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辩证统一的观点去理解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提出了课程与教学关系的"山脉模型"、"课程与教学论的‘椭圆焦点’模型"、普通课程与教学论和分科课程与教学论的"圆锥体"堆积模型关系图,并在此基础上概括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2.
张红蕴 《现代语文》2009,(6):128-131
活动课程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课程组织形式,但它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理论与实践中还未受到足够重视.本文对活动课程的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施意义与方式等进行了简单论述,认为重视对外汉语教学中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将有助于树立新的对外汉语教学课程现,使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3.
教师行为研究:课程与教学论的重要研究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课程论和教学论得到了巨大发展,同时也暴露出实践品性不足的倾向。这种倾向既是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一个阶段性标志,也为课程与教学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空间。近年来,课程与教学论的整合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为增强课程与教学论的实践品性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教师行为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教师行为研究是一项实践性比较强的研究,成为课程与教学论整合的一个重要途径,为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以"角色"理论之形成为借鉴,研究课堂教学,概括课堂教学"体验"理论——在引导学生发展的过程中,师生共生体验是课堂教学的必然现象和本质,研究教学体验是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建设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内容包括课程教材分析、课堂教学实录和教学体验分析。  相似文献   

5.
杜威课程论思想的真谛常常被人曲解、被人扩大化,尤其是关于主动作业与科目教学的思想.杜威既大力倡导活动课程,高举活动作业,又力图改造学科课程,不忘科目教学.他试图把主动作业和科目教学、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本学科课程的建设既要考虑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其对教师的要求,又要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考虑职前教育与职后教师发展的衔接与联系。就学科目的而言,既要奠定扎实的从教基础,又要培植发展潜能;就学科内容而言,它应以主干课、选修课、实践活动、课题研究与学术活动等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以便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就教学方式方法而言,它应密切联系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构建一个以反思实践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就教学评价而言,它应为促进小学语文教师的职前专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阐述了在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等方面运用多种方法充分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提高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的质效的具体实践措施.  相似文献   

8.
活动课程与活动教学起源于百年之前.正如西方学人所谓的"理论旅行",在百年的历史行程中,有所扬弃,有所吸收,不断丰富,不断完善,经历了曲折起伏的历程,终于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价值和生命力.眼下,它正深刻地影响着新世纪的教学改革. 活动课程与活动教学本是作为学科课程的对立面出现的.然而经过长期实践,活动教育思想却深深融合渗透在学科教学之中,并且在改造着学科教学,完善着学科教学.活动课程本身也没有失去自我.她仍具有独立品格,并在不断完善和提高.我们见到,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他们的主体活动过程中进行学习.学生在主动地猎取知识,而不是消极地等待教师"喂",因而他们小小年纪就有很强的搜集、筛选、加工等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独立探索与发展的能力和意识.而领域十分宽阔的活动课程本身,又能让学生在生产劳动领域、科技探索领域、社会生活领域、文学艺术和体育健身领域等方面,得到更加自由而生动活泼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在教学观念、学生学习方式上有根本的改革,针对这一要求,师范大学的教学论的教学也应该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更新旧有的教学,有针对性地培养新一代的教师.本文从<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出发,在调查研究、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该课程的改革措施:将中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教育研究方法作为教学论的重要教学内容.有效提升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核反应堆热工分析"是核工程类专业核心课程.其教学要求是让学生能够掌握核反应堆热工过程的基本理论、分析过程、设计理念和校核计算方法.由于核反应堆热工分析全参数实验比较困难,传统的教学实验模式在现有条件下难以达到很好的效果,考虑到线上教学模式正在广泛开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结合"核反应堆热工分析"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  相似文献   

11.
我国语文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的培养,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并且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前景。因此,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研究方向、课程建设和培养方法等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就这些问题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该文对信息技术学生实验课程的涵义及其理论基础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以初中《计算机病毒与防治》单元为例,对信息技术学生实验课程从资源开发到教学实践展开了教学实验研究,以期对信息技术学生实验课程内在价值、内容开发及其有效性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从而丰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理论与实践,彰显课程人文精神。该教学实验研究采取不等控制组设计,经过教学处理之后,实验组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得到显著提升。通过教学实验研究,我们认识到信息技术学生实验课程的价值体现在"体验""反思性实践"、促进"开放、合作"的学习文化形成等方面;其内容开发向度在社会、学生与特定的"课程事实"三方面有其具体涵义;其教学不仅可行,而且有效。  相似文献   

13.
"优化理论与最优控制"技术在工程技术领域里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背景,也是现代控制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研究生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从理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等多方面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对这门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改革进行改进,使学生能够易于理解并能牢固地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结果,并具有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我国关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实践教学研究着眼于校内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和校外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究。本文着重探讨了"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校内实践教学体系,"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其他课程的交互融合,加强校企合作,校内与校外沟通,从而拓宽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路径,丰富和发展与本学科相关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5.
课程与教学论属于教育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是一门研究“教什么”以及“怎样教学”的学科,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本文概述了当代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特性和内容,分析了新课改背景下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发展的机遇,讨论了新课改背景下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发展的挑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思考,以期为该学科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无机化学"是我校理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是非常重要的育人主阵地.课程教学团队立足学科和专业的发展,从育人角度来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科专业、课程、思政三个维度对思政内容进行合理的规划.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逐步形成了"无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的"三个动作"新模式,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理论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重理论思辨、轻实践研究,研究方法简单粗糙,是当前课程与教学论主流研究范式的两大缺陷。欠缺科学精神、方法意识薄弱、评价机制不健全,是造成当前主流研究范式缺陷的主要原因。基于此,应从六个方面改善课程与教学论主流研究范式:关注对实践问题的微观研究和行动研究;加强方法意识,融入科学精神;建立课程与教学论的方法论体系;转变研究思维方式;改善现有评价体系;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方法意识的培养和方法训练。  相似文献   

18.
“学科教学(法)论”课程的困境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半个多世纪以来,"教学教法"一直是师范院校"学科教学(法)论"的主要教授内容。随着世界性课程理论的发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现行的"学科教学(法)论"体系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已严重落后于教学实践。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从该学科内容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师资队伍建设等一系列问题入手,使"学科教学论"课程走向适应并推动基础教育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教学设计"课程是教育技术专业本科生的核心课程,学生学好该课程对以后的发展非常重要.本研究通过对"教学设计"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反思现状的情况分析,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参考学习反思在课程教学中运用的相关文献,提出在教学设计课程教学中,有效运用学习反思策略的相关建议.最后,本研究还通过行动研究构建了"教学设计"课程教学中不同类型学习内容学习反思策略的具体操作过程,希望能对"教学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有所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课程与教学概念的演化及两者关系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课程与教学问题的研究一直是我国教育学研究的焦点问题。在我国,关于课程与教学的研究虽然只有一段短暂的历史,却有一个漫长的过去。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与教学的概念、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也在不断演化。课程的内涵由"学程"走向"教程",之后又走向"学程"。教学由重"学"到重"教",现又发展到"教"与"学"并重。课程与教学关系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教学包含课程的大教学观、课程与教学相对独立、课程与教学的整合、课程包含教学的大课程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