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爸爸,谢谢您     
在我的记忆里,他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家咖啡公司的销售员。他驾驶着一辆橙棕色相间隔的小型货车,每个星期都按照固定路线给客户送成袋包装的咖啡粉。有时候,他会带我一起去周围转转。尽管那时我不过4、5岁大,我仍然记得,在我们出去  相似文献   

2.
素质     
早几天,主管说一个德国客户要来看我们公司的一个项目,派我去接机,德国客户却说不用了,他已打听好路线自己过来了。准备帮他预订宾馆,他又说自己  相似文献   

3.
记得我在幼师读书时,由于抗战的影响,学校迁至江西赣州县,这使我们这些远离家乡的年轻学生特别思念亲人。一次偶然有便车路过萍乡的机会,我和几个同学想借此回家看看,行前向老校长告别,他老人家问清了原因后,慈祥地对我们说:“你们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你们回家的这条路线不安全,敌人很有可能要截断这条路线,你们不要急,有我校长在,就有幼师,就有你们。”听了他老人家的话,我们都流着眼泪说:“校长,我们不回家了。”毕业后,我分配在本校附属小学任音乐教师。一次,我在礼堂前组织学生歌咏队排练对外演出节目,他老人家看见了,问我为什么不用风琴教唱歌,要我  相似文献   

4.
李立三讲课     
杨余生 《学习之友》2010,(12):49-49
1946年,化名李敏然的李立三回到东北工作,有些单位请他讲党史,他便选择“立三路线”这个课题,详细分析了“立三路线”形成的原因和领导人的责任。讲完后,场上一片赞叹声。不过有人提问:“您怎么会知道犯错误的人心里想什么?”他答道:“我就是李立三。”  相似文献   

5.
我从事教学工作十九年了,在旧教育制度和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毒害下,有很长一段时间脱离工农,脱离实践.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特别在批林整风运动中,我和学校的师生一起,狠批了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斗争的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一个知识分子,要沿着正确的路线前进,就必须虚心接受工农的再教育,刻苦改造世界观,把自己的立足点真正移到工农这方面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学校党支部引导革命师生走毛主席指引的光辉的《五·七指示》道路,实行开门办学,使我有较多的机会接触工农.有一次我跟张师傅学开钻床,他钻,我当助手.我看他下第一钻就偏一点,心里觉得不对,却又不敢说.于是我便留心看他下第二钻,结果又是偏的.这时我就说:“张师傅,钻头好似下得不够正.”  相似文献   

6.
<正>学校足球操比赛结束,按照我们班的惯例,每个人都要写一篇日记,记录这件"大事"。小勇的日记题目让我吃惊又好奇:"我想让老师变成哑巴"。读着他笔下的足球操比赛后续故事,我仿佛看到他愤愤不平的样子:"今天下午足球操比赛,我们两个男生领队不知道进场路线。第三节课,李老师一直在批评我们男生不如女生。我很郁闷,虽然我也知道李老师是为我们男生好,可我还是咽不下这口气……"小炎的日记婉转一些,他希望我变成孙悟空。两个男生领队领错进场路线的时  相似文献   

7.
一周前,计划和朋友驾车出游.敲定了路线,告诉父亲,他很开心,当即铺开地图,详细对我讲解路上要经过哪些地方,大约有多少公里的路程,路上要带哪些东西,晚上可以到哪个城市歇息……末了,他叹息说:"你真应该出去玩玩,这些年,你困在家里,我心里多急啊!"他的目光里充满了自责,仿佛我不能出去游玩,都是他的错.  相似文献   

8.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一周年了。在这极不平凡的一年中,每当我回忆起在敬爱的周总理身边工作时的情景,心潮总是久久不能平静。他老人家光明磊落,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谦虚谨慎,平易近人,艰苦朴素,忘我工作的光辉形象,至今还历历在目,他老人家对我那充满深厚感情的亲切教诲,至今还回响在耳边,成为激励和鼓舞我继续前进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9.
冬夜的灯光     
那年我和妻子来到8000公里外的加拿大西部,这个名叫奥克托克斯的偏僻、寒冷的小镇。但是我们感觉到,这里有的是温暖、友谊和乐观。我记得一个冬日的黄昏,有个农民打电话来说,只有他一个人在家,婴儿正在发高烧,虽然汽车里有暖气,但他不敢冒险带孩子上路来看病。他听说我不管多么晚都肯出诊,因此请我上门去给他的孩子治病。他的农场在15公里外,我要他告诉我怎样走法。“我这里很容易找到。出镇向西走六公里半,转北走一公里半,转西三公里,再……”我给他搞得糊里糊涂,虽然他把他家的路线再说了一遍,我还是弄不清楚。“我知道该怎么办了。医生,…  相似文献   

10.
刘明德老师的文章对皖南新四军北移可以选择的三条路线作了简述,并得出结论“皖南事变中,新四军不是违令南下,而是遵令绕道北上”。我完全赞同他的观点。或许,同学们要问:三条北移路线从地图上看,其行程就地北渡路线最近.东进苏南北上路线次之,南下绕道苏南北上的路线最远。那么,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呢?为什么要让国民  相似文献   

11.
严文华 《大学生》2013,(23):20-21
正行走在高校与企业之间,遇到了几位传说中的销售大神。每当遇到销售大神,好奇心都会促使我找时间私下与他们聊天。这时,我会竖起耳朵聆听他们讲述"我"的故事。其中,一位羊肉销售冠军提起"我"当年的成长历程时,用了一句话概括:"走基层路线,不怕吃苦。"听听他的故事吧——  相似文献   

