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建筑工艺的完善以及建筑水平的提高,现在建筑施工中大量采用橡胶支座基础隔震。但由于楼层高度的不断提高,现有的基础隔震逐渐难以满足结构的抗震要求,所以文章提出双层隔震的设想。双层隔震,采用在原有基础隔震的基础上,于楼层中间再添加一层橡胶隔震支座,以达到进一步削减地震的破坏作用。文中采用三种模型:无隔震结构模型、基础隔震结构模型、双层隔震模型,分别施加同一地震荷载,比较三种模型的反应,对双层隔震的效果进行分析。经过对比研究发现,采用双层隔震的结构在抗震性能上明显优越于基础隔震结构,其性能优化相当于无隔震结构添加基础隔震后的性能提升,适宜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某一实际工程提出了基础隔震设计方案,建立了隔震结构的时程分析计算模型,应用MATLAB软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计算该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各层的层间位移、加速度等地震反应,然后与该结构不隔震时的地震反应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该结构采用基础隔震可以显著地降低地震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高层建筑隔震结构对高层建筑抗震能力的作用,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固定高层建筑和隔震高层建筑进行了模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结构的固有频率随着阶数的增大而增大;隔震结构的隔震层消耗了大量的隔振能量;通过在建筑物上部结构与基础间设置足够安全可靠的隔震系统,形成柔性底层,使建筑物与基础隔开,以延长整个结构体系的自振周期。减少输出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从而大幅度降低建筑物对地震的影响;隔振节点加速度明显降低;隔震后位移发生微小的减少。由模拟结果可知,地震破坏以水平破坏为主,震烈度决定了建筑物的破坏程度;隔震层吸收了地震中大量的能量,隔震上部结构绝对加速度明显降低,基础隔震体系能够降低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汽轮发电机组弹性基础结构及优点的介绍,建议安徽淮南平圩三期汽轮发电机基础采用弹性基础的方式,供同类型机组参考。  相似文献   

5.
结构减震控制领域中有一种方法是基础隔震,它是利用隔震装置来增加结构的基本周期,隔绝地震发生时地面运动由下部结构向上部结构的传递,以减弱结构的振动反应。以某框架结构为例,通过输入El-centro波、唐山波以及兰州波三种地震波至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中,分析隔震结构与非隔震结构所出现的不同反应,最后比较数据,得出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6.
海南中学综合艺术楼为大跨度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基础隔震技术,隔震层位于连接上部结构的斜板和地下室顶板之间。该结构前三层均存在柱距大于30 m的大跨度,最大柱间距超过45m。由于柱距过大,且还要考虑地震作用下隔震层的移动空间,难以设置统一的隔震层。经过分析,在高于室外地坪1.3 m处设置整块斜板来连接上部结构,并在该板下端设计了一系列尺寸不同、位置不同的上下支墩来布置隔震支座,隔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基础隔震结构凭借其明显的优越性蓬勃发展,本文对其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阐述了几种动力计算模型和隔震结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建筑隔震结构的概念、以及隔震层组成、隔震支座构造进行了介绍,概括了隔震结构的发展及工程应用情况。说明隔震结构的应用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建立的并联复合隔震结构计算模型,基于结构动力时程分析和静力弹塑性方法,编制了计算程序,对地震作用下传统抗震结构、纯橡胶隔震结构、摩擦滑移隔震结构和并联复合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隔震体系能够显著地降低结构的地震反应。  相似文献   

10.
面对地震多发的地质环境,我国通常运用工程抗震的模式来进行地震防护,但是其所能提供的基础抗震工作有的时候难以应对实际情况来发挥积极作用。因此,我国开始进行耗能减震技术中的隔震技术的尝试。本文通过研究在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建筑物上运用隔震设计,进一步分析此项措施的隔震效果,针对隔震结构的建立与建筑物抗震性能的提高产生深层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以往SMA绞线-叠层橡胶复合支座研究的基础上,利用SMA的形状记忆效应,加上温感控制器,研制出SMA半主动隔震支座。分析研究新型支座的构造和工作机理,以及应用新型支座的基础隔震结构的运动方程,为半主动控制和工程实践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主要阐述了建筑隔震结构的定义、隔震层组成、以及隔震支座构造等内容,介绍隔震结构的发展、工程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已完成试点工程 ,对砌体结构住宅采用基础隔震技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14.
从工程结构领域,对隔震的原理和特点进行评述,并分析了隔震支座的作用机理,通过一个算例对隔震结构与非隔震结构进行对比,从而证明了隔震结构的有效性,并且从工程设计角度提出了隔震结构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房屋结构抗震技术应用的局限性和不足,本论文对层间隔震结构进行了分析探讨,首先简单分析了层间隔震结构的基本原理及其特点,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层间隔震结构的简化设计,给出了层间隔震结构的设计计算,据此进行了隔震结构简化设计步骤,对于进一步优化层间隔震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云南科技管理》2015,(4):70-72
云南是中国内陆地震的多发区,在云南推广建筑减隔震技术对于提升建筑结构抗震水平和节约工程造价具有重大意义。建设减隔震技术是在建筑物的上部结构与地基之间,设置由隔震支座和阻尼器组成的隔震层,通过改变结构体系震动特性,延长结构周期。云南减隔震技术研发与全国同步。1993年,云南省地震工程研究院等单位承担的"八五"科技攻关项目"隔震橡胶支座开发研究",经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从实证上说明建筑减隔震技术具有经济实用性。建筑减隔震技术,技术成熟,可使建筑物节省造价,只要采取适宜的推广模式,就能实现以科技应对自然灾害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三维隔震支座是将水平隔震原理同竖向隔震机制有效的结合所形成的一种隔震结构。从专利视角对三维隔震支座的历史沿革及其在我国专利申请中的申请趋势进行了分析,三维隔震支座集结着多种隔震元件,将多种特殊功能的结构有机的组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将是未来本领域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国外几栋隔震结构的强震观测结果,证实了隔震结构与传统结构相比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17,(21)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典型隔震钢结构建筑的介绍,说明了隔震技术在钢结构中应用也具有隔震结构的优点,即延长了结构基本周期,提高了经济效益,并满足特殊的建筑功能要求,具有良好的隔震效果。  相似文献   

20.
叶天生 《今日科苑》2010,(10):27-27
随着现代建筑结构设计抗震意识的加强,作者根据多年来的工作实践经验,结合工程实例就建筑砖混结构抗震设计申采用基础隔震设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