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利用2000—2010年高技术产业分行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和比较了政府R&D资助绩效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之间的异同.研究发现,政府R&D资助对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对非国有企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其自身的R&D经费支出对技术创新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之间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企业利润对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影响不显著,但对非国有企业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国有企业消化吸收能力对其技术引进绩效并无明显影响,但非国有企业的吸收能力薄弱严重制约了其技术引进绩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程度、技术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选取2014—2016年我国信息技术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我国信息技术上市企业的国际化程度、技术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并对样本进行企业性质与所在地区发达程度进行分组。研究发现:我国信息技术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对技术创新投入有显著负向影响;技术创新投入对企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国际化程度与技术创新投入的交互作用会增强对企业绩效的负向影响。此外,通过对样本分组回归研究发现,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而国有企业显著负相关;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发达地区的技术创新投入对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而欠发达地区显著负相关。结果表明:我国信息技术上市企业的国际化水平仍呈初级阶段,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成果转化效率低于非国有企业,欠发达地区的技术创新投入成果转化效率低于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3.
王旭  褚旭 《科学学研究》2019,37(2):351-361
融资活动已成为驱动中国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而制造业究竟应选择“一视同仁”的融资安排,均衡拓展各个融资渠道,还是应“量体裁衣”,选择驱动效应最优的融资契约?本文利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对绿色技术创新绩效进行测量,重点探讨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与政府补贴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和作用边界。研究发现:(1)股权融资和政府补贴与绿色技术创新绩效存在积极关系,而债权融资表现出了消极影响。(2)创新投入在三类融资与绿色技术创新绩效关系均具有显著中介作用。(3)制造业面临的环境规制越强,股权融资和政府补贴对创新投入的促进效应更强,债权融资的抑制效应更弱,绿色技术创新绩效更高。因此,制造业应选择以股权融资为主、政府补贴为辅的融资契约安排,并根据环境规制情境权变调整债权融资配置,以实现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持续平滑。  相似文献   

4.
孙刚 《科学学研究》2018,36(2):249-263
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简称:“科技认定”)视为特定的政企创新联盟和科技资源分配机制,本文利用上市公司年度专利申请量反映其创新绩效,重点分析了在不同政府治理和公司治理环境下获得“科技认定”资质对上市公司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国有企业相比,获得“科技认定”资质后,民营企业创新绩效显著提高;且随着预期政府代理成本或公司代理成本的减少,“科技认定”政策的创新治理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增强,改善外部政府治理和内部公司治理质量将显著优化“科技认定”政策的创新治理环境。总体上,较之“政治资源诅咒”效应,“科技认定”政策的创新“扶持之手”效应占主导。本研究指出,发挥“科技认定”政策的创新治理功能依赖社会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和企业内部创新资本有效利用。本文协调了产业政策与企业创新研究提供的不一致的经验证据,对厘清政府在构建普惠性创新治理环境体系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曲彤  卜伟 《科学学研究》2019,37(8):1405-1414
从行为金融学视角出发,采用“产业政策--投资者关注--企业创新策略选择”这一研究思路,以2011-2015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Multinomial Logit-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策略选择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与发明专利相比,产业政策的“资源效应”显著增加了企业非发明专利申请的数量。我国证券市场具有典型的投资者有限理性特征,产业政策会带来“投资者关注效应”,当市场有效性不足时会进一步诱使管理层选择低质量的创新策略。对于非国有企业以及不具有政治关联的企业而言,产业政策引致的“投资者关注效应”是诱使其选择低质量创新策略的主要原因。研究结论为更好地引导产业政策和证券市场共同提升企业实质性创新能力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6.
   政府补贴是国家引导新能源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政策之一,但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效应和机制观点不一。本文选取2012年至2016年新能源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在考虑时滞性的基础上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讨政府补贴、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揭示研发投入的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企业产权异质以及地域特征对上述关系产生的差异性影响。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对研发投入具有促进效应,在东部沿海地区(vs.非东部沿海地区)和非国有企业(vs.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当期和滞后1期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具有促进效应,在非国有企业(vs.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当期和滞后1期政府补贴对企业绩效具有促进效应,且完全通过研发投入的中介作用而传递。研究结论可为政府补贴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为新能源企业合理利用政府补贴、调整研发投入策略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非线性视角,采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从时间和时点维度对1985年以来我国非正规金融、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非正规金融、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具有短期与长期的差异性,即技术创新的短期影响显著大于长期,而非正规金融的长期影响显著大于短期;从总体看,非正规金融、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正向的促进作用,且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产业结构升级对非正规金融较技术创新敏感;非正规金融对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具有累积冲击效应,而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表现为及时响应;三者的关系在不同宏观背景下呈现出较为类似的走势,且冲击影响大小有所不同,但是“十五”以来,我国非正规金融与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冲击作用几乎没有得到提升。据此,笔者强调在“十三五”规划时期,政府应该充分认识到现阶段对技术创新投入的不足并规范有效地引导非正规金融促进技术的创新,以增加资本投入与技术创新保障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经济的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8.
