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天是雷雨的多发季节.在雷雨来临时,常见到曲曲折折的闪电亮光过后,随之而来的就是轰隆隆的雷鸣声.那么,如何用生活中简单易取的器材来估测闪电离我们有多远呢?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有一节实验课:“测平均速度”,实验方法是:让小车从斜面上滑下,用停表测出小车通过某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用刻度尺测出这段路程,计算出平均速度。此实验难点在于运动时间不易测准,尽管教材中已要求:“在正式测量以前,应该先练习几次,熟练以后会测得更准。”许多同学把握起来仍有难度。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很多学生戴的电子手表或电子怀表都有停表功能(怀表较多,体育上惯称跑表),就大胆创新,设计出用干簧管和电子停表组成的自动计时系统,供同学们在实践小组活动中用于测平均速度实验,效果不错,具体方法介绍如下。1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3.
初二物理测平均速度装置如图 1所示。把小车从 A处放开时,用手按下停表,当小车到达 B处时,又用手按停停表。由于小车从 A到 B的路程短,小车运动时间少,用手操作停表容易出现较大的误差。为了最大限度减小误差,可用自动装置计时来代替用手操作停表,同时将木框改成可伸缩的支架,将固定的金属片改成可移动的挡板,这样通过调节支架改变斜面坡度,或调节可移动的挡板位置改变路程,可测出不同情况下的平均速度,便于加深学生对平均速度的感性认识。 1改进的装置   如图 2所示, A由直径 2. 5mm的铁丝弯成,下套一细弹簧,左钩用于挂…  相似文献   

4.
郭磊 《初中生辅导》2009,(32):25-26
例1在雷雨来临之前,总是先看到闪电一闪即逝,紧接着才听到隆隆不断的雷声,这是由于( )。A.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B.双耳效应;C.雷声经过地面、山丘和云层多次反射造成的;D.闪电发生在雷鸣之前。解析:雷声和闪电同时、同地产生,但光速远大于声速,故  相似文献   

5.
刘自考 《物理教师》2008,29(1):24-24
高中物理课本,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利用停表计时,靠人工数数的方法测量单摆的周期,显然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于振动很快的物体(如弹簧振子)就无法数准振动次数了.而用该装置对于几百kHz以上的振动频率也能轻易地测出.使用该装置也可让学生探究弹簧振子的周期公式T=2π√m/k.  相似文献   

6.
在基层蓝球比赛时,为了弥补裁判员的不足,压缩赛程,节约经费开支,经常采用“毛时间”计时。即:场上无论发生任何情况,均不停表,每半时25分。因此教练员应根据以上特点,保持清醒的头脑,机智、果断的利用规则,使其本队处于主动地位。1做好一切准备,打好比赛开局,争取心理优势篮球比赛不仅仅是队员在场上比思想、比作风对c技战术对b身体素质、比比赛经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教练员斗智斗勇,争夺优势和主动的过程。在实力相当的比赛中,教练员指挥得当,准备充分,往往是取胜的关键。由于比赛采用“毛时间”计时,有效的攻、守时间相…  相似文献   

7.
生存本领     
闪电打雷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尤其多发于夏季,经常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这玩意儿咱惹不起,但躲得起。今天就教你几招。1.天空突然阴暗,并伴有闪电时,应尽快躲到教室、家里或大楼等有遮蔽的安全地方,如果你的衣服已经淋湿了,记住,不要靠近潮湿的墙壁。2.打雷时切勿使用手机,尤其当雷击就发生在你附近时,连普通电话都别使用。3.雷雨来临前关好门窗,避免因室内湿度较大而“引雷入室”。暂时切断家用电器的电源,不要靠近铝合金门窗,也别赤脚站在泥地或水泥地上。4.如果在野外遇到雷雨,千万别站在孤立的大树、高塔或广告牌下躲雨。当你不得…  相似文献   

8.
宋艺华 《物理教师》2009,30(5):41-42
所谓定性分析,就是判断性的分析,如判断某种因素是否存在,判断某种事物的性质等.定性分析可以用实验判断,也可以用思维判断.富兰克林用风筝捕捉雷雨中的闪电的实验是前者,伽利略用演绎法推翻亚里士多德的“物体越重,下落速度越快”的理论是后者.  相似文献   

