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论老舍的文学批评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文学批评家的老舍,他的文学批评融汇了中国传统文学批评及西方文学批评的某些特色,从而形成了颇富个性色彩的艺术审美型的文学批评观.抗战后,他的文学批评观逐渐向社会功利性倾斜,但基本上保持了艺术审美和社会功利的双向选择.  相似文献   

2.
胡风是中国第一个真正实质意义上建立了完整的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基础的主体性现实主义理论体系的文艺思想家。他结合时代历史语境和自身艺术实践,提出了"主观战斗精神"等一系列强调文艺主体性作用的文学主张,丰富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内涵,有效拓宽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知识视野和理论空间。论文分别从主体性思考的知识逻辑起点、实践主体性视野、历史条件下的复合主体性内涵三个方面探讨胡风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建设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伽默达尔认为艺术本文是一种开放性的结构。对艺术本文的理解和解释也是一个开放性的过程。一般意义上具有普遍性的标准用于文学批评就有些失灵。这就是文学批评标准的非普遍性。它不专注于共同的文艺特征而专注于具体作品的特性。非证伪性是文学批评的第二特征;不能通过自己的正确来说明对方的错误,或由对方的正确来检视出自身的错误。它只是要进一步地保护文学批评的个性化特色。科学崇尚“唯一”原则,文学则应当实行“杂多”原则。文艺批评标准的特殊性还体现在它的非操作性上,不能有操作模式和程序来框界。文学批评的多向发展,批评标准的多维并存已经在现实中出现了。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之初,随着全国第四次文代会的胜利召开,文学从属于政治的局面得到根本性改观,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重获新生.以理论批评与作品批评为基点,试图从"人学观念的确立"、"为文艺正名"、"走向审美化的文学批评"三个方面阐述新时期政治解冻后文学批评重获新生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批评的观念嬗变.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发展史上,安东尼奥·葛兰西的经历、批评论著的完成和批评理论思想都具有独特性。他在他的“实践哲学”思想的指导下,认为文艺是“上层建筑”,艺术史、诗歌史就其实质来说是从艺术、诗歌或审美的特殊角度来研究历史,他把文艺史当作更加广泛得多的文化史的一部分和一个方面来研究;他提出了“民族——人民的文学”的思想;他对文学艺术问题的探讨是从政治前景出发,在具体的文学批评中,他评论了文学遗产、作家作品、文学体裁、文学思潮、文学思想;通过这些具体的批评,他在文学批评的准则、文学批评的“距”、文学批评必须全面占有材料等几个方面,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作出了贡献;同时,他在批评中表现出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永远需要的批评精神和敬业精神。  相似文献   

6.
20世纪40年代诞生的工农兵文学,是对土地革命时期江西革命根据地的苏区文学和抗战时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北抗日根据地文学的继承与发展,其发展的线索是:从"为革命"到"为工农兵";从"个人情怀"到"阶级情怀";从"宣传品"到"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宣传品";从"加强文艺宣传工作的政治领导"到"对文艺工作进行管控";从"群众创作"到"作家向群众学习"。工农兵文学从孕育到诞生再到发展以至消亡,是不断摸索和变化的过程。同时,作为完整的工农兵文学的理论体系,作为一种文学规范,是在1942年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上的讲话》之后形成的大批量的作品产生,所以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上的讲话》作为工农兵文学诞生的标志,以毛泽东作为工农兵文学的倡导者,是科学的。  相似文献   

7.
文艺理论是高校文科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它与文艺史、文学批评一起共同构成文艺学。文艺理论是以人类社会的一切文艺现象和文艺实践作为研究对象,从中阐明文艺的产生、发展、性质、特点和基本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它不仅为人们提供文学批评、文学创作、文学欣赏的方法,具有方法论的意义;而且还为人们提供关于文艺的总的观念、理论、看法,具有文艺观的意义。文艺理论与文艺史、文艺批评三者之间既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又有着明显的区别。虽然,它们都以文艺现象和文艺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但又有各自不同的研究任务和内容。文艺史从宏观的角度,按照历史的顺序,研究、分析、总结各个历史时期文艺发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文学批评因为价值缺失、引领缺位而被诟病的被动状态正在得到改变。我国文艺理论界在文学批评价值体系重构中,正在努力"回到马克思"的精神维度,在坚持学术自觉中构造文学批评的学理维度,在接受实践检验中提升文学批评的引领力度。文学批评遵循客观规律、服膺科学至诚、彰显引领价值的声音越来越集中,越来越响亮,并逐渐开始唱响文学批评话语的主旋律和掌控制高点。文学批评价值体系在重构中实现了新突破,做出了新贡献,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阶段性成果,有力引领并推动着当代文学实践的发展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的日益繁荣。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的文学批评与其文学创作一样特色独具。文体批评、"恰当"与"人性"准则、创作的无功利和批评的功利观,是沈从文文学批评的主要特点。沈从文以文学家的身份进入批评领域,艺术家的素养和个人独特的文学观念在成就其进行批评的同时,也暴露出自身的局限与缺憾。两者促成了沈从文作为批评家的批评风格。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一名90后的中文系在读学生,我还难接近理想的文学。"无论艺术样式如何变化,只以形成自己的文学批评观。要是文学,那必定万变不离其宗,文学的教化功一切都在融汇,一切都还在成长。我以为能与审美功能始终不变,无论哪种文学门类,都文学是"心"与"言",文学批评于我,正是立心与有追求理想,追求穿透世道人心的艺术力量。"立言的学业与事业。"言为心声",文学批评首文学工作者永恒的职责也许就是为了探寻理想先基于文学作品的细读,书写心中所想所思,接中最完美的艺术可能性,所以我理想中的文学下来就是从作品幽微的裂缝中探究是否存在作批评是一种融入个人体温,又在理性客观中不家没有意识到的,更接近"完美"的表达形式,更断探寻"最佳可能"的学问。  相似文献   

