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迤 《现代语文》2008,(7):143-143
汪曾祺的散文大多是“小叙事”作品。他凭着对事物的独到颖悟和审美发现,从小的视角切入,写凡人小事,记乡情民俗,谈花鸟虫鱼,即兴偶感,娓娓道来,于不经心、不刻意中设传神妙笔,成就了当代小品文的经典和高峰。《端午的鸭蛋》十分典型地体现了作者的散文魅力,在平淡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的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  相似文献   

2.
汪曾祺先生的《端午的鸭蛋》(《故乡的食物》之节选),是一篇独具审美意蕴的优秀散文,其“平淡而有味”的语言艺  相似文献   

3.
日前在西安某校听了一节初二的语文课,讲的是汪曾祺先生的《端午的鸭蛋》。汪曾祺是文章大家,他的散文平淡,自然,韵味无穷。《端午的鸭蛋》是一篇文笔朴实无华、意蕴浓郁悠远的散文。写家乡不写别的,单写端午节的风俗;端午节的风俗,在大人看来,也许是祖辈传写来的“礼数”,应该去这么做,马虎不得的。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中的《端午的鸭蛋》是散文大家汪曾祺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以平凡的审美视角展现了平淡生活中的情趣和诗意,抒发了他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文章以真挚浓郁的情感打动了无数的读者。教学之余,笔者反复品读,觉得它蕴涵着浓郁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5.
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里,小小鸭蛋背后,生活的滋味令人回味;小思的《蝉》中,小小躯体里面,生命的执着让人感叹。生活中,“小”无处不在:小人物,小物件,小细节,小感受……对于这些“小”,有人忽略,有人在意。有人觉得平淡,有人看见深刻;有人认为应舍“小”求“大”,有人坚持安于“小”,做好“小”……  相似文献   

6.
读了汪曾祺先生的《端午的鸭蛋》,你能从看似平淡的日常生活中品咂出令人垂涎的浓香滋味;读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你会为文中所蕴含的父子深情而感动流泪。是什么因素使这些文章产生了如此大的感染力呢?是底蕴。  相似文献   

7.
学生学习《端午的鸭蛋》,对那文白夹杂、幽默诙谐、平淡有味的语言都很感兴趣,但是对文章的结构安排却难以理解.以往我总是很详细地给学生解释,可是对于十三四岁的孩子来说,要理解《端午的鸭蛋》这种漫谈式的散文结构,理解曾经沧海的汪曾祺老先生闲适自由的散文风格,可真没那么容易.  相似文献   

8.
<正>有时真懊恼于自己的教师身份,教室那堵墙似乎极大地限制了我想象的驰骋。例如一提到“汪曾祺”这个名字,条件反射般就蹦出“咸鸭蛋”三个字。这反应源于自己给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们讲解、赏析《端午的鸭蛋》这篇课文。这世界很美好,从不缺少可爱的人。但可爱到能贴着心陪普通人感受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恐怕唯有作家汪曾祺先生了。“一瓜以绳络悬于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四十几年前,我的童年里最激动人心、最值得欢呼雀跃的时刻,  相似文献   

9.
正一、导入新课师: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曾说,"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生活抒情诗"。今天,我们一起跟随汪先生走进高邮,去品尝"端午的鸭蛋",感受生活的诗意。(板书:端午的鸭蛋汪曾祺)二、自主先学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出示课件):1.在文中圈点勾画重点字词。2.作者家乡的端午有哪些风俗?3.端午的风俗如此之多,作者为何对小小的咸鸭蛋津津乐道呢?师:请同学们把这些词语认真读一读,写一写。生:(朗读)腌蛋、门楣、籍贯、车胤、城隍庙、鸭蛋络子。(后齐读)  相似文献   

10.
耿建红 《现代语文》2010,(9):105-106
著名作家贾平凹在一首记游诗中这样评价汪曾祺:“汪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汪曾祺就是一只文狐,所以才能写出风俗美语言美人情美统一的《端午的鸭蛋》。他用了一千六百多字就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家乡端午的种种风俗,描写了家乡鸭蛋的名声和特色,让读者通过小小的鸭蛋就能感受到它背后的浓郁风俗和文化意味。反复朗读此文,只觉得风俗美、人情美、语言美浑然一体,让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内容】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端午的鸭蛋》(汪曾祺)"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八年级下册《俗世画卷》中的《端午日》(沈从文)、《粽子里的乡愁》(琦君)【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了解端午风俗,感受其中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体会端午节传统习俗蕴含的情趣。2.品味文章语言,发现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感悟文章中蕴含的深厚情感。3.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节日的丰富多彩,珍惜我国的传统文化,培养热爱中华优秀传  相似文献   

12.
春节、端午、中秋、重阳节等节日是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节日。在这些传统节日里我又觉得端午别有一番风韵。著名作家汪曾祺《端午的鸭蛋》反映了他自己家乡的端午是怎样度过的,而因为地方的差异节日的风俗习惯也各不相同。下面我就简单的谈一谈我家乡的端午特产。  相似文献   

13.
可爱汪曾祺     
注:汪曾祺《端午的鸭蛋》见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①作家汪曾祺曾经这样评价自己“:我觉得我还是个比较可爱的人,因为比较真诚。”不是真诚的人,说不出这样坦诚的话。汪曾祺确因真诚显得可爱,而他的可爱又往往以幽默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体现在他的文章里,更体现在他日常的言谈举止中。②风趣幽默,不只是一种性格特色,更是一个人的人生态度、道德品质和智慧修养的具体反映。汪曾祺在《谈幽默》一文中认为“:富于幽默感的人大都存有善意,常在微笑中。左派恶人,不懂幽默。”汪曾祺在与青年人交往中,常常自然地流露出善意的幽默,…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7课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习俗,理清文章思路。 2.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3.培养生活热情,关注细节习惯。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语文课程标准,对《端午的鸭蛋》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分析,指出教师应该通过简洁、朴素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悟情思,让学生最大限度地体会汪曾祺这一篇散文的语言特点并潜移默化地受到人文情怀的熏陶。  相似文献   

16.
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是一篇写家乡风俗的散文。家乡的风俗,值得写的东西很多,作者把写作的视角瞄准了“端午”这个独具江南特色的风俗节日,由“家乡端午的风俗”,写到“家乡的鸭蛋”,继而写到“家乡端午的鸭蛋”,不紧不慢,不蔓不枝,娓娓道来,一路写去,好像行走在山阴道中,沿路是美丽的风景,让你目不暇接,但你在不知不觉中却是渐入佳境。  相似文献   

17.
郭晓倩 《文教资料》2010,(29):80-81
本文作者以《端午的鸭蛋》一课教学为例,指出此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对第一小节的分析,解决了这一问题.汪曾祺先生闲适自由的行文风格便自然展现于眼前。  相似文献   

18.
汪曾祺先生的散文,在新时期散文文坛上特色独具。本文从“于平淡的生活中发见人生的诗意”这个角度,从三方面即:对生活永远有一颗蔼然之心;最后一个士大夫的闲适、散淡和美丽;用流水抚摸每一片草叶,论述了汪曾祺先生散文创作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端午的鸭蛋》是散文家汪曾祺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由端午节的风俗想到端午的鸭蛋再写到家乡的鸭蛋,畅达自然,如行云流水般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清新自然的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风俗画。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无限遐想和对故乡的无限思念之情。  相似文献   

20.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说过:“我觉得感伤主义是散文的大敌。挺大的人,说些姑娘似的话……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因此,品读汪曾祺的散文就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却饶有趣味。他的《端午的鸭蛋》就是最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