12.
儿子才8岁,可在他的心里,仿佛自己已经很大了。他的主意要求我们采纳,行动需要绝对自由,就是家庭日常事务,他也总是急于出点子表态度。儿子真的长大了吗?于是我们决定在“十一”的自驾车游中给他一次机会,让他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考验考验他。在家庭会议中,我们三人经过认真筛选,把出行游的地点定在汉中市。行程路线自西安西行至宝鸡,翻秦岭自316国道进入汉中,行程四天。在出游的过程中,三人都有明确分工:我担任驾驶员,负责往返行车安全;丈夫任导游兼出纳,提供路线、旅游景点等相关资料,负责吃、玩、住、行和现金支出,同时负责保护我们的人…  相似文献   

13.
在英国留学期间,我利用一个暑假的余暇,选择了省时又快捷的旅游路线,开始了我的火车旅行。短短的几天时间,我就已经走访了苏格兰的很多城市。这天下午,我来到了苏格兰北部一个古老的小镇。在当地的一家青年旅社里,我结识了我的校友、一位也来这里旅游的英国学生。在聊天中,我发现他所去过的地方正是我几天来所走访过的,这使我们对旅游地所见所闻的交流更加津津有昧。  相似文献   

14.
对于像我这样相貌平平、且高分上不来低分下不去的女孩子来说初中的时光是平淡而无味的。尽管如此,我却很安于这份清静,三年来,我的情感几乎没有一丝波动。直到初三,我遇见了他,我的数学补习老师。初三开学第三天,我经班主任介绍,走向了他的办公室。班主任说,他很年轻。我推开了办公室的门,可有好几个年轻的老师。突然,我的目光落到了角落里的一张办公桌边,正坐着批改作业的他目光是如此集中。我暗暗惊奇,很确定地向他走过去,鼓起勇气道明了我的来意,他反应过来后,迅速地从办公桌里拿出一张草稿纸,熟练地画出了补课地点的路线,那些马路线条…  相似文献   

15.
祭马思聪文     
历史上,放逐、出奔这类事不少.屈原、但丁是有名的例子.在"文革"中,我中华民族的著名作曲家马思聪先生,受尽极"左"路线的残酷迫害,被迫于1967年出走国外,以抗议暴徒罪恶,维护了人的尊严,他根本没有错,却还是蒙受了十九年(1967-1985年)的不白之冤. 1984年11月,当我在美国费城和他会晤之时,他给我最初印象最令我惊奇.虽然他还和过去一样的故人情重,且神志泰然,并相当乐观,还在勤奋作曲,我感到他和以前却有所不同.我没有去深入思考他在哪一点上跟以前不同.我只是从他的声音笑貌中,感到他似乎不时流露着一点点不易觉察的细微凄怆,却未能体会他心灵深处,埋藏着巨大的痛苦.  相似文献   

16.
施复亮是抗战胜利后宣传和提倡中间路线的代表人物,他的中间路线的基本思想萌芽于二十年代,而明确揭橥中间路线则是在抗战胜利之后,尤其是在全面内战爆发以后。1945年12月,施复亮在《我的答案》一文中,首次提出“必须在国共两党以外形成一个进步的民主的中间派的政治力量,其强大到举足重轻的地位,既可以做双方团结的桥梁,又可以做共同团结的基础”。该文是施复亮关于中间路线问题的最早论述。1946年7月,他又在《文汇报》发表了《何谓中间派》一文,明确提出“中国的中间派,有它自己的社会基础、政治路线、对内对外的明确政策,以及对国共两党的独立态度”。该文中施复亮首次使用了“中间派  相似文献   

17.
感谢儿子     
儿子属虎,今年6岁,长得虎头虎脑、俊俏、健康。我给了儿子生命,儿子则给了我做母亲的快乐与幸福。两年前刚从乡下搬到县城来住,为的是儿子上学方便。记得儿子上幼儿园的第一天,我把他送到幼儿园,匆匆说了回家的路线,并交待放学后等我来接他,便忙着上班去了。因为工作繁忙,下午当我赶到幼儿园,已是万家灯火之时,整个幼儿园已不见孩子的踪影。  相似文献   

18.
弟弟夫妇去外地探亲。临走时把侄儿小明交给我照应两天。小明小学二年级了。他上学去的路线挺复杂,要拐好几条小巷子,所以一直是由家人接送。他自己不敢一人走,说是不认识路。这样,他的爸爸妈妈也愈发不放心让小明自己走。我接送小明的第一天,就明确告诉他:“今天你必须自己记好路,明天大伯伯单位有事,不能接送你。”他怯怯地看着我,然后就皱起眉头,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我问:“你是不是个小男子汉?”他犹豫了一会,点了点头。我笑道:“既然是个小男子汉,明天开始就自己上学吧!”第二天他上学,我是悄悄跟着他的。他很顺利地就走到了学校。第…  相似文献   

19.
DU读尊严周天有个司机每天都开着公共汽车跑同一条路线。他爱他的车,他爱他的乘客,他爱他的工作……一切都那么美好。直到有一天,从某站上来一个男子,此人身高近2米,体格强壮,面目凶恶,一上车就吼道:我不用付钱!司机心里很不愉快,但嘴上不敢说什么,因为他身材  相似文献   

20.
敬爱的伯伯!离开伯伯已整整一周年了。但是伯伯那忠于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赤胆忠心,伯伯那鞠躬尽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那忠实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光辉形象,却深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回想起伯伯在我每前进一步的征途中所给予的一次又一次教诲,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