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粮食生产具有特殊性和弱质性,对农业生产实行保护是世界各国普遍选择,为了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同时,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我国已从2002年开始改“保护价收购”政策为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应当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作为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粮食补贴政策在运行中并不能完全达到政府的预期目标。为了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必须对现有粮食补贴政策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2.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气象灾害已成为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自然灾害之一,我国的气象灾害主要有旱灾、洪涝、台风、低温和沙尘等.分析气象灾害对我国粮食生产环境、生产能力、种植熟制等产生的影响,从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建设灾害应对工程、完善粮食保险政策等方面探讨了我国防治气象灾害、维护粮食安全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国家粮食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性举措。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耕地、水资源、农业基础设施、种粮比较收益等方面的弊端相继凸显,不仅影响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升,甚至还可能危及到未来国家粮食的安全。为了实现国家粮食的长治久安,必须破除现存的瓶颈,构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世纪之交的中国粮食问题,在布朗提出悲观预测后,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本文从中国粮食供求增长的历史、现状和趋势出发,对布朗关于中国粮食供求的悲观预测进行了评论,确立了关于中国粮食供求的谨慎乐观论的观点,指出切实搞好计划生育,控制住人口增长;切实保护好耕地,控制住耕地的非农化使用;切实保护好环境,做好防污治污工作;切实加强政府对农业的保护和投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农业技术进步,并从制度上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是保证中国粮食基本自给的关键性措施  相似文献   

5.
一、注重粮食地位1、提高思想认识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粮食的基础地位将日益突出,尤其对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粮食的有效供给是保证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前提,因此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粮食的危机感.首先是各级党政领导齐抓共管,从国民经济的全局中认识农业的基础地位,动员全社会重新认识粮食问题,任何时候不放松粮食生产.其次是继续执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并把它作为一个战略性的方针长期坚持下去,把粮食生产放在应有的位置,有关部门要转变职能,搞好全程服务,采用各种方法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第三是采取相应的措施,发展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用工副业收入,补贴粮食生产.第四是为了保证中国农业的持续发展,将保护耕地和稳定粮田面积放在农业政策的突出地位,使之成为社会的行动,合理安排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比例,稳定粮食面积.第五是认真贯彻执行《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土地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依法保护粮食生产、建立农田保护区.尽快制定粮食生产的地方法规,依法保护农民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政策的演变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调动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积极性及农民增收政策的演变,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第一个阶段为2003年以前,第二个阶段为2004年以来至今。我国近年来新的农业政策在调动主产区农民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尚存在一些不足。支持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和粮食生产,应当成为我国农业政策的重点,国家农业政策的重点应向粮食主产区倾斜。支持主产区农民增收的政策,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逐步形成支持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7.
依靠科技,提高粮食产量,是渭南粮食增长的主要途径;改造农田水利设施,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是渭南粮食增产面临的急迫任务;促进粮食的多级转化,提高种粮效益,农民增产收是进一步促进粮食产量增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粮食安全是最基本的国家安全,而粮食主产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粮食大县、财政穷县"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粮食主产区重农抓粮的积极性。为此,需要中央政府、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三方共同努力,建立完善的粮食产产区利益补偿制度,健全对农民的利益保护机制,增加粮食主产区财政收入,以调动其重农抓粮的积极性,从而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9.
粮食补贴政策背景下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协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在国内重视"三农"问题和国际粮食危机的两大背景下,我国对粮食补贴政策进行了根本性的调整,以实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双重目标。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之间存在着不和谐音符。我国农民种粮的机会成本增加及种粮利益较低,因此将农民增收放在首位成为关键。通过博弈分析可以发现,我国政府出台的以对农民直接支付为主的粮食补贴政策在解决二者的协同问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未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粮食安全保障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粮食的有效供给,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根据粮食生产现实生产能力、耕地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变化,预测全国及各省份耕地资源202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并从宏观角度对粮食需求与粮食生产能力进行平衡分析,认为:如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取低方案(56483.54万吨),按400公斤、420公斤人均粮食占有量标准,得到粮食安全状况两个方案:取400公斤人均粮食占有量,全国粮食自给率为98.47%;取420公斤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自给率为93.87%。这说明,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如果能从数量和质量上实现本研究最低评估方案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通过区域间协调,中国未来能基本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