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构建政府形象是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良好的政府形象是政府良性运作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政府巨大的软实力和无形资源。新媒体的发展为政府构建良好形象带来了新的挑战。转变传统观念,积极利用新媒体,与公众形成良性互动是构建政府形象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2.
2011年中国微博蔚然成风,被称之为“中国微博元年”.随着微博用户的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也建立了微博,利用微博发布信息、引导舆论、获取反馈、与公众交流,进而改善和提升政府形象.这充分显示我国政府机构认识到通过微博的表达和围观形成的舆论力量不可小觑.同时,政府微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何构建合理有效的政府微博管理机制,利用政府微博更好地提升政府形象,是我们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从政府微博对政府形象的提升与改善、政府微博运行中存在的不足、政府微博改善政府形象策略分析方面入手进行探讨和研究,以期为更好地发挥政府微博在改善和提升政府形象方面的功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政府形象是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复杂概念,既包含了政府的本体状态也反映了公众对于政府所作出的评价.在塑造政府形象的系统工程中,政府形象传播具有重要作用,根据政府形象自身的特点,其传播途径可分为政府人际传播、政府组织传播和政府大众传播三种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4.
政府形象是影响行政管理活动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是政府有效运行的必不可少的基本前提。自回归以来,香港特区政府致力于建设以“最大的任务是要造福于民”为己任的“负责任的政府”,通过构筑强大的政府信息传播网络、正确处理与传媒关系、善用新媒介和新技术、大力开展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积极主动应对危机等一系列措施,不断提升政府形象的传播能力,使公众的认知和评价具体化,体现出完整的政府形象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5.
政府形象的作用日渐增大,构建良好的政府形象势在必行。政府形象的构建,要在党的领导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以政府自身为主题,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充分发挥地方人大、政协、两院、新闻媒体、学术界、公众团体、群众的辅助作用,结合政府各项实际工作,逐步实现构建"民主、公正、廉洁、高效、法治"的政府新形象。  相似文献   

6.
中国国家旅游形象研究亟待持续探索、深化和提升,中国国家旅游形象测量与评价将在境内外调研中强化其跨文化的实证检验.在梳理和整合国家旅游形象的理论体系和中国国家旅游形象的理论关联基础上,提出中国国家旅游形象的测量维度与测量模型,初步构建"中国国家旅游形象识别系统4+1维度模型",并倡导中国国家旅游形象的跨文化测量.中国国家旅游形象必须进行系统性理论研究和实证性调研,中国国家旅游形象在全球传播实践中应克服"自我东方化"、规避跨文化误读与障碍,以实现良好的国家形象传播与国际旅游营销.  相似文献   

7.
远程教育多样化形势下的基层电大品牌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品牌学的一般原理,在论述基层电大品牌的培育环境基础上,对基层电大品牌建设所涉及的社会环境、存在障碍和构成要素等内容进行了分析,指出品牌建设是实现电大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并就如何借助形象识别系统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基层电大品牌提出了对策,包括构建基层电大理念识别系统,构建基层电大行为识别系统,构建基层电大视觉识别系统.  相似文献   

8.
政府广告是政府形象传播的有效手段,它可以提高公众对政府的关注度,促进公众对政府信息的接受和贮存,引发公众的心理快感和美好联想,影响和引导公众对政府形象的认同。完善政府广告和优化政府形象传播,应该强化政府形象意识,重视政府广告的作用,善于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增强政府与民众的互动,发挥政府广告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功效,做到政府广告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9.
政府形象是公众对政府能力与行为的综合认知和评价,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在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形象的构建是通过媒体开展的政民认知互动过程实现的。公众积极参与政府形象传播,政府借助新媒体优化服务方式,拓宽服务渠道,既有效保护公众的知情权与监督权,又塑造了良好的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10.
大学形象识别战略决定着大学品牌价值与社会关注度,它涉及到大学的综合竞争实力和办学水平。因此,在创新大学理念识别系统,改革大学行为识别系统,整合大学视觉识别系统三个子系统的基础上,构建充满活力、特色鲜明的大学形象识别系统是实现大学办学特色、增进大学社会美誉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柏柏尔人作为北非的土著居民,在历史上经历了诸多的外来侵略者,对其影响最大的当属阿拉伯人。柏柏尔人在与阿拉伯人的融合中逐渐完成伊斯兰教化,柏柏尔人族群认同出现变化。后殖民时期各国政府的政策尽量抑制柏柏尔人的身份并且限制他们使用自己的语言,这使得柏柏尔人的身份认同再一次出现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广告本身可视为一种修辞行为,是一个交互性的认同过程。文章基于肯尼斯.博克新修辞学的"认同说"理论,通过博克的同情认同、对立认同和误同等三种认同方式,对广告语篇的劝说功能进行分析,以探究广告修辞行为中的广告主对目标受众身份的构建及受众对这种被构建身份的解读过程。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乌鲁木齐市三所高校217名维吾尔族大学生就民族认同、自尊与自我认同等做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民族认同、自我认同与自尊三者之间呈显著相关,民族认同能够预测自我认同的水平,且通过自我认同影响着自尊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问卷中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和处理,找出了在怀化学院视觉识别系统建设中起重要影响作用的因素,确定了视觉识别系统评价指标内容和结构。并进一步计算各因子方差贡献率和因子负荷量在总量中的比例,确定了指标的权重,最终建立了怀化学院视觉识别系统评价指标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社会公平是政府行政职能有效发挥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因此,政府行政管理中如何体现社会公平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政府一方面要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要促进公民积极参与社会管理。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体现行政管理的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6.
A dialogical approach to conceptualizing teacher identity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In recent attempts to address the notion of teacher identity, scholars have stressed how identity is dynamically evolving, intrinsically related to others, and consists of multiple identities. Though these postmodern characterizations represent radically new perceptions of identity, they are not extensively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previous assumptions on singularity or sameness of teacher identity. The emerging theory of dialogical self in psychology offers a more elaborate approach to teacher identity, conceived of as both unitary and multiple, both continuous and discontinuous, and both individual and social. Based on this approach, teacher identity is re-defined and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are identified.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嵌入式网络终端系统,介绍了将Mifare卡的读写卡操作与嵌入式浏览器相结合,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嵌入式Mifare卡用户身份认证系统,为用户在通过嵌入式终端访问网络的身份认证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刑法中的身份犯是指以行为人具备一定的身份作为构成要件要素的犯罪。我国刑法理论界对身份犯的研究应该说尚处于起始阶段,特别是对其在共同犯罪领域中的探讨就更显单薄。该问题的研究不仅是构建合理刑法理论体系的必要内容而且对司法实践的影响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基于服务型政府内涵与特征的界定,在总结龙岩市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实践与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分析龙岩建设服务型政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根据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理论和龙岩实际,通过提出服务型政府发展规划,发挥党建品牌在创建服务型政府中的作用,开展公共服务品牌化的实践探索,并加强政府管理工具更新,推进政府绩效评估,由此切实推动龙岩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CI策略有助于塑造一个组织的良好形象。高职院校可借鉴于CI策略,塑造学校良好形象,促进自身科学发展。通过导入CI策略,对学校的理念、行为和视觉等要素进行个性设计和系统规划,强化CI的差异化策略,挖掘学校个性化的风格和精神及独特的文化魅力,彰显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从整体上塑造良好的办学形象,提升学校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