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常有朋友这样问我,作为一个一直生活在小县城的杂文作者,为什么你的作品能够在全国的报刊上“满天飞”?每次获奖,也总有人打来电话表示祝贺。他们的话,虽然包含着许多的溢美之词,但我还是非常感谢这些朋友。有时想想,这些年的付出,确实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我从1979年开始杂文创作,至今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的300多家报刊发表过2000多篇杂文、论文和随笔等作品,并先后50多次被选入各种文集,60多次在征文中获奖。最近一次上网,不经意间搜索,忽然发现今年第6期的《军事记者》上,有一篇文章叫“解析汪金友”。打开一看,是浙江广电高专的教授宋…  相似文献   

2.
常听人说,“贪官怕杂文”,其实贪官并非同一脸谱,也有贪官喜杂文。前些时候深圳揪出了一批贪官(该市南山区区委书记、区长、区人大主任被一锅端),其中的那位区委副书记、区长何初本不仅喜杂文,竟还是一位创作颇丰的杂文作者。 报道说,58岁的何,一向爱好杂文,目在海天出版社出版了个人杂文集《咏竹》。书中的作者小传说:何初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各种报刊上杂文的创作日渐繁荣,研究杂文的会议、文章也多了起来。1996年上半年,由郑州晚报社作东召开了一次杂文创作研讨会,紧接着由大河文化报社出面组织的省会杂文作家、编辑研讨会也在8月份召开。杂文的繁荣离不开理论的研究,这需要作者和编辑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人民日报》副刊杂文创办于20世纪50年代初,“文革”时期被迫中断,粉碎“四人帮”后恢复.当年,杂文被视为《人民日报》副刊的灵魂,发挥了一定的风向标作用,得到许多知名作家和学者的热心支持,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杂文作者.1990年创办的副刊杂文栏目“金台随感”,事实上成了全国报纸副刊的一个名牌栏目,刊发了不少精品力作,有力推动了杂文创作.我自1975年大学毕业起,30多年在文艺副刊编杂文、写杂文,亲历和推动了《人民日报》副刊杂文的繁盛.在30多年编辑生涯里,我经历了许多不平凡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去年秋季以来,圈里圈外关于杂文的概念、杂文与时评的关系、杂文的地位、作用和创作艺术等话题见仁见智、议论颇多.作为《杂文报》的一位编辑我想就"时评与杂文的发展趋势"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首先,我同意"民主兴时评兴"这一总体判断.时评之所以兴,首先是它有广泛的紧迫的客观需要.当前我国正处在大改革时代,要让旧的东西逐渐消逝,新的东西稳步诞生,很多人往往不辨新旧和好坏,需要有人指引和启示.杂文和时评都能承担这个任务.  相似文献   

6.
杨子才同志是一位足勤笔健的老记者.一位忠恳敬业的老报人,一位统领军事新闻大军的老领导。对于我来说.他则是一个让人尊敬的老友与为文做人的良师。子才同志除了履行好一个记者、编辑和报社领导者的责任.尽心尽力地办好报纸外.还在杂文及诗歌创作等方面付出了很大心血.写下了大量作品。他的洋洋九册《萤窗集》,足以说明他杂文创作之丰.令人感喟有已。  相似文献   

7.
杨子才同志是一位足勤笔健的老记者,一位忠恳敬业的老报人,一位统领军事新闻大军的老领导。对于我来说,他则是一个让人尊敬的老友与为文做人的良师。子才同志除了履行好一个记者、编辑和报社领导者的责任,尽心尽力地办好报纸外,还在杂文及诗歌创作等方面付出了很大心血,写下了大量作品。他的洋洋九册《萤窗集》,足以说明他杂文创作之丰,令人感喟有已。子才的杂文,往往是从古人先贤的轶闻趣事起始,边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8.
从2003年启动期刊改制以来,期刊大省吉林所属的238种期刊分别在不同层面获得了发展,在42种综合性消费类期刊中,每期发行量10万册以上的期刊有15种.一批新老刊物,如<演讲与口才>、<幽默与笑话>,<意林>、<杂文选刊>,<中国医院院长>等,在国内市场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迅速提升.这样一批期刊或死而复生,或逆势飞扬,被期刊业内人士称为"吉刊现象".  相似文献   

9.
为了弘扬鲁迅杂文精神,促进陕西杂文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加强杂文的创作与交流,发现和培养杂文新秀,在陕西世强集团的鼎力支持下,陕西省杂文学会和陕西省作家协会杂文专业委员会研究决定,特举办陕西首届世强杯鲁迅杂文征文大赛,即日起,面向社会征稿。主办单位:陕西省杂文学会、陕西  相似文献   

10.
鲁迅早年学医,后来弃医从文,意在从思想上唤起国民。正如他在《呐喊·自序》中所说:"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指近代中国社会的国民——引者)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①正因为这样,鲁迅杂文创作的全部目的就在于为现实斗争服务,这一点是非常明确的,因而"有着时代的眉目"。②从而使得鲁迅的杂文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新闻性,具体表现为选题的时新性,立论的针对性,选材的信息性。  相似文献   

