天爬到家门前的那棵核桃树上,看着对面的远山,盼着猫儿快快回家……  相似文献   

15.
<正>老杨是单位里的老实人,他的生活很有规律:6时起床,7时吃早餐,8时上班,12时下班……老杨从不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别人请他吃饭,他不去;领导让他办事,他也不离开座位;回家后,什么时间要干什么事,每天都固定不变,雷打不动。无论是谁,都改变不了他的习惯。别人问他干吗不变变,他总是习惯性地笑笑,说:"习惯了。"老杨习惯于见到上司笑,见到下属凶,见到熟人热情,见到生人严肃。老杨就这么生活在习惯里,一成不变……  相似文献   

16.
五岁的小侄孙从幼儿园回家,老撅着嘴,一脸不开心的样子。平时调皮的他,今天却一个人坐在沙发上一声不吭,我逗他,也不理我。"胤泽,今天怎么了?爷爷陪你玩,好不好?""别理他,他在生气呢,因为今天没有得到老师奖励的小红花。"他妈妈在一旁说。  相似文献   

17.
免接听     
儿子给父亲买了一部手机,这样,可以随时联系。那天儿子回家探亲,父亲摘下老花镜,对儿子说,老了,不中用了。你买的手机那么多功能,太复杂,学不会了。儿子拿起手机,再次手把手地教父亲,别的也不用学了,你只要学会接听电话就可以了。说着,儿子掏出自己的手机,准备当场试一下。这才发现,父亲的手机号码,他竟然给忘了。他羞愧地看一眼父亲,父亲还在埋头揉着眼睛。趁父亲没留意,他就用父亲的手机,快速地拨打了自己的手机,这样,自己的手机里就有了父亲的号码。随后,他  相似文献   

18.
《高中生》2008,(17)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有一对夫妇长年在我居住的小区门口卖粉,简易的摊位,热情的笑脸,吸引了不少顾客,我就是常客之一。光顾小摊的次数多了,我发现每天总有位衣衫陈旧的老人在摊旁等候。夫妻俩边忙着手上的活,边微笑着对他说:"老人家,你稍等,这就给你做。"一会儿,夫妻俩中的一个就麻利地拌好了盒中的粉,双手递给老人。老人接过,默默地转身离去,但他似乎从未付过钱。  相似文献   

19.
辅民 《科技文萃》2000,(10):154-156
王光普是甘肃省庆阳县职业中专普普通通的一位农村学校美术教师.他从1958年任平凉报社美术编辑时,就爱上了陇东古老的传统皮影,还拜了许多雕簇皮影的民间老艺人为师学艺. 平凉报1960年停刊后,他被调到庆阳县农村中学当教师,农村这一广阔天地,使他更加接近了皮影雕簇与表演艺人,他如鱼得水,沉浸在民间皮影艺术的汪洋大海里.40多年来,逢年过节,放假休息,他都吃住滚打在陇东皮影表演与雕簇皮影艺人堆里,学得一手雕簇皮影艺术的绝技.  相似文献   

20.
晓晓是小班的小朋友,入园后出勤一直不好,有时来有时不来,每次来幼儿园,总是哭着、闹着要回家。老师提醒晓晓的爸爸坚持每天送孩子来幼儿园,晓晓的爸爸却说:"家里有老人照看,天气好时就送他来幼儿园玩儿,天气不好就不送了,反正又不是上学,不会耽误课。"家长要不要坚持每天送孩子上幼儿园?请谈谈您的看法。 (北京 小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