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积贮疏》“思考和练习一”要求找出文中三个宾语前置的表示否定语气的语句。人教社教学参考书答案为:①国胡以相恤。②国胡以馈之。③何招而不至?三句都属宾语前置句。但第①,②句均没有否定词,表示不出否定语气,而疑问代词“胡”只起帮助发出疑问的作用。第三句中虽有否定词“不”,但不是用来否定动词“招”的,疑问助词“何”只帮助发出疑问。故三个句子都不是表示否定语气  相似文献   

2.
《论积贮疏》一文后的思考和练习题及其答案使我百思不得其解。思考和练习题这样设计的:找出文中三个宾语前置的表示否定语气的语句。人教社编的《教学参考书》(第295页)所绐的答案是:1.国胡以相恤? 2.国胡以馈之? 3.何招而不至?我以为,答案值得商榷。三个答案都是宾语前置句,这无可置疑;但未必都“表示否定语气”。  相似文献   

3.
《论积贮疏》是篇自读课文,课后共设计了三道练习题,但《教学参考书》所定答案均有错误。第一题“找出文中三个宾语前置表示否定语气的语句”,《教参》所给答案是:1.国胡以相恤?2.国胡以馈之?3.何招而不至?这三句虽都是宾语前置句,但都不是否定语气,而是疑问语气(反问句),所以定此三句为答案不妥。符合题意的应是文中另外三句:未之尝闻;莫之或止;莫之振救。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教材《论积贮疏》课后练习题一:“找出文中三个宾语前置表示否定语气的语句。”《教参》的答案是:“1.国胡以相恤?2.国胡以馈之?3.何招而不至?”这是一个错误的答案。理由如下:一、语气不合题意。以上三例不属于陈述句中的否定句,是疑问句中的反问句。在教科书中,以上三句句末均用问号。因此,把它们作为“表示否定语气的语句”显然是错误的。二、举例不够典型。“宾语前置”是古汉语变式句常见句型之一。按照古今语法的一般句式,宾语总是放在谓语的后面,但在特定的条件下,宾语可以放在谓语的前面,这就是宾语前置…  相似文献   

5.
对《郩之战》“何施之为”一句,教材注释有如下几种:84年版:[奉则无礼,何施之为」秦国就是无礼,要报答什么呢?则,即、就是。“何……之为”是古代常用的反问句式。何,宾语。之,助词。为,语气词。 87年版:秦国就是无礼,算是什么恩惠呢?“何……之……”是固定结构,何施,前置以加强语气。之,助词。为,算是。 90年版:秦国就是无礼,为什么要报答它呢?为,表示疑问语气。何施,宾语,前置以加强语气。之,助词。笔者以为,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宾语前置句。再看几个例子: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第五册《殽之战》:“……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教材注:“秦国就是无礼,为什么要报答它呢?为,表示疑问语气。何施,宾语,前置以加强语气。之,助词。”显然,这条注释的译文和释词不一致。如果承认“何施”是前置宾语,那么“为”一定是谓语动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报”,而不是疑问语气词,“何施之为”应译为:(我们要)报什么恩呢?这种句式文言文中很多,如“宋何罪之有”、“何功之有哉”等。如果承认“为”是疑问语气词,那么“施”一定是动  相似文献   

7.
“何施之为”注释究竟何意新疆/乔正明《之战》里有这么一个注释:[秦则无礼,何施之为]秦国就是无礼,为什么要报答它呢?为,表示疑问语气。何施,宾语,前置以加强语气。之,助词。这个注释对“何施之为”的说法实在令人不可理解。“为,表示疑问语气”,这是说,...  相似文献   

8.
四、代词宾语前置,为什么要限定为必须用了“不、未、毋(无)、莫”四个否定词的否定句呢?答:代词宾语前置的格式是:“否定词+代词宾语+述语动词”。所谓否定词是指在句中表示否定义的词,在词性上包括三类:表示否定的动词、副词和代词,其中只有“不”、“未”、“毋”(无)、“莫”可以用于这种宾语前置格式。下面一一分析。1.动词中表示否定义的是“无”,意义为“没有”,与动词“有”相对,能带名词或代词宾语。但是代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是前面必有状语否定词,而“无”在句中只能以述语身分与代词组成述宾结构,不能同时兼任表否定的状语,所以它…  相似文献   

9.
孙丽莉 《文教资料》2006,(22):98-99
宾语前置是古代汉语较为突出的特殊语序,与现代汉语形成颇大的差异。现依宾语前置的情况分述如下:一、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否定句是表示否定的句子,与表示肯定意思的句子相对而言。例如:(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前一句是肯定句,后一句是否定句,有否定副词“不”。否定句一定要用否定词。可以用否定副词“非”、“不”、“弗”、“毋”、“勿”、“未”、“否”等(例句中加.表示),也可用否定性的无指代词“莫”等(例中加.者)。古代汉语的否定句,代词作宾语时,往往要前置。例如:(2)(3)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  相似文献   

10.
高三册语文P314《季氏将伐颛臾》注:“〔无乃尔是过与〕难道这不是你的过错吗?”按:这个解释不对,应当解释成“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吗?”为妥。之所以会解释错误,主要是忽视了其中“尔是过”这个语序特殊的宾语前置结构。在“尔是过”这个结构中,如果宾语不前置便是“过尔”;中间的“是”字只是一个作为宾语前置标志的助词,其意义很虚,在宾语前置时用到,决不能当成判断词“是”,更不能译成否定判  相似文献   