11.
呼唤杂文     
林帆 《新闻记者》2006,(2):38-38
杂文不景气似有些时日了,它终究失去了往日的风光,因此也引起老一辈的杂文作者感慨良多。无可务何花落去。这是现实。时也命也.怨谁呢?我是以杂文起步,辛苦耕耘而参如上海作协成为作家的,可是自己也好几年马放南山。笔端生锈了。似有难言之隐,抑或心甘情愿?我也说不清楚。也许两者兼而有之吧!  相似文献   

12.
姚春树、袁勇麟合著的《20世纪中国杂文史》是一部高品位的杂文史著和理论著述。作者以巨大的理论勇气,顽强的开拓精神,经过十多年的积累准备和辛苦耕耘,用洋洋洒洒80多万言的宏篇巨制,为20世纪的中国文坛矗立起一座信实的史碑。这本书的重要价值在于它开创性的理论建树。人们知道,我国杂文史源远流长;20世纪杂文更因为出现了鲁迅等一批杂文大家而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然而,杂文创作的成就并没有带动杂文理论研究同步发展,更没有一部权威的杂文史翔实的、全方位的准确记录和反映这一历史时期中国杂文园地的繁茂和辉煌。姚…  相似文献   

13.
报纸副刊是对新闻版面的必要补充,其作用不仅是"补白"和娱乐,而是依靠散文随笔、诗歌杂文等文学样式,达到增长知识、涵养性情的目的.报纸副刊的主打篇目--杂文,则属于时政新闻与文艺手段结合最紧密的创作体裁.  相似文献   

14.
资讯     
《出版广角》2015,(3):127-128
《中国当代杂文精品大系(1949—2013)》在北京首发1月8日,《中国当代杂文精品大系(1949—2013)》在北京首发面世。长期以来,中国杂文创作密切关注社会发展进步,努力弘扬社会正气,大力促进社会和谐,抨击假丑恶,歌颂真善美,涌现出众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和一大批具有广泛影响的杂文大家。为全面展示新时期的杂文创作风貌,金城出版社策划了这套《中国当代杂文精品大系(1949—2013)》,精心选编新中国成立以来优秀杂文作者的精品文章,以期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凝聚共识,激发文化创造活力,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5.
褒贬吕布     
李国文先生以小说创作蜚声海内外。自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专门从事随笔杂文写作,尤重于历史散文的写作,独树一帜,成就斐然。本书坚持了作者杂文写作的幽默诙谐风格,记述历史,臧否人物,笔如游龙,议论风生。读者既可以了解很多史实,也可品味作家优美流畅的文笔。  相似文献   

16.
杂文和时评的不同点,我觉得大体说来有这么几个方面。 文体不同。 时评在体裁上属于言论。又因它为“时”而著,因“时”而评,借助新闻事件发感慨,所以它属于新闻评论,是新闻家族里的成员。 杂文,不仅内容“杂”,古今中外,天地宇宙,均可入体;就其创作整体而不是就某一篇来看,杂文的形式也很“杂”:既有“外壳”上和时评相类似、但写法不尽相  相似文献   

17.
杂文是融政论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文艺性社会论文,文学性或日形象性是其重要的特征.鲁迅杂文在勾勒形象、托物寓理、以事晓理和画龙点睛等方面充分显示了形象性.本文据此剖析当下杂文在形象性缺失方面存在的问题:通篇论述,形象不足;以理说理,直陈乏味;就事论事,画龙少睛;表达单一,语言枯燥.  相似文献   

18.
新闻评论是报纸上一种很重要的、战斗性强的文体。 从广义上讲,新闻评论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编辑部文章、评论、专论、短论、短评、小言论、杂文、小品文、影评、书评、观察家评论等等,是报刊言论的总称。在这个大家族中,杂文以其鲜明的个性和极强的战斗性,赢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也越来越得到编辑的青睐。很多报纸都开辟了固定的杂文专栏。 要想办好杂文专栏,首先应当搞清杂文的基本特征,了解杂文的自身规律,正所谓知水性者善泳。如果按“论”的范畴,杂文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吸收了新闻的特质,包含着某种具有当代…  相似文献   

19.
杂文耐看。群众爱看杂文,爱看观点正确、语言机智、生动活泼的杂文。 全国各地的党报、党刊都有杂文栏目,鼓励批评不正之风、腐败现象;在乌鲁木齐市,《杂文月刊》、《杂文选刊》有一个相当大的读者群,每个月的下旬未尽,次月的刊物已经“隆重登场”。杂文的繁荣足以证明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胸襟与胆识和反腐败的决心、文学创作环境的宽松。 杂文是年轻的,充满朝气的。  相似文献   

20.
苏瑗 《新闻导刊》2007,(3):13-15
报刊与杂文像两只蝴蝶,报刊对杂文说:亲爱的你慢慢飞,小心前面带刺的玫瑰……杂文配合道:亲爱的来跳个舞,爱的春天不会有天黑……于是她们缠缠绵绵翩翩飞呀飞,一百年过去了。这不是童话,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报刊使杂文繁荣的同时也因杂文而打上了"中国气派"的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