9.
1.雷雨后空气会变得清新? 对。一是雷(lei)和闪电(shan dian)把空气里的一部分氧气变成了臭氧  相似文献   

10.
电闪雷鸣     
星期六上午,山羊公公带着孙子小羊白白到郊外春游,不凑巧碰上了雷雨。天空中出现淡红色的闪电,小羊白白赶忙用手捂住耳朵。山羊公公笑着说:“别怕,这雷远得很呢!”果然,雷声很久才在远处响起。 不久,天空又闪起了一道淡蓝色的闪电。山羊公公赶忙说:“白白,捂上耳朵。”话还未说完,近处已响起巨大的雷声。 小羊白白很奇怪:“爷爷,你怎么知道雷声离我们的远近呢?” “我是根据闪电的颜色来判断雷声的远近的。” “噢,原来是这样。” 聪明的读者,请你想一想:为什么山羊公公能根据闪电的颜色来判断雷声的远近…  相似文献   

11.
<正>计时的方法分为“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12时计时法”是人们习惯上的一种计时方法,就是把1日按照两个12小时来计时,即几点就是几时,再在数字前写上“上午”“下午”或“晚上”等,以区分时间段,避免发生混淆。  相似文献   

12.
一、抓“雷”字引入新授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课题中的这个“雷”字能不能去掉?(不能 ,因为“雷雨”是打雷又下雨 ,去掉“雷”字 ,就不是“雷雨”了。)你们知道吗 ,雷雨一般是在什么时候下?(夏天的下午。)那么 ,“雷雨”是什么样子的呢?二、学习写雷雨样子的2—6自然段。1 多媒体演示1、2幅图(狂风大作 ,电闪雷鸣 ,暴雨倾盆) ,请学生仔细观察、思考雷雨是什么样子的 ,然后表达。学生表达时 ,教师随机点拨 ,使发言把握以下要点 :狂风吹、树枝乱摆、闪电亮、雷声响、雨哗哗。表达应有个人、小组、集体、比赛、评价等多种方式。…  相似文献   

13.
在气象学上,台风和闪电都属于灾害性天气系统。世界上每年因受台风影响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是十分严重的。闪电(雷暴)对人类的威胁,也能使人“谈雷色变”!2002年夏天,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场大雷雨,一个炸雷就夺直了8条人命!  相似文献   

14.
雷雨     
雷敲锣,闪电开道,风吹喇叭云抬轿,接来一群雨宝宝,一路洒,一路下,树苗把雨当饮料, “咕咚,咕咚”喝个饱。雷雨@刘畅~~  相似文献   

15.
用于粘滞系数实验中的光电计时电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落球法测定液体的粘滞系数实验是普通物理实验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在实验中能自动测量小球下落时间的光电计时电路,文中详细介绍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及所用的半导体器件。该仪器使用简单,测量数据准确,实验重复性好,减小了原实验中用停表测量时间所产生的误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古今“漏壶”来龙去脉的追索和对“漏壶”计时数学原理的分析,介绍了“漏壶”的制作及展示了所需材料的准备,引出了众多形形色色的与“漏壶”相关的计时工具,丰富了与计时工具相关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学文化.我们只有把握好时间、用好计时工具,才无愧于时代与先辈!  相似文献   

17.
发现露珠是液态的水,从而对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露珠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另外,引导学生对雷电现象进行观察。在雷雨天,因为光速远大于声速,所以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再听到雷声。让学生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乘以看见闪电与雷声停止间的时间T,估测出发生雷电的地方离自己所在位置的距离。  相似文献   

18.
赵淑清  刘连永 《物理教师》2002,23(10):32-32
本刊2002年第7期的“物理实验”栏目发表了杨学东老师的《滴水法估测重力加速度》一文,文章中介绍的实验方法可行性好,简单易做;但文中的计时方法笔者认为欠妥。  相似文献   

19.
<正>杜老师: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16课《雷雨》中说:“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哗,哗,哗,雨下起来了。”“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其中包含了什么修辞手法?谢谢。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附属学校徐子慧  相似文献   

20.
1.神奇的球状闪电 球状闪电俗称“滚地雷”,它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奇异现象.用“神出鬼没”来形容球状闪电的行踪再恰当不过了.它有时突然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和皮球一般大小,发出蓝色或橙色的光,非常明亮,同时还发出“噗噗”的声音,并伴有焦糊味儿.有时,它在空气中飘过,慢慢地飞舞着;有时,它穿透玻璃、墙壁进入室内,甚至飞机舱内,却不损坏任何物品;有时,它又将遇到的人或物击坏,甚至发生爆炸,造成伤亡、火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