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企业技术创新和生产率提升的影响是现实和学术界争论的热点。从微观企业层面,基于金融化视角,以“R&D-创新-生产率”(CDM)模型为基础,引入金融化因素进行扩展,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企业技术创新决策、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和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金融化程度越高,创新投入强度越小;金融化与创新投入决策、创新投入强度的关系具有典型的企业所有权异质性;技术创新投入对技术创新产出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金融化通过影响技术创新投入进而影响技术创新产出,最后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间接影响。由此得到对新时代背景下实体企业提升生产率的启示为:企业在转型发展阶段应理性决策,在提高资金配置效率的同时持续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政府需要了解金融化对于实体企业技术创新、进而对生产率提升产生的影响,制定有效的政策引导实体企业在经营、资产配置等决策中作出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9.
李玲  陶厚永 《科学学研究》2019,37(5):930-939
本文由政府产权边界、行政边界与企业产权边界的互动派生出四种政府管控模式。通过构建政企互动的多主体模型和模拟仿真来检验四种政府管控模式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结果显示:(1)双向分离模式下,创新投入高,创新绩效好;(2)通过对比“行政固定效应”与“产权固定效应”,双向集权管控模式下行政破坏力更强,企业适应力滞后,存在“创新惰性”;(3)单向产权管控模式下, 随着参数 值的不断增大,创新投入动力不足,创新绩效偏低;(4)单向行政管控模式下,随着参数 的加强,创新投入和创新绩效不断下降,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不高。最后,针对不同政府管控模式,提出促进企业创新活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鉴于从企业文化维度分析企业创新的经验研究较为匮乏,用文本分析有效识别“诚信”导向的企业文化数据,以2007-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实证分析“诚信”文化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并进一步从微观的公司特征层面与宏观的制度环境层面检验了此影响的差异性。实证结果表明:视“诚信”为首要文化的企业,专利申请数量更高,创新能力更强;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诚信”文化对于企业创新的“驱动”影响在国有企业、两权合一的企业以及制度环境较差地区的企业中作用更大。本文从普适性的企业文化视角对影响企业创新的作用情境进行了解释,为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绩效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与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1.
    制造业企业金融化显著影响创新投资,本文使用2009—2017年企业微观数据,基于B-样条展开的非参数分位数模型探究企业金融化对创新投资的非线性异质影响,发现:(1)金融化对企业创新投资影响存在“倒U型”非线性特征,存在适度金融化水平促进企业创新投资最大化;(2)金融化在不同分位点存在显著异质效应,表明金融化程度对企业创新投资具有不同影响模式;(3)非国有企业、高技术企业在高分位点对金融化的敏感程度更高,随分位点提高最优金融化水平不断提高。在低分位点的企业更多表现为抑制作用,表明缺乏创新投入的企业利用金融资产进行套利的动机更为强烈。本文研究表明,中国企业不应盲目追求金融化程度,应与自身创新能力相适应,为通过选择合理的金融化水平达到提升创新投资目标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史学智  阳镇 《科研管理》2021,42(4):147-157
规避与扭转微观企业的“脱实向虚”对企业创新的不利影响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议题。本文基于2009—2017年中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实体企业金融化的背后动机与对企业创新的影响,重点基于产业政策视角审视企业金融化与企业创新的微观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配置金融资产主要动机是“投机套利”,且金融化对于企业创新投入和产出存在显著的挤出效应,在区分四类金融资产后该结果依然成立;且企业在融资约束程度较弱的情境下挤出效应更为明显;(2)产业政策则可以显著弱化企业金融化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挤出效应,体现为企业金融化与企业创新挤出的“拦路虎”效应,并主要通过政府补贴和行政管制两种路径发挥作用,且央地产业政策协同下在企业金融化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抑制效应更为明显;(3)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产业政策显著改善了金融化背景下非国有产权与高新技术行业下的企业创新活动。本文的研究为实体企业制定合理的投资决策以及政府基于产业政策等激励制度安排引导企业“脱虚向实”优化企业的创新环境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3.