11.
神话原型批评是二十世纪的一个重要批评流派.加拿大文学批评家诺思罗普·弗莱于1957年发表《批评的解剖》,标志着它的成熟.在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中,他以文类对应四季,对于文学形式之一的“传奇”也有深入的探讨.本文以他的另外一部著作《世俗的传奇》为启示,希冀通过对弗莱的“传奇”这一文类的研究进而分析中国小说“三言”中的女性传奇故事的结构,意义以及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12.
葛红兵是当代文艺批评界颇具个性的大家,从批评家的独立品格和文学批评自身的独立品格来看,他以充满朝气的新锐性而成了文学批评界一道亮丽景观。全文力图从三维立体坐标轴内外来阐释当代文学批评家葛红兵自群体文化批评到个体文化批评、伦理文学批评到身体文学批评的理论构架和趋势,运用不同的空间视域观察其出于斯而高于斯的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13.
“七一五”政变后,因种种原因,茅盾脱离了实际的革命斗争转向文艺战线。1933年《文学》创刊后,茅盾又把目光投向文学批评方面。由于国民党当局对进步文艺进行围剿,茅盾从事文学批评的外部环境极为恶劣,在对作家作品评论时有较多顾忌,不能畅所欲言,只能寓政治思想于文学批评之中,同时他还要反击国民党的文化压制,对不良创作倾向和文坛风气予以抨击,这都使得茅盾在《文学》上的批评具备了与此前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茅盾论冰心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有影响的文学批评家和文艺理论家之一,为我国文学批评与文艺理论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期间,他写过许多作家作品论,涉及作家甚多,冰心是其中之一。文章探讨了茅盾论冰心的原因(条件)、内容及其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学批评中语体风格的不同表现取决于批评家的“写作”姿态,批评家对于文学观念、人格追求、精神世界等方面的不同侧重导致了文学批评在语言色调和表达方式方面的不同。从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中可以看出,批评的语体风格是由“叙述”性走向了“描绘”性,从语体风格所体现出来的视角特征中,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批评家的“写作”姿态,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促使批评视角转换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6.
汉代的评论者并没有将宋玉作为一个独立的批评对象,对宋玉的评论始终笼罩在屈原形象的阴影之中,也未能完全从文学的价值取向历史地、客观地、公正地评价宋玉及其作品.但是古代对宋玉的评论毕竞肇始于两汉,汉人关于宋玉其人其作的看法和观点,对后世研究与评论宋玉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学批评危机及重建可能性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文学批评面临三方面的危机:一是批评家的离去与批评视野的转移;二是批评原创性的匮乏;三是批评家的道德感的淡漠.据此,当代文学批评重建的可能性方案为:要建立当代文学批评的民族立场;批评家要关注现实,直面人生与现状;批评家要有自己的心灵尺度和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18.
汉代的辞赋品评,是真正意义上的对作家个体美文创作的文学评论。虽然政教价值观仍合理地得以延续,但它主宰文学批评的局面巳被打破,审美愉悦价值正式得到承认;赋家品评定位中的唯美倾向和辞宗赋首的推出,搁置了政教批评坚守的原道、宗经、征圣的旧准则,确立了文学自身新的审美范型和新的传统;对创作主体的情感、个性、才情以及审美把握世界的心灵妙奥的关注。是文学观念向着文学本体进一步深化的重要体现。所有这些理论景观,都标志着文学的独立自觉。并昭示着魏晋六朝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20.
批评文章首发于网页上是在线批评区别于非在线批评的一大标志。由于在线匿名特性和无编辑把关带来的自由和在线即时评论,在线网络批评以俏皮、调侃、幽默的话语点评,啸聚网民,营造出旺盛的人气,其所具有直觉性、特指性、明晰性、生活化、短小犀利、批评客体边缘化等特征,推动了网络写作的兴旺和网络原创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