11.
“安<何>所……”是文言文中表疑问的固定格式。从语法角度分析,当属句子谓语部分的浓缩倒装。在句子谓语部分的主谓短语中,“所”字结构作主语,“安”作谓语。等于说,“所……者(为)安。”如下例:信义安所见乎?(《苏武》)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木兰诗》)卖炭得钱何所营?(《卖炭翁》)“安所……”格式,与“沛公安在”一类宾语前置句式不同。宾语前置是文言文中宾语提到动词前面的一种语言现象,一般有三种情况:(一)否定句代词作宾语;(二)疑问句疑问代词作宾语;(三)用  相似文献   

12.
何霞 《宜宾学院学报》2012,12(1):85-86,90
《国语》中的介词宾语的位置出现了前置现象.介词宾语前置主要分为:不用“是”和“之”复指,直接将介词宾语提前;用“是”和“之”复指,如“以”字前置宾语可以用“是”复指,“与”字前置宾语可以用“之”复指.  相似文献   

13.
疑问代词作宾语的定语不是宾语前置的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汉语有少数特殊的词序是现代汉语所没有的,这些特殊的词序中最突出的是宾语在一定条件下要放在动词之前。这样的条件有三个:一是疑问代词作宾语要前置;二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要前置;三是宾语用代词复指时前置。这一类的特点是宾语前置的同时,还要在宾语后面用代词“是”或“之”复指一下,“是”或“之”也放在动词前面。但电大现行教材的一种观点认为,疑问代词作宾语的定语,这宾语也必须置于动词之前。就是说,疑问代词作宾语的定语也是宾语前置的条件。(见朱振家先生主编的《简明古代汉语》(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56-257…  相似文献   

14.
闫会才先生在《浅谈没有标志的宾语前置》 (见《语文知识》2002年4月)一文中说了五种没有标志的宾语前置。其中第一“是”作宾语的前置、第五“自”作宾语的前置,阐释是完全正确的;第二“一般句子  相似文献   

15.
2004年的《考试说明》提出文言句式要作隐性考查。对文言句式的备考应着重把握三点:1.掌握文言句式的基本标志和规律;2.培养依据具体语境进行推断的能力;3.掌握文言翻译的基本方法。一、变序句(一)宾语前置句,在翻译时应将前置的宾语移到相应的动词或介词后1.疑问句、否定句中宾语往往前置。例1何由知吾可也?疑问代词“何”作介词“由”的宾语被提前。所以翻译时应放在“由”的后面。译:凭什么知道我可以呢?例2古之人不余欺也。代词“余”本作“欺”的宾语,在否定句中置于“欺”之前,翻译时需放在后面。译: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啊!2.用助词“…  相似文献   

16.
诸多《诗经》译注著作对《秦风.车邻》“寺人之令”的解释不尽相,究其原因是有些学者忽略了一条重要的语法现象-宾语前置例,宾语前置例除了以“之”为标志的句型外,还有以“不”、“无”、“莫”、“是”为标志的句型,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应该特别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7.
鲁迅名作《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天气愈冷了,我不知道柔石在那里有被褥不?我们是有的。洋铁碗可曾收到了没有?……很明显,其中的问号和句号用得不妥。 先说第一个问号。“我不知道柔石在那里有被褥不”是说自己不知道某一方面的情况,所以是一个陈述句,不是疑问句,不应该用问号。这句的宾语是“柔石在那里有被褥不”,如果它不作宾语而独立成句。那它确实是个疑问句,可它现在不是独立成句。众所周知,当一个句子作了另一个句子的某种成分之后,它就丧失了自己原来的语气,而服从于全句的语气。作者显然是忽视了这一点,且错把宾语独立成句的语气,当成了整个句子的语气。  相似文献   

18.
“何芋是甘”语出周容的《芋老人传》。课文注曰:喜欢吃什么芋。这是动宾倒装的句法,表示强调。显然,注释者把句中的“是”当作表示宾语前置的助词来理解的。我认为不妥。首先,它不符合古汉语中如“唯命是听”“唯余马首是瞻”等。“唯……是……”的固定动宾倒装句式,也不符合“何陋之有”“何罪之有”等“何……之……”的习惯用法。其次,把“何芋是甘”看作宾语前置加以注释,则与文意也相违背。  相似文献   

19.
在古代汉语中,宾语前置是指宾语在动词或介词之前的句法现象。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现将注意点分述如下:一、在否定句里代词宾语前置如果否定副词是: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无定代词:莫(没有谁),而代词宾语是:余、吾、我、汝、尔、之等,宾语一般前置。但是要注意:如果否定句中的动词谓语前面有“能、肯、敢、尝”等能愿动词或副词,代词宾语还要放在能愿动词或副词的前面。还有就是否定副词必须是直接放在代词宾语前面的,宾语才可以前置;如果句中虽有否定副词,但不是直接放在代词宾语前面,宾语就不能前置。例如:(1)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相似文献   

20.
读了李东平、徐兆熊两位同志的《前置宾语举隅》(《语文学习》83年6期),深获教益。不过,文中有些例子似非前置宾语.古代汉语语法书,对什么是前置宾语,都详细介绍;至于什么不是前置宾语,却很少提到。对这两种语言现象,有必要给它立个界说,以免把非前置宾语误解为前置宾语。本文先就非前置宾语问题谈点看法,然后再与李、徐两位商讨。 非前置宾语容易被误解为前置宾语,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被动句的受事主语,不是前置宾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