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锐  万宏磊 《今传媒》2013,(4):110-112
2012年9月,湖北“千人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在荆楚大地拉开序幕.《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湖北广播电视台等省内主流媒体以“千人走转改”活动为契机,纷纷辟出“走转改”专栏或节目,用心关注百姓冷暖,用情抒写基层民生.大批记者奔赴基层一线,访工地、蹲企业、进社区,夜宿农家话农事,走街串巷问民生,创作出一批“有温度”、“接地气”的好作品,引发群众热议.与此同时,湖北媒体作为全国新闻媒体的一个典型缩影,在这次为期两个月的“千人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值得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2.
何伟 《新闻实践》2012,(11):16-18
“搞好走转改,报社老总要带头接地气。”去年。中央号召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活动不久,宁波日报报业集团领导就带头迅速“动”起来,我约宁波日报地方新闻部的记者,一起上四明山,访老区;今年8月又一起下渔村,走象山。针对革命老区生态转型出路,去年发表了《巧念生态致富经——四明山革命老区蹲点报告》;针对群众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形势下的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创新,今年9月12日见报了《服务民生新坐标——社会管理创新的“象山实践”调查》,并以此拉开了宁报集团喜迎党的十八大“走转改大型采访活动”的帷幕。几次调研,感触良多。一年多来,宁报集团“走转改”活动蔚然成风。这些来自基层的鲜活报道,由于搭准了时代脉搏,题材鲜活,主题厚重,文风清新,见报后社会反响是好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广播》2014,(11):I0003-I0003
宁波广电集团新闻综合广播坚持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深化推进“走转改”活动。2014年,先后开展了《广播记者走基层——改革宁波行》《广播记者新春走基层》《深化走转改,五水共治我们在行动——保护母亲河纪行》《行进亚非欧,寻访21世纪新海上丝绸之路的宁波人》《广播记者走基层——来自高温一线的报道》《深化走转改——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申遗城市纪行》等一系列主题采访活动,累计采制播发稿件近200篇,很好地提升了主流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锻炼了采编播队伍。  相似文献   

4.
去年12月初,我到清镇市暗流乡进行“走转改”,在农家住了两个晚上。回来写了《山那边,一条有节奏的河》一稿,刊载在12月14日的贵州日报报10版。参加集团举办的7次“走转改”培训班,以及这次蹲点采访的经历,使我对“走转改”活动有了更多的自觉。自觉,不仅仅是指自觉性,我认为,它更多地是指自身对业务上的反思,以及由此而来的体会和感晤。  相似文献   

5.
"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北京晚报》努力理清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相机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主要做法:1.第一时间发动,领导带头,全员参与.《北京晚报》第一时间传达动员,将此活动的精神传达到每一位编辑记者.同时,成立"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领导小组,总编辑担任组长,成员由副总编辑和各主要新闻部室主任组成.领导小组制订了《北京晚报》"走转改"报道工作方案,把"走转改"的任务落实到每个部门,细化到每个个人.不仅一线采访部门的编辑记者要"走转改",二线副刊周刊的编辑记者都要有自己的"走转改"联系点和报道任务.  相似文献   

6.
全国新闻战线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以来,北京电台建立基层联系点43个,领导和员工参加“走转改”活动达2000多人次,先后开展了与革命老区马兰小学生“一帮一”结对子公益行动、“地球日”连线地球等大型活动和现场直播,精心策划“行走永定河”、“大山里的召唤”、“城南新事”、“北京最美乡村路”、“帮助的力量”等主题采访活动.一年来,共开设相关专栏42个,播发记者采写的“走转改”报道3182篇,播出时长约680小时.通过参加“走转改”,我们有以下体会:  相似文献   

7.
10月10日,我们写的的基层联系点蹲点调查报道——《紫菜户:亏不起的三笔账》获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茅临生批示肯定:“总编带头‘走转改’蹲点,亲自主笔写得好。市委书记指导两位副市长一抓助销二抓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做得好”。  相似文献   

8.
2011年9月20日至10月31日,我担任记者部值班领导。期间。正是“走转改”活动逐步推向高潮之际,仅以军报《部队新闻》版为例,三分之二的版面头条刊登的都是与记者“走转改”相关的稿件。值班看稿.我深切感受到.版面上来自基层的声音多了.真切感人的报道多了.记者践行的感悟深了.“走转改”已进入广大记者的采访实践活动中.促进了新闻采编作风的转变、加快了新闻文风的改进。  相似文献   

