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听风景     
风景还能听吗?作者正是要告诉我们:风景其实是宜听不宜观的。也许我们从来都习惯于看风景,正如诗人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窗前看你”所说的那样,但作者却以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我们还可以听风景。”阅读文章时要注意作者清晰的行文思路和欲扬先抑的手法。  相似文献   

2.
正当我读到这篇充满追忆情怀的文章时,不禁想起卞之琳《断章》里的那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他回首自己的学生时代如同站在记忆的小桥上回首人生一段难忘的风景写下一段段朴实而流畅的文字,而我通过这些文字,仿佛看到了那个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他恍然间有种时空穿梭感。我觉得我不仅仅是一段段往事的旁观者,更有一种"感同身受"的真切感。"文字"一直是他学生时代的关键词,小学时  相似文献   

3.
风景     
你站在高墙上看风景,风景也自然在看你。不再没人理睬你,因为你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4.
路上的画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即使那人永远沉默,你也应铭记自己与那人共同的风景。——题记还记得那年冬天某日,母亲接我放学回家,雪下得罕见的酣  相似文献   

5.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断章》,原载诗集《鱼目集》,文化生活出版社1935年版) 人生风景,层出不穷。孤鸿声里,暝色高楼,断肠人在天涯是风景;小桥,流水,人家,“东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篇高一新生的习作,作文题是“他们”。 我记得曾经有一个诗人说:你站在桥上看风景.在窗里的人也在那里看你。自然是你的风景.而你和自然却是别人的风景。当昔日那些高考生们在试卷上赞赏别人时,也许想不到今日的我也在描绘他们。  相似文献   

7.
人与自然比邻而居,遂得以常常看风景. 风景是人类闲居或静处时,对自然的一种选择.所以,陶渊明有南山,梭罗有瓦尔登湖,高更有塔希提岛.即如火山、海啸,也须在不相干的远处,才能观赏到蜿蜒流荡的美丽.列维坦站在崖头看海,放声恸哭,其实那已经是病,不是看风景了.  相似文献   

8.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卞之琳有诗云:“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在这首广为流传的诗中,“风景”无疑是一个中心意象。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在各种场合用到“风景”这个词,不同的是在其他的场合中,“风景”自然有着不同的含义。  相似文献   

9.
自我的风景     
《同学少年》2015,(2):26
<正>卞之琳说:"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那优美如画的意境,那深沉隽永的情思,细细品味,的确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风景,因为不同的人对于美的追求不同,看在自己眼里的风景,才是自己  相似文献   

10.
【文题展示】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著名诗人卞之琳有一首经典的小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首小诗写得很有意境,你在看风景的同时,也成了别人眼里的风景。  相似文献   

11.
窗外的风景     
紧张的学习之余,渐渐养成了看风景的习惯。远方的风景留给未来的我慢慢赏析,而近处的景致,与我,常常只是一窗之隔。我立在窗前,闲看花开花落,笑望云卷云舒,觉得自己好像真地成了文人笔下那个看风景的人,却不知有谁,正站在没有风景的地方,看我。  相似文献   

12.
世纪财富     
儿时住楼房,最爱站在窗前“看风景”。可是因为人小,每次都只能搬张凳子爬上去看。每次爬凳子就想,长大了多好啊,不用搬凳子就能看见外面。时至今日。这个愿望早已不足为人道,看到的什么“风景”已依稀记不清,但我永远也忘不了当初一颇一颠乐此不疲地去搬凳子,永远也忘不了脚踏上凳子时的开心和激动。  相似文献   

13.
小时侯,父亲带我去看风景,走了很远的路后,我不耐烦地问父亲:“风景在哪儿?”父亲指着前面的一个山坡,说:“风景就在那里.”我一看,山坡满是乱石,草木不生,一片荒凉,这哪里是什么风景? 父亲鼓励我说:“孩子,看到一面山不等于看到一座山,等翻过这面山坡,你就能看到风景了.”  相似文献   

14.
城市的距离     
周末,黄昏,总喜欢一个人站在阳台上看风景。阳台在4楼,楼下面不远处便是小区的门口,于是那些进进出出的人和车辆便是眼中一道流动的风景。如果说俯视看到的是一幅平常的生活景象,那么远眺便见小城日新月异的新颜。其实,何须远眺,一抬头,小城便呈现在眼前,湖边那幢标志性的建筑,会告诉你这是一座城市。  相似文献   

15.
某市2004年高一年级学年质量检查语文试卷中,设计了这样一道作文题: 物换星移,冬去春来,这是大自然的风景;霓虹闪烁,大厦摩天,这是都市的风景;亮丽青春,朗朗书声,这是校园的风景。诗人卞之琳《断章》中"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的情境,有人认为堪称最美的风景。但也有人说,最美的风景总是在不能到达的远方;还有人说,在善于发现的眼里,到处都有美景。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请以"最  相似文献   

16.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首短短的四行小诗,能在读者中产生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至今读了仍给人一种很强的美感效果,原因在哪里呢?首先是诗人避去了抽象的说明,而创造了象征性的美的画面。画面的自然美与哲理的深邃美达到了水乳交融般的和谐统一。全诗分用两段独立的图景并列地展示或暗喻诗人的沉思。第一幅是完整的图画: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在这里,“你”是画面上的主体人物,画的中心视点。围绕这人物,有桥,有风景,有楼,有楼上看风景的人。作者把这些看来互不…  相似文献   

17.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阅读与鉴赏阅读提示:此诗写于1935年,写了两组意象。一组是:当你站在桥上把周围的一切当成一种风景的同时,楼上那个看风景的人又会把你当作风景的一部分来观赏;另一组是:明月的银光装饰了你的窗户,而你整个的形象或许又进入他人的梦境装饰了他人的梦。通过这两组相关联的意象的描写,诗人揭示了一种相对、平衡的观念,由此抒发了诗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宇宙万物息息相关,相互依存。明白了这一道理,人就不应该再有怨言。但诗的理解是多义的,对于此诗,你是怎样理解的…  相似文献   

18.
《青海教育》2008,(5):61-61
游人看风景时有两种态度:积极和消极。以积极的态度去欣赏眼前的事物,那么你眼中的一切一定都是美好的,即使是秋天里的一丛矮树。反之,如果意志消沉,那么你眼中看到的一切都将暗淡无光,即使有鱼儿跳跃的湖水,你也不解它们的快乐。去看风景结果反为风景所累。  相似文献   

19.
游人看风景时有两种态度:积极和消极.以积极的态度去欣赏眼前的事物,那么你眼中的一切一定都是美好的,即使是秋天里的一丛矮树;反之,如果意志消沉,那么你眼中看到的一切都将暗淡无光,即使有鱼儿跳跃的湖水,你也不解它们的快乐.去看风景结果反为风景所累.  相似文献   

20.
黄小腰 《大学生》2014,(5):73-73
正我犹豫了很久,才决定教我妈使用微博和微信。图文与声情并茂,评论和点赞齐飞,网络风景独好,教会父母上网、体验新鲜事物,是为人子女应该做的。只是,网络的两面性在这件事上埋藏了一些隐患。"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