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电子和正电子的碰撞实验,发现了一个很奇异的粒子——Ds(2317),并且认为它会有利于人们揭开原子结构之谜。 我们都知道,原子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其中质子和中子组成小而致密的原子核,电子则围绕着原子核运动,在电子和原子核之间存在一个非常空旷的空间,因为和原子的大小比较起来,原子核的直径要小上  相似文献   

2.
原子核的秘密的揭露,使人类掌握了新的無穷尽的能源。第一座原子能电站在苏联的建立,为將这个能源实际利用于工業和农業的和平目的,奠定了基础。原子技术的發展,开辟了把放射性同位素应用到各种全然不同的科学技术部門中去的广闊的可能性。人工取得放射性同位素的方法之一,是在原子核反应堆中用中子来照射。比如,用中子照射普通的天然的磷的时候,部分的磷原子核就和中子結合而变成磷的放射性同位素(磷-32)的原子核。当放射性磷的核衰变的时候,核中的一个中子轉化成質子,同时放射出一个β粒子(帶陰电的电子)。衰变是按照这个方式發生  相似文献   

3.
独特的氦-8     
我们知道,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荷,中子电中性的.不带电,每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的数目是确定的,但是中子数会有所浮动.因此由于中子数的不同,每种元素都有一些同位素.例如氕、氘、氚互为同位素,中子数分别为0个、1个和2个,但都叫氢元素.  相似文献   

4.
独特的氦-8     
我们知道,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荷,中子则是电中性的,不带电,每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的数目是确定的,但是中子数会有所浮动。因此由于中子数的不同,每种元素都有一些同位素。例如氕、氘、氚互为同位素,中子数分别为0个、1个和2个,但都叫氢元素。  相似文献   

5.
等离子体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按一定轨道环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组成的。气体原子中的电子在温度或射线的作用下,挣脱了自己的运动轨道而离去,这种现象叫做电离。气体电离后,失去了电子的原子变成了带正电荷的粒子,叫做正离子,离去的电子是带负电荷的粒子。假设在极高的温度下,一团气体中大部分原子都失夫了它原子核周围的电子(通常只失夫一个电子),结果便变成高度电离的气体。在高度电离的气体中带正电荷粒子的数目和带负电荷粒子的数目几乎相等,因此就称作等离子体。任何物质,当温度达到极高时,就成为等离子体。它是物质三态(固态、  相似文献   

6.
<正>?江苏张家港读者连苗民、陕西西安读者王淑惠来信说,他们都非常喜欢物理,在看科普书时经常看到粒子衰变,但却不知道为什么有些粒子会衰变、有些粒子却又不会衰变?粒子衰变遵循什么样的规律?我们上期提到,在粒子衰变性的问题上,中子是一种极为特殊的粒子。一个自由的中子可以衰变,但放在一个特定的原子核里,它就变得稳定了。因此,关于中子的衰变问题,我们需要在本文中专门论述。  相似文献   

7.
<正>虽然谁也没有亲眼见过中子,但在微观粒子里面,我们对中子是再熟悉不过的了。这种在20世纪30年代由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发现的粒子,与质子一道构成了原子核。中子虽不带电,但可以通过强核力与质子发生作用,而强核力是大自然四种基本作用力中最强的一种,正因为如此,原子核才那么致密。  相似文献   

8.
张玉春 《科教文汇》2010,(24):78-79
原子核衰变是一种复杂的变化,而对原子核衰变的研究又是了解原子核的重要手段。为了进一步研究原子核的衰变特性,进一步了解原子核,我们对原子核的三种主要衰变——α衰变、β衰变、γ衰变加以比较,以帮助研究者加深对原子核衰变特性的理解,进而推动粒子物理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不久以前人们曾获得了从重原子核取得能量的方法。铀、钚、钍(注一)等重原子核俘获中子(注二)后,能够分成两个大小差不多的较轻的原子核,这种现象,称之为原子核分裂现象。在铀分裂过程中,每一个原子核能够放出二万万左右电子伏特的能量(注三)。这种能量的获得,在人类对于自然间能量获得的发展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人们可以利用这种能量为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10.
核能利用     
氢弹爆炸核能的释放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重核的裂变,即一个重原子核(如铀、钚)分裂成两个或多个中等原子量的原子核,引起链式反应,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另一种是轻核的聚变,即两个轻原子核(如氢的同位素氘)聚合成为一个较重的核,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重核裂变能1938年,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和斯特拉斯曼用中子轰击铀原子核,发现了核裂变现象。铀-235是自然界存在的易于发生裂变的惟一核素。当一个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时,这个原子核能分裂成两个较轻的原子核,同时产生2到3个中子和β、γ等射线,并放出能量。如果新产生的中子又打中另一…  相似文献   