徐浩  祝志勇  叶芸 《科研管理》2006,41(2):73-82
厘清行政环境(行政治理、法治水平)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首先,本文系统剖析了行政环境优化、偏向性投资和技术创新间的作用机制,其次,以2005-2016年我国97个地级市数据为样本,结合动态空间计量模型(SEM)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地方政府偏向性投资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负向挤出效应,且该效应在西部地区最强;(2)行政环境优化对技术创新具有直接的正向推动作用,该效应在东部地区最强;(3)十八大后,偏向性投资的挤出效应有所下降,行政环境优化的推动效应有所上升。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4)行政环境优化通过提升地方政府“经济政治人”诉求的机会成本,弱化了偏向性投资对技术创新的负向技术效应。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发现,中介效应可以解释行政环境优化促进技术创新总效应的8.51%。最后,本文认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基层司法部门的省级直管是改善行政环境,进而提升营商环境的重要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马永强  路媛媛 《科研管理》2019,40(5):134-144
本文以2007-201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泊松回归考察了内部控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从产权性质、研发强度和规模等企业异质性特征进行分组检验,还进一步分析了内控五要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企业创新绩效越好,尤其在非国有企业、低研发强度和大规模企业中的作用更加显著;从内部控制五要素来看,风险评估和信息与沟通要素对创新绩效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为内部控制的经营性目标、适用性原则提供了经验证据,这对我国当前全面推进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环境规制对企业生态技术创新的双重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乌赶  李青青 《科研管理》2019,40(10):87-95
环境规制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生态技术创新,学术界尚未形成共识,难以为环境规制的制定提供有力依据。本文通过剖析环境规制对企业生态技术创新的双重影响机理,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05-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Sys-GMM估计法测度三种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对企业生态技术创新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对企业生态技术创新的直接影响均呈现先抑后扬的“U型”曲线关系;FDI、要素结构和研发投入显著促进企业生态创新,产业结构和教育投入对企业生态技术创新并没有表现出预期的正效应。环境规制对企业生态技术创新的间接作用受FDI、要素结构和研发投入影响,其中,环境规制通过FDI、研发投入对企业生态技术创新产生正向影响,通过要素结构对企业生态技术创新产生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视角,运用2012-2015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在考虑创新时滞的情况下根据创新生成和创新转化的两阶段特点构建关联型两阶段DEA模型,测算了两阶段中国制造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创新效率。结果显示:(1)制造业混合所有制企业两阶段创新效率整体较高,创新成果生成阶段及技术转化阶段综合效率在0.6以上的企业占比分别为95.92%和100%;(2)在未达到DEA有效的企业中,其无效主要是由于纯技术创新效率不高造成的,而规模效率水平相对较高,可以支持企业创新效率的发展;(3)制造业混合所有制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创新转化阶段效率整体较好,而创新生成阶段效率偏低,这严重制约技术创新的发展;(4)两阶段都存在投入产出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其中创新生成阶段主要瓶颈在于产出不足;创新转化阶段主要瓶颈在于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本投入冗余,而资本投入则相对较合理。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高层梯队理论和实物期权理论,本文考察企业核心高管的技术型职业背景对企业投资和期权价值的影响。利用2011-2016年上市公司数据检验发现,技术型核心高管可以更好地把握投资机会,提高企业投资支出与投资机会敏感性;技术型核心高管可以提高企业投资效率,包括抑制企业过度投资和缓解企业投资不足。进一步检验表明,技术型核心高管可以提高企业增长期权价值,但并未提高清算期权价值。本研究揭示了核心高管技术型背景影响期权价值的作用路径,对我国企业在创新驱动发展形势下合理构建管理团队、优化投资决策和提升权益价值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宁  姬新龙 《科研管理》2019,40(9):96-107
风险资本与智力资本的有效协同能够实现创业企业知识、资本、管理与创新的完美结合,而拥有高声誉背景的风投在利用其经验和广泛的社会关系帮助企业快速成长方面作用更加突出。本文将创业企业的智力资本划分为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创新资本与社会资本四个组成部分,基于风险投资声誉的视角,探讨风险资本与智力资本的协同关系。结果显示:高声誉风险投资在创业企业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两方面的协同效应并不显著,而与创新资本和社会资本两方面的协同效应突出,尤其与社会资本的协同效应能够显著提升创业企业的内在价值。该结论表明高声誉的风险投资机构亟需对目标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等方面积极关注,并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  相似文献   

19.
李梦雅  严太华  郝晨 《科研管理》2021,42(8):168-175
基于2010—2016年在我国创业板上市的153家企业的面板数据,探究了风险投资与企业不同类型创新产出的关系以及地区制度环境对二者关系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产出经营绩效的影响以及地区制度环境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风险投资支持对不同原创程度和技术含量创新产出的影响存在差异,即对企业发明专利产出具有抑制作用,但却能增加企业的非发明专利产出;(2)完善的地区制度环境能够对风险投资的创新产出增值作用进行一定的筛选和甄别,矫正风险投资对企业发明专利产出的不利影响,提高企业创新产出质量;(3)风险投资支持能够提高发明专利的经营绩效,但对非发明专利的经营绩效没有显著影响,随着地区制度环境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风险投资支持对企业发明专利和非发明专利的经营绩效均能产生更大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20.
林晓  徐伟  杨凡 《科研管理》2019,40(7):119-130
风险投资与创新存在特征耦合,两者的良性互动对于区域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国内外文献对内在相互作用机制的认识并不统一。使用1995-2014年中国31个省(含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探讨了风险投资和创新的时空协同关系,并应用面板回归模型深入分析了两者相互作用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风险投资对创新具有“作用效应”,并存在两类作用路径,分别通过风险投资的融资功能和增值服务实现,但风险资本排斥进入研发活动,资本的逐利性也导致其抑制创新,而增值服务则能有效促进创新,因此“作用效应”的最终影响取决于这两类反向路径的强弱关系;创新对风险投资具有“选择效应”,表明创新是风险投资甄别“标的”企业的有效信号,能够刺激风险投资行为的发生,但并不影响风险投资的金额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