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歌唱艺术中,字、声、气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统一整体。字是歌唱的基础,声是歌唱的关键,气是歌唱的技巧。这三个因素相互制约的关系,完善了歌唱艺术。  相似文献   

2.
如何正确运用歌唱呼吸达到自然歌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乐是指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发出优美嘹亮的歌声,又用歌声透过音乐化了的文学语言,生动地塑造不同乐曲中的人物形象、描绘歌曲意境、表达歌曲思想感情的音乐艺术。在整个演唱过程中,呼吸是歌唱的生命与基础。然而在声乐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常常会走入一些误区,有些老师在教学生气息练习时,喜欢专门教学生先找气再发声,这样往往造成学生虽然找到了气息,但气息疆硬、不灵活、唱歌呆板,我们不妨让学生在歌唱中找气。其实,歌唱气息是本能的,情绪有了,状态对了,激情来了,气息自然就有了,千万不可故意深呼吸。歌唱的正确要求是:呼吸要自然,吸气要用情,呼气要彻底,呼中有吸,吸中有呼。作为声乐教师只有秉承着正确的教学要求,才能将自身从歌唱呼吸的误区中走出来,才能引导学生学会自然呼吸的要点,从而引领学生走出歌唱呼吸的误区。  相似文献   

3.
歌唱时的物理现象是用气,呼吸、肌肉、横膈膜对歌唱的支持;而潜意识的能量及其对歌唱的作用都是巨大的,气动态就是人的潜意识思维状态,它是音乐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4.
歌唱的正确呼吸是与人的生理本能呼吸运动有区别的,这是通过严格训练才能实现的歌唱中的一种技能。正确的歌唱呼吸是获得美好声音的基础和保障,以气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气是歌唱的动力,方法则是实现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呼吸是发声的动力,是歌唱方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善歌者,必先调其气”,说明呼吸于歌唱的重要性。在我国传统歌唱艺术中有“唱一辈子戏,练一辈子气”之说,清人徐大椿在《乐府传声》中写道:“凡物有气必形,惟声无形,然声亦有气以出之。”美妙的声音是建立在良好的气息基础上的。 歌唱的呼吸是歌唱方法的四大要素(呼吸、共鸣、语言、表现)之一,歌唱的呼吸有三种形式;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联合呼吸,其中胸腹式联合呼吸的方法以其科学性、合理性,在现今声乐教学中广泛应用,它打破了各部位的界线,把人身的“乐器”内部…  相似文献   

6.
歌唱的呼吸训练兰州市九中袁军兰歌唱与说话的基本原理是一样的,都是由气息振动声带发出声音。所以人们常说,呼吸是歌唱的动力。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气粗则音浮,气弱则音薄,气浊则音滞,气散则音竭。”可见呼吸技巧在歌唱中的重要性。要使少年歌唱获得优...  相似文献   

7.
晨曦在歌唱     
叶静 《教育文汇》2011,(5):59-60
我真切地听到晨曦在歌唱。 这是一个大嗓门的歌唱,尽管有许多人并不在意。晨曦的歌唱是天地在共同发声,是宇宙在吐纳宏气,是所有星体在为它提供音符和旋律。晨曦的歌唱让人惊心动魄,使人间万物聋聩顿聪。  相似文献   

8.
让幼师低年级学生快速掌握科学的声乐入门技巧,就要在自然状态中,从日常生活的自然呼吸法中,获得歌唱发声所需要的呼吸基本原理,明了歌唱支点,以"丹田之气"为内气与口鼻所吸外气合二为一之功用,应用歌唱直呼法,克服初学者常见的学习障碍,以便于学生在声乐学习初级阶段,消除心理上的困扰,思想上的迷糊,精神上的不愉悦,让学习进程真正能循序渐进,稳中求快地学好声乐.  相似文献   