11.
电子     
近数十年来物理学家发现了许多所谓物质的“基本”粒子。这些粒子就是质子,中子,电子,阳电子,中微子,各种质量的带阳电、带阴电或不带电的介子,还有光子。要懂得原子内和原子核内的种种过程以及原子核反应,从而很好地掌握原子能,就得研究这些粒子的性质,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彼此的转化。为了弄清楚有关“基本”粒子的问题,我们先来说明电子的基本性质。电子的发现和它的性质的研究的历史,是很有教育意义的。物理学家在这方面的工作过程中,被迫放弃了许多习惯了的、但是就新的事实说来是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美国加刊福尼亚大学物理系普鲁斯博士发现了迄今为止最重的超核——氮的超核。由这种超核组成的氮原子的主要性质与普通的氮原子性质一样,不同的仅在于:在这种原子核当中,有一个中子被一个中性“勒姆达”超子所代替(包含有一个“勒姆达”超子的原子核,统称为超核)。换言之,即普通的氮原子核是由7个质子和7个中子组成,而氮的超核则由7个质子、6个  相似文献   

13.
中子的寿命     
我们知道,中子是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的,当其中一个下夸克转变成为上夸克时,中子会衰变成质子。在中子被发现了73年后的今天,物理学家们找到了测量粒子寿命的最精确的方法。为了精确地测出中子的衰变速度,俄罗斯彼得堡核子物理研究院的科学家们在低温条件下把中子收集  相似文献   

14.
小辞典     
高能粒子加速器这是加速各种粒子(如质子、电子等)达到很高能量,以供原子核物理学等科学技术部门研究之用的巨型仪器,类型有好些种,用途各有不同。粒子能量以电子伏为单位,一电子伏就是一个电子被电场所加速通过1伏特电位差而具有的能量。  相似文献   

15.
大力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是世界各国能源专家的重要研究课题。1996年1月4日,欧洲粒子研究中心宣布其首次合成出反物质的反氢原子,从而使一种全新的能源——反物质的应用成为现实,人类由此开始进入了反物质时代。反物质是物质的镜像,由亚原子粒组成。众所周知,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又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其中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而反物质则是由正电子、反质子和反中子构成的原子组  相似文献   

16.
人们一直在追溯,物质的最小成分是什么?古希腊的一位学者认为,物质的最小结构是原子。上个世纪,终于有人证明了原予的存在,如果把原子放大到足球场那么大,围绕原子核运转的电子就像足球那么大。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的,它在遭受高能粒予的撞击下,也是可以分裂的,这种更小的微粒被称为基本粒子。  相似文献   

17.
苏联联合原子核研究所的科学家,最近利用同步稳相加速器加速质子,(车车车)击原子核,使核的温度达到了比发光恒星的温度还要高数百亿度的高温,从而使核子力无法把质子和中子保持在原子核内,产生了原子核分裂的现象。苏联物理学家利用同步稳相加速器使氢原子核——质子,获得了能量为一百亿电子伏特的速度。物理学家还用了塗有厚厚一層敏感度极高的乳胶的特种底片,将基本粒子的踪迹记录下来。有一张相片把在加速器中加速到九十亿电子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21,(29)
世界万物仅由94种天然元素构建,元素原子都由质子、中子等粒子构建;数学王国中,万千多面体只有五种顶点、面、棱在空间均匀分布的正多面体。这理化现实与数学现实有无内在联系?本人潜心研究了60年,推导出了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按匀多面体模型堆垒,呈现周期律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9.
夸克     
默里·盖尔曼(1929~)20世纪30年代物理学家们已经知道所有的物质都由三种粒子组成:电子、中子和质子。然而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其他粒子却开始出现,例如:中微子、正电子、反质子、π介子、μ介子、K介子、λ粒子和∑粒子。到20世纪60  相似文献   

20.
1问题的提出 在原子核运动理论中,研究核磁矩与原子核结构之间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但是从总体上看研究的很不够,现在只知凡是具有自旋角动量的原子核必具磁矩(±XμN)。如奇数质子一偶数中子核,很大一部分具有正磁矩,这与质子的正磁矩(+2.79μN)有关;偶数质子一奇数中子核很大一部分具有负磁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