9.
厦门地处海峡西岸,是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在推进改革开放、促进对台统一大业,以及带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厦门日报》作为市委机关报,长期以来,以高水平的办报和高标准的发行服务,赢得市场,赢得读者。目前《厦门日报》的发行已经覆盖了厦门、漳州、泉州等闽南地区,在龙岩、福州等重要中心城市也有较大影响。《厦门日报》的自费订阅率、入户率、传阅率根据央视调查公司等有关权威机构的报告显示,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办海峡西岸最好的主流大报,”一直是《厦门日报》人共同努力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活动一年来,取得丰硕成果.本期特转发中宣部副部长蔡名照同志最近在《求是》杂志发表的文章,供业界和学界学习、参考,以进一步把“走转改”活动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在“走转改”活动取得明显成效的前提下,如何走出特色、走出新意,并使其成为新闻界的常态,成为新闻工作者的自觉行动,是新闻战线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紧密结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正在开展的《倾听中国》“走转改”系列报道,从具体实践展开深入探索与思考,对如何通过加强策划,提升水平,创新机制,促进“走转改”长效化;如何化被动为主动,在“走转改”行动中积极树立媒体责任、弘扬主流价值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一、重新认识采访的机会和成本。推动“走转改”归于日常的行为 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已有时日。业内同仁不时也议到作为“活动”大体会有个总结成果的阶段。但是如果把“走转改”归结于记者真实的积极的采访活动。以及基于采访构成生动的写作。那么这项活动实际是不会结束的。  相似文献   

13.
新闻媒体“走转改”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如失实报道仍有发生,虚假报道仍见诸于媒体。为了更好地改进新闻报道,培养优秀的新闻记者,需要继续深化“走转改”,范长江的新闻实践及新闻思想可以为“走转改”提供有益的借鉴,特别是其新闻思想中“群众观点的建立”、“正确而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深入实际的采访作风”,对深化“走转改”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万云风 《新闻实践》2011,(11):49-51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可写微博的全媒体时代,“走转改”活动不仅是新闻工作自身的需要,也是媒体人实现自我拓展和升华的需要。采编人员需要什么样的工作作风?地处水乡嘉兴的《南湖晚报》在“走转改”活动中,从上到下全心投入,每位采编人员都建立了基层联系点,还做起了社区主任助理、“社区老娘舅”和“社区义工”,俯下身、潜下心,接地气、抓活鱼、办实事,从基层实践活动中汲取养分,也使采访对象感到与记者更亲了。  相似文献   

15.
程前 《军事记者》2011,(12):9-10
前不久。笔者作为中国军工报社的一名记者.按照报社“走转改”活动的统一部署。到某基地勤务船大队蹲点采访。8天的时间里。笔者走遍了勤务船大队所有的船艇,下机舱、进住舱、上甲板,向官兵们虚心学习、与官兵们贴心交流。在完成“走转改”采访报道任务过程中.笔者对开展“走转改”活动有了一些切身的体会和感悟。其中感受最深的就是,新闻媒体的“走转改”活动须确立基层视角。  相似文献   

16.
首发在2011年11月1日《光明日报·光明论坛(4版)》,由王斯敏写作、李玉滑编辑的新闻评论《采访作风,新闻生命之所系》,获第22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这篇评论契合“走转改”活动.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思维逻辑严密。论证层次分明,特别是在围绕主题展  相似文献   

17.
“你的脚下沾满多少泥土,你的心中就积淀多少真情”。这句“走转改”活动中的名言,也是《中国城乡金融报》在“走转改”中的切实感受。  相似文献   

18.
张瑞 《新闻世界》2014,(10):31-32
全国新闻战线"走转改"实践活动进行如火如荼,本文以"走转改"实践活动下的新闻作品出"精品"的角度考量"走转改"的实际成效,举例佐证了《皖西日报·大别山晨刊》通过开辟"社区新闻"版块,挖掘基层"活鱼"的成功案例,从中分析"走转改"的实际内涵在作品中的体现,从新闻作品的选题、采访、细节和语言写作等,多角度探讨"走转改"新闻报道值得借鉴的成分。  相似文献   

19.
郭念屏 《新闻窗》2012,(3):10-10
按照集团的部署,我和经济一部记者孙晓蓉、摄影部记者赵筑荣组成“走转改”第三采访小分队采访工业园区建设。经过认真筛选,我们确定的采访点是小孟工业园区和长田工业园区。  相似文献   

20.
奉化日报近几年采编人员流动较多,目前年轻采编人员已占到采编队伍的一半。为了带好这支队伍。提升记者素质,报社把践行“走转改”与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制订出台了“走转改”活动方案和制度。让深入基层采访常态化、制度化,并作为练兵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