9.
呼吸是人体发声的动力,也是歌唱艺术的基础。古代声乐理论中就有“善歌者必先涮其气”的说法,在民族传统唱法中,也认为气息足歌唱的基础,认为“气为声之本.气乃声之帅”,并强调“气催声发,声靠气传,无气不发声,发声必用气”。因此,呼吸在歌唱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气感赋予歌曲以生命和灵性。在歌唱中 ,气感与歌曲表现、音色、意境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气感的运用在歌唱中有着“润色、调节 ,赋予歌曲神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要想成功地演唱声乐作品,必须做到发声和吐咬字的完美结合,也就是用优美的歌喉和清晰的语言来表达歌曲的内容.由于每个人的声带长短、厚薄、大小不同,所以每个人的音质各有其特色,在歌唱中音质又因声带闭合状态的正确与否而产生不同效果的音量.歌唱中正确的呼吸关系着歌唱的成功与失败,歌唱中的“情“使音乐作品获得生命,所以“情“在演唱中又占有特殊的地位.因此,歌唱中音质与音量、字、气、情是声乐训练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2.
歌唱是人类用以抒发和交流思想感情的最织染、最亲切、最直接的一种艺术形式,歌唱中以气带声、以声传情是其艺术创造的核心。本文重点针对"歌唱中的气息运用"来阐述歌唱中气息的训练和歌唱艺术表现中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 在国内外许多有关声乐训练的文献和著作中,都把呼吸摆在极为重要的位置上,视之为歌唱的“基础”。不少声乐教师和演唱者也以此为基础,在他们的教学、训练,演唱中,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不断探索吁吸的深沉、饱满、持久。但是在实际的演唱中仍然有许多学生和演唱者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气息不够,浮浅虚弱,发出的声音不理想,长乐句拖不完,高音顶不住,甚至出现声音沙嘶、破裂等现象。究其原因,是忽视了声带在歌唱时的功能作用,具体地说是忽视了声带在发声时的拉紧闭合、内收档气动作。笔者经过多年的声乐学习、演唱和教学研讨认为:歌唱的呼吸是建立在声带闭合档气的基础上。如果说呼吸是歌唱  相似文献   

14.
张士祥 《山东教育》2002,(17):47-47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以培养人为核心。音乐通过情感交流,直接与人的心灵对话,通过音响刺激产生音乐形象并作用于人的灵魂。因而,上好每节音乐课是我们音乐教师的神圣职责。在音乐教育中,要特别注重学生唱歌能力的培养,这是提高音乐素质的关键。下面谈一下我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歌唱能力的几点做法。一、训练正确的歌唱姿势正确的歌唱姿势是学生歌唱发声的基础,各部分器官机能得以正常自如活动,并能掌握与运用歌唱基本技巧,是获得动听悦耳歌声的重要条件,因而在唱歌教学中应重视唱歌的姿势训练。课堂上…  相似文献   

15.
人进行的一切社会实践,都离不开心理活动.要对学生进行教育,就要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针对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采取适合一定学科结构的教学方法,从而使教学实践达到预期的目的.歌唱艺术是人的精神产品,歌唱者在创造歌唱艺术产品的劳动中,无论在演唱技巧表现上,还是在歌唱艺术的表演上自始自终贯穿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也要掌握学生的歌唱心理.  相似文献   

16.
匈牙利的柯达依呼吁:“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歌唱在音乐教育中作为教学的目的与手段都同样重要,前者指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学会唱歌,后者指通过歌唱让学生去学习音乐。可是,后者在音乐教学中往往被忽视,尤其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因为歌唱无疑是最重要的一项音乐实践与教学内容。三维指的是从广度、深度和高度对歌唱教学进行全面、深入、  相似文献   

17.
歌唱是要掌握一种使人体象乐器一样活动的技巧。而歌唱状态的训练是通向塑造“人身乐器”的最重要的途径。这是由歌唱艺术的具体特点和人体发声器官的特定功能所决定的。教师是塑造学生良好歌唱状态的总设计师,所以,在教学中,首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歌唱状态,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身乐器”的潜力。笔者认为对学生进行歌唱状态的训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正确的歌唱姿势正确的姿势不仅会使发音准确,吐字清晰,而且能给人以自然大方,轻松优美之感。但是长期以来,一提歌唱艺术,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天赋的高低,而往往忽视了后天的训练,特别是对基本歌唱姿势的训练。在声乐教学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人唱歌时塌胸腆肚,头歪口斜;有的人身体僵硬,双  相似文献   

18.
一、歌唱中的情声气 歌唱是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存在于歌唱当中的情、声、气是歌唱系统中的主要元素。  相似文献   

19.
对于从事歌唱艺术的人说来,歌唱的呼吸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正确的呼吸和气息支持是所有良好歌唱的基础。所以歌唱的学问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呼吸的学问。我国民族传统唱法中有所谓“善歌者必先调其气”的说法。其原因就在于呼吸的气流是歌声的动力,歌唱艺术领域里的技巧都是依靠呼吸方法的正确运用才能获得的。事实上,随着歌唱艺术、特别是声乐教育的发展,歌唱呼吸的理论也越来越丰富,要正确而灵活地运用这些理论并达到歌唱呼吸的完善效果,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我们在实践中针对歌唱者的具体实际情况,采取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的措施,并不断从理论上加以探索和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艺术很讲究“气”字。作文章“最要气盛”;绘画要“气韵生动”;书法讲究“力实而气空”;歌唱中要求行腔“一口气”。这说明,对气的要求,是我国艺术创作中的一个传统,也是中国人欣赏艺术时一种习惯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