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多媒体技术在《电机学》课程中的应用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提高了《电机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本文先是讲解了《电机学》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然后从三个方面讲解了多媒体应用于《电机学》课程中的优点,最后讲解了《电机学》中多媒体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电机学》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而电机学实验是《电机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会和掌握课堂传授的概念和理论,并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思考,本文通过对应用性本科《电机学》实验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华彤天 《大学时代》2006,(11):131-131
《电机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该文总结了本人在直流电动机调速实验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对《电机学》实验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电机学》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的基础课程。目前,已有的教学内容安排上按典型电机结构原理自然分篇,其教学思想是典型的事例型教学,从教学效果上看,电机学传统教学内容安排不利于从电磁大格局上把握电磁机械的结构原理及典型电机的使用维护知识。如何将《电机学》课程的核心内容如电机结构、工作原理及维护等讲解透彻,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在《电机学》教学过程中,提出模块化教学方法,包括结构篇章、原理篇章和维护篇章。教学过程中应用研究表明该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电机学》是成人教育电气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它涉及到电物理量、磁物理量、时间相量、空间相量等概念。其特点是理论性强、概念抽象、知识面宽。电机学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表现为内容广、学时多,教材厚等特点,教学过程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的完整性,缺乏学习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电机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电机学》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强、概念抽象、专业性特征明显,它涉及的基础理论和知识面较广,涉及电、磁、热、机械等综合知识。教学难度较大,并且随着专业技术的发展,要求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要进行改革。本文对应用性本科《电机学》课程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军队转型的深入,传统教学模式弊端凸显,《电机学》模块化教学改革紧密结合当前教学现状,打破传统以事例型教学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采用模块化体系教学模式,将《电机学》整合成三个基本模块:结构模块、原理模块、维护模块,将所有的典型电机类型融为一体,从更高的角度、更深的层次去理解和分析电机,同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革实践措施和建议,为学员学习创造了全新的学习模式,实现《电机学》课程教学质量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1 概述 电机,作为电能与机械能的转换装置,在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科学研究以及日常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电力系统中,电机更是应用极普遍的重要设备。 《电机学》是阐述电机基本理论的学科,是电力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研究直流电机、变压器、异步电机、同步心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运行性能和分析方法是电机学的主要任务。使学生切实地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则是《电机学》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 《电机学》的特点 《电机学》是一门理论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既具有基础性,又具有专业性。它要利用数学理论和电工理论进行分析计算。然而,电工理论所研究的对象是理想化的问题,完全忽略了次要因素;电机学所研究的对象是具体的器件,既有理论问题,又有实际问题,相对而言是比较复杂的。  相似文献   

9.
首先指出了《电机学》课程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局限性、相对时代发展的滞后性,经过对现有课堂模式的深入分析与思考,提出了《电机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容与教学目标,探索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现途径,分析了课堂教学改革后的实际效果,通过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了预定教学目标与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电机学》课程涉及机、电、磁场,以及金属材料、绝缘材料和电动力学等多门学科,需要的知识面很宽,学生普遍感到难学。本文从课堂教学手段、课堂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入手,介绍了扬州大学在《电机学》课程研究性教学改革中的一些做法,如:用录像增加感性认识、用动画解释复杂过程等。实践证明:这些做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