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有些人对政治课教学产生了一种误解,把政治课教学当成是人人都可以去上的简单课程来对待。更有甚者把政治科的学习说成是“死记硬背”。其实不然,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应试教育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轨,这给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而且要把握时代的脉搏.讲究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得心应手。笔者多年从事初三政治课的教学工作,根据个人体验,要上好初三政治课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一、要结合历史。初三思想政治教材的前部门是讲述社会发展常识,从原始社会延伸到共产主义社会,在很多领域和章节都涉及历史知识。如:讲述第四课“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这一框题时,可以运用历史知识从三方面来论证:1、效仿美国,通过农民战争的方式推翻封建制度,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这就可以借鉴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历史实事来说明。2、效仿日本走资产阶级的改良运  相似文献   

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及地位分析 在初三思想政治课中,第二单元"资本主义社会是最后一个阶级社会"在全书中具有关键性的地位.它立足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从各方面尤其是经济、政治等领域系统精炼地进行了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量到质的介绍和分析,既承接了第一单元的内容,又铺垫了第三单元的理论,是不可或缺的中介和桥梁.而第四课"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是历史的进步"作为第二单元的首课内容,则完整地介绍了有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过程、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过程及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过程,是学习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坚实基础和立足点,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人教社初中《世界历史》第二册第8课有这样一则练习题: 在以下年代中,哪一时期被称为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 A.1929~1933年 B.1924~1929年 C.1918~1923年 D.1933~1939年教材第8课是讲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而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则是在第7课学习的,因此这一题放在第8课似乎不太协调,还是作为第7课的课后练习较好。  相似文献   

4.
浅析资本主义国家de管理形式常斌高三《思想政治》第一课“资产阶级掌权的国家”,出现了资本主义国家管理形式的几种类型,即议会制共和制、总统制共和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有部分学生弄不明白这四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为此,笔者就该问题作一浅显的...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缘起:思想政治教材的过频变动中学思想政治教材过于频繁的变动,在新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据《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一书的统计:建国后北京市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变动共计有33次,其中10次发生在1976年以后。从全国范围看,仅1976年以后大的变动就有3次(:1)1976年以后各地陆续恢复“青少年修养”“、社会发展简史”“、法律常识”“、辩证唯物主义常识”“、政治经济学常识”等,取代文革教材;(2)1986年起,京、津、沪、吉、黔、粤六省市和北京师大(与人教社合作)编写了七套试验教材,由点到面在全国范围铺开,从初一至高三设置…  相似文献   

6.
有求必应     
《历史学习》2003,(11):41-41
编辑老师:下面一个问题请你解答一下,OK?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高举人文主义的旗帜,颂扬“人”,赞美“人性”,提倡“人权”。造成这种现象的社会根源在于A.反对天主教会宣扬的封建神学思想B.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C.资产阶级要求保护政治经济利益D.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参考答案为C,但我个人认为是D,请赐教。yinda163@163.com编者简复:此题的C项比较接近题干的问题,但也不完全。题干中提出了“人文主义”、“人性”、“人权”三个概念,而选项要用一句话来说明社会根源问题,大题小作,很难完整。人文主义产生的根源决不止于“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7.
高三《思想政治》有两处矛盾王永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现行教材(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1993年5月第2版、1995年5月第3次印刷)存在以下两处矛盾。一、在分析“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是资本主义国家两大对立的基本阶级”这一间题时,教材...  相似文献   

8.
历史教材中,有一些关于“新”的内容,这些“新”除了含有与以往不同的意思外,还有它的实质性的含义。《资政新篇》学习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新式学堂教学内容由经学变为“格致之学”;教学方向由培养封建官吏变为培养从事实际业务的有用人才。维新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新军使用西方装备,用西方的方式训练、管理的军队。新文化运动前期:反映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要求的思想启蒙运动;提倡资产阶级道德、文化、民主和科学,批判封建主义。后期:宣传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称为新发…  相似文献   

