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少数民族权利司法保护具有稳定性、中立性等特点,构建与个人申诉制度相匹配的少数民族国际司法保护是世界历史趋势。通过对少数民族权利国际司法保护一般程序性内容的初步探讨,以期使少数民族权利得到切实的保护,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少数民族权利司法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自治权实现的关键是法律保护。国际法确立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地位,建构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利体系,设定了国家的尊重、保护、实现义务。国际立法需要进一步从权利主体、内容、国家义务、救济等方面深化与完善。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少数民族重要的文化权利之一,但长期以来并未引起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在具体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方面则更显欠缺。厘清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特征,阐述对其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分析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现状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4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既是散杂居少数民族大省,又是少数民族文化大省,拥有非常丰富的民族文化,尤其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就目前情况看,辽宁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不容乐观,许多项目后继无人、濒临灭绝。笔者认为,基于辽宁省基本省情和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当前有必要构建起我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教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自新中国建立以来已取得一系列成就,而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还没有系统地展开。把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教育体系是保护、开发、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与途径。  相似文献   

6.
缅甸自独立以来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怎样利用国家力量来整合异质化的民族地区差异和多样化的民族认同,推动民族国家构建。吴努时期政府采取的加强国家权力削弱少数民族权利的政治一体化和推行统一的民族文化政策来实现民族国家构建的政策没有取得成功。1962年政变上台的奈温政府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镇压反政府力量的国家构建和以民族同化政策为核心的民族整合,也未能达到民族国家构建的目的,并激化了民族矛盾。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文化权利是少数民族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保持或改革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保持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权利。目前,我国在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权利方面已初步建立起一套自上而下的法律制度,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还存在着立法不完善、少数民族文化权利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执法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以及少数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外来文化的冲突加剧等问题,对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保护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8.
少数人权利保护、文化认同和文化多样性构成了少数民族文化权利法律保护的基本理念,法律不完善和立法空白影响少数民族文化权利保护的制度化和体系化建设。内蒙古应通过立法将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纳入宪法和有关法律框架,司法上设定少数民族文化权利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同时加强和重构少数民族文化权利意识。  相似文献   

9.
保护少数人权利是我国法律、人权保护、维护文化多元性的要求,存在着少数人界定、民主性、价值、立法取向的悖论。解决少数人权利立法保护问题,要准确界定少数人群体及个人,民主立法中保护少数人权利的立法主体,确定少数人权利保护立法的法律价值,立法程序应在法律框架内实现民主协商。  相似文献   

10.
随着纳税人权利主体意识、权利意识的觉醒,以及国家税收法治、深化国家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的需要,纳税人权利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现阶段,我国纳税人基本权利体系的构建还处于初步阶段,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为进一步充实我国纳税人权利保护体系,本文通过对纳税人获得帮助权的理论基础、含义、内涵进行分析,并借鉴国外纳税人获得帮助权的制度,结合中国的税收征管现状,提出了些许构建我国纳税人获得帮助权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公民的迁徙自由权又称迁徙权,是基本人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的宪法中并没有规定公民的迁徙权,并且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限制了公民迁徙自由权的实现,因此有必要将迁徙自由权纳入到我国的法律保障范围内,完善我国的基本人权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2.
权利告知具有吸收不满、终结处分裁决以及保障公民财产权益的功能;只有间接而没有直接的明文权利告知,这是我国强制处分公民财产权利告知制度设定之最大不足。树立程序正义、告知为民的理念,明确告知内容、不告知法律后果以及对告知权之救济,是我国强制处分公民财产的权利告知制度完善之必然进路。  相似文献   

13.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体现了国家对被害人权利的重视和保护,真正的实现我国法律所倡导的尊重和保护人权。在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成为世界各国共识之时,我国也完全有能力建立这一制度,文章从宪法依据、国际经验、国内实践、经济条件、社会观念五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完全具备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我国刑事诉讼中当事人权益保障的现状及原因,分析了完善当事人权益保障的必要性,从刑事诉讼制度的重新建构及国家权力分权与制衡的角度提出了完善我国刑事诉讼中当事人权益保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希望,又是特别需要社会关怀和法律保障的弱势群体。现阶段,对弱势群体进行特别保护是人权理论发展和世界立法的总趋势。对未成年人的立法是否完善,是衡量一个国家法制进步与否的基本标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以来,我国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状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互联网等科技的迅猛发展,未成年人权益的法律保护又出现了新的情况。文章从对未成年人权益法律保护的含义着手,分析我国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现实状况和存在的法律问题,并为有效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一代的茁壮成长,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各民族一律平等,是我国少数民族诉权得以实现的基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保护少数民族诉权的重要条件。而少数民族当事人各项诉讼权利的落实,则直接保护了少数民族的诉权,加强对少数民族诉权的保护:第一,进一步加强对少数民族特殊权益保护的立法工作。第二,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司法队伍的建设;第三,进一步落实诉讼法的规定;第四,提高少数民族自身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7.
在被害人权利日益得到重视和保障的国际背景下,世界各国相继建立了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而在我国的立法及司法实践中,人们更多关注的是犯罪人,被害人的权益往往无法得到有效救济,在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在我国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保护知识产权是知识产权制度的核心内容。知识产权具备明显的公共利益内容,其公权属性及公权发展趋势也十分突出,多数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不仅损害了权利人的利益,而且给国家、公众的利益带来了严重伤害,因此需要对知识产权进行行政保护。在阐释我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制度内涵的基础上,必须详细论证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的法理基础和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制度的构成。  相似文献   

19.
民族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一种文化现象。多语种、多文种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设立民族语文专业,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也是《宪法》赋予少数民族公民及其语言文字的基本权利。因此,根据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化采取不同的措施,大力加强高校民族语文教学,对于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及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民族地区农业的发展,耕种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以及人口日益增长所带来的影响,农业用地(以下简称农地)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广西恭城县)也出现了农地污染问题。民族地区的农地污染防治问题值得重视和关注,除了技术性治理之外,完善相关法律体系是防治农地污染的制度保障。该文从农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制入手,以广西恭城县为例,探索民族地区农地污染防治法律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