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子登科”图案中的莲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牧 《寻根》2001,1(1):25-29
民间年画和剪纸在中国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不仅传承着历史知识、化传统,点缀着单调平凡的家居生活,更包含着深层的希冀与祈求。事实上,年画与剪纸的张贴本身,就构成年节仪式与人生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一种视觉符号的物质化形式,或明或暗地表达了各种礼俗仪式中人们的心态,其中最重要的是一种趋吉避邪的心态。“五子登科”就是这样一个与历史传说有关,表达了对官宦功名、子孙飞黄腾达的追求的吉祥图案。  相似文献   

2.
我从孩提时代喜爱玩古钱、铜刀。听老人说:“这是古物,是清朝乾隆时使用的钱,称为‘通宝”,“铜刀也是古物,能避邪,晚上睡觉放在枕头底下,鬼不敢来悠。”  相似文献   

3.
倪宝诚 《寻根》2005,(1):62-70
中华民族养鸡有悠久的历史,距今8000多年的河北武安磁山村新石器遗址中,便出土许多鸡骨。此外,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河姆渡等文化遗址中,鸡骨也屡见不鲜。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便出现了鸡的象形文字,距今也有3300多年的历史。有趣的是,甲骨文中“日”字的象形符号是画一个圆圈(太阳),圆圈的下方再画一抽象的鸟形图饰(鸡),  相似文献   

4.
张崇琛 《寻根》2008,(1):33-36
在中国历史上,“琅邪”作为地名,其知名度是很高的。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都琅邪。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琅邪不但成为其中的一郡,而且秦始皇还两登琅邪,并刻石纪功。汉承秦制,琅邪作为郡、国名称仍被沿用。三国时之诸葛亮是琅邪人。晋室南迁,辅佐琅邪王司马睿登基的王导、王敦以及书圣王羲之等,也都是琅邪人。唐宋以降,琅邪一带更是人才辈出,史不绝书。由于琅邪与许多历史文化名人联系在一起,所以时至今日,琅邪文化已成为一种备受学界关注的文化形态了。  相似文献   

5.
数字趣闻     
数字趣闻邓国平《汉书·律历志上》有言:“数者,一十百千万也。”数的概念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在推进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同时,也造就了数文化。现编录一二,以飨读者。数的功能观念和符号相结合,便有了数字,有了数字,便实现了数的基本...  相似文献   

6.
面具文化是一种属于图腾范畴的源远流长的世界文化现象,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初始阶段形成的一个特殊艺术领域。迄今,无论在宗教学、民俗学、历史学和艺术学等方面,都具有珍贵的研究价值。面具,一经产生,便与“神”结缘并被披上神秘面纱;面具作为一种神的物化符号,成为古人沟通人与神之间的理想形式。人们戴上面具,似乎便进入忘我的“神灵世界”。现代人则称其为“装神弄鬼。”美学家李泽厚指出:“在那看来狞厉可畏的威吓神秘中,积淀有一股厚沉的历史力量。它的神秘恐怖也正是与这种无可阻挡的巨大历史力量相结合,才成为美——崇高的…  相似文献   

7.
《世界文化》2011,(2):57-60
又名“异兽瓶”吸收梅瓶和传统虎头门环的艺术特点设计,以饕餮瑞兽为饰,蕴含“延年益寿,平安祥和,镇宅避邪”之意。造型古朴端庄,恢弘大气。釉质细腻,莹润细滑。  相似文献   

8.
叶绪民  李庆福 《寻根》2001,(4):4-10
女书又称“女字”,是流传在中国湖南省江永县及其毗邻一带妇女中间的一种独特的文字符号体系。用这种文字符号书写的作品也俗称“女书”。这类作品一般书写在扇面、手帕、布帛、纸张上,有些还绘织在丝锦和花带上。  相似文献   

9.
浅说孟子的“性善论”□徐晓霞自孔子提出”性相近,习相远”以来,历代名儒学士,就人性问题各抒已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孟子的“性善论”在中国思想史上最先树立了重要的个体人格观念,突出了儒学的道德自律、道德自觉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于雷鸣 《寻根》2012,(4):105-110
一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梯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