9.
进入高三,思想政治课的课型主要是复习课和讲评课,通常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课堂绝大多数由老师一人主宰,出现“满堂灌”、“一言堂”,从头到尾连连“轰炸”,而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觉得思想政治课乏味、空洞,于是在课堂上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因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益、效率和效果,同时也有悖于新课改的精神。如何按新课改精神的要求,在高三政治学科教学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使高三的政治课不仅高效,而且生动、精彩昵?笔者做了一些实践和尝试。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普遍存在着“满堂灌”、“一言堂”、死记硬背的现象。学生成了被灌输的“容器”,他们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销蚀,因此对思想政治(思想品德)课越来越没有兴趣。这种现象的存在,当然有比较复杂的原因,但是思想政治课教材以演绎和说明为主,呈现方式单一、呆板,也是重要的原因。可见,要转变学生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必须创新教材功能与呈现方式,实现学生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1.
第三章的标题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主要讲述的内容包括资本主义发展壮大,并逐步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同时,广大工人阶级日益觉悟,由自发的反抗斗争逐渐走向有组织、有目标的工人运动,并开始尝试建立自己的政权,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在讲述这一章内容时,需要从宏观上把握这样几个问题:1.在本章内容所涉及的这一历史时期,即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尽管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种种弊端已经开始不断暴露,但资本主义的发展仍然是这一时期社会历史发展的主流.资产阶级通过改革和革命进一步打击了封建生产关系,为资产阶级争得了更多的民主和政治权利,资产阶级政权得以建立并得到巩固,资本主义进一步得到发展,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课历来以理论性强,内容枯燥,课中引用的材料、数据较陈旧而显得“面目可憎”不受欢迎。这就给政治课老师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因此要上好一堂课,政治课老师需要在充分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学会合理开发课程资源并有效运用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3.
中学思想政治课改革实验经过几年的探索,现已进入一个新的调整时期。1986年初确定的课程设置从初一到高三分别是:“公民”、“社会发展简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常识”、“共产主义人生观”(后改为“科学人生观”)、“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在这一课程体系中,初一“公民”课主要承担道德教育的任务,实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课教学改革,一般认为高三年级是个“禁区”,多不敢冒此风险。抚州一中青年教师刘文林在1988届高三年级,大胆闯入“禁区”搞教改。 刘老师为了探索高三思想政治课新教材《政治常识》(上海版)的教学方法,在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吃透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突出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大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在高校思想品德课课堂上始终存在一个重要的思想理论问题,这就是如何认识和评价个人主义的问题。一个时期以来,有些学生受到为个人主义正名思潮的影响,相信个人主义,个别学生甚至认为,“如果人人都奉行个人主义,经济就能搞上去”。当前,怎样评价和分析个人主义,对于讲好思想品德课至关重要。只有将有关“个人主义”的理论研究透彻,才能解开学生的疑惑,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水平。 一、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历史命运 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做为一种思想理论和价值观念,与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紧密联结在一起,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十四世纪至十五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理论的准备时期,这个时期的个人  相似文献   

16.
总罢工的历史背景1924——1928年在资本主义的历史上被称为“稳定”时期。这个时期里,资本主义世界在经受了1917——1923年革命风暴的冲击后,资产阶级的统治暂时地巩固超来。经济上,各国在战后曾经一落千丈的生产和贸易开始恢复并且逐渐地超过战前水平。但是资本主义世界的这种“稳定”局面是暂时的,局部的和极不巩固的。这种“稳定”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基本矛盾,这些矛盾就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殖民地劳动人民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资本主义的“稳定”的本身就孕育着  相似文献   

17.
《九年义务教育思想品德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规定:“初二年级思想政治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教育”.但同时又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这就决定了初二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两条主线——明线是“法制教育”,暗线是“道德教育”,这在教材的编写体系中明显的呈现出来。初二教材共分四个部分,其中两大突出的法律板块.即二到七课的“法律与国家”.强调依法治国:九至十六课的“法律与公民”板块,  相似文献   

18.
一、课堂设计指导思想: 1.人教版新编教材《中国历史》第三册的“洋务运动”一课和统编教材“洋务运动”一课,在教材编排上,有很大变化。统编教材的章目是《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把洋务运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相联系。新编教材的课题是《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把政局变动与洋务运动相联系。怎样的编排更好,可以进一步研究,。但新教材是从一个新角度去分析这一段历史。把握好这一点,是讲好这节课的关键之一。 2.中国近代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中国各阶级各阶层寻求富强道路的探索史。洋务运动是这一  相似文献   

19.
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及地位分析在初三思想政治课中,第二单元“资本主义社会是最后一个阶级社会”在全书中具有关键性的地位。它立足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从各方面尤其是经济、政治等领域系统精炼地进行了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量到质的介绍和分析,既承接了第一单元的内容,又铺垫了第三单元的理论,是不可或缺的中介和  相似文献   

20.
增强政治课教学效果的几种方法乌兰浩特市四中洪霞目前的思想政治课本,经过多次改革,可读性比较强,书中常引用大量事例来说明理论。因此,充分利用教材是增强政治课教学效果的一个好方法。学生在课上阅读教材不应是泛泛地、大面积地读,而是有选择、有重点地读,这就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