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惊弓之鸟》(五年制第五册31课、六年制第五册27课)是一篇成语故事,它蕴含着深刻的辩证思想。教学中,可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比较课文。课文最后一段,是讲更赢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那只大雁射下来的原因。教学这段,可启发学生联系第一册课文《大雁》,回忆大雁合群飞行的特点: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同本文的“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进行比较。然后再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从而使学生明白更赢的本事不是只能拉一下弓把大雁射下来,而是经过细心观察,从大雁合群飞行的常规和“孤单失群”的异象分析中,找出使这只大雁自己掉下来的办法,进而理解本文的主旨。 (二)比较顺序。课文先写更赢把大雁射下来的  相似文献   

2.
周建人的说明文《蜘蛛》,具体生动,富有强烈科学性。作为初二年级教材,无论对发展学生思维,还是训练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都非常适宜。一、本文教学可以从课文开头引用的谜语导入。这一谜语概括了蜘蛛的生态特点。可是,学生一般只凭“稳坐中军帐”“排起八卦阵”来理解,而不领会“南阳诸葛亮”、“单捉飞来将”的含义。这是由于一般学生只观察到蜘蛛结网,而没有注意到它机智、巧妙地捕  相似文献   

3.
一只出生不久的小麻雀,从树上的巢里摔下来。路过的猎狗发现,张嘴要咬小麻雀。一只老麻雀飞下,用自己的身体护住小麻雀。猎狗愣住,慢慢后退,主人唤狗走开。这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七课《麻雀》一文的梗概。课文的第六段是这样写的: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有的教师分析这一段时,说课文中的“退”字,是“让”的意思。据说,《教学参考》书上也是这样讲的。我认为这样的解释不对。猎狗之退不是让。  相似文献   

4.
学《治平篇》,应达到读通课文,理解精神实质、明确计划生育的重要意义的目的。教《治平篇》,要采用学生自学、教师点拨的方法。现在学生手边一般来说就只一本课本,能“导”学生“读”的材料最现成的就是课文“注释”,因此要充分发挥“注释”的作用:“注释”不够的要适当补充,“注释”不当的要指出订正。下面就本着这一原则,对课文导读中应注意的问题加以说明。课题,补充注释“篇”:首尾完整的文章,多为议论文,如《劝学篇》。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懂不理解的词语和对表现中心思想有较大作用的词语,以便他们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景阳冈》中的“挨”,就是这样一个词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理解的:首先,我让学生带着这样一个问题读课文最后一节:“课文最后一节是怎样描写武松打虎后下冈的?”这个问题比较容易理解,学生读后即可明白:“武松在石头边找到了毡笠儿,转过乱树林边,一步一步挨下冈来。”我把“挨”这个字板书在黑板上,然后问学生:“挨”是什么意思?学生只能从字面上或查字典理解,认为“挨”是“顺次”“靠近”的意思。有的…  相似文献   

6.
“怎样理解词语”是第五册安排 的第一个读写训练重点,这个重点侧重于读的训练。 对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重点词语,即与课文内容有重要关系的或本身就体现课文主要内容的;含义比较深刻的,学生理解起来困难的;用得贴切、生动、形象的等等,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理解。在准确理解的同时,还要加以体会。体会词语为什么要这样用,这样用的好处是什么。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两种:一种借助字典;一种是联系句子和上下文。例如《翠鸟》中“鲜艳”  相似文献   

7.
王华 《湖南教育》2005,(6):14-14
利用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来达到理解词语或句子的目的。如第一册《看图学词学句》中有两个比喻句不好理解,教师就引导学生一步步看图。首先看图上的花怎样,学生一看就知道花长得美丽、可爱。教师点拨道:小朋友和花都美丽、可爱,所以把小朋友比作花朵,这叫‘打比方’。”通过插图,学生很快就理解了难懂的比喻句。利用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利用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理解“一群”这个词时,教师根据意思画了五只白色大雁聚集在一起,学生很快得出“一群”是“好几只”…  相似文献   

8.
释词六法     
一、演示释词法理解象声词或某些表示动作、神态的词语 ,无需用口头解释或书面解释 ,只需演示一下就行。例如第十册《田忌赛马》中的“目瞪口呆”这个词 ,只要老师当众演示一下 ,学生就知道这个词是“受惊而发愣”的意思 ,然后再多叫几个学生进行演示 ,加深对这个词的理解。这样释词 ,形象生动 ,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看图释词法有些词语可借助课文插图去理解。例如第六册古诗《小儿垂钓》中的“蓬头”、“稚子”、“垂纶”等 ,只要老师指导学生去观察课文中的插图 ,学生不难发现 ,“蓬头”指头发散乱 ,“稚子”指小孩 ,“垂纶”指钓鱼…  相似文献   

9.
“从中心句切入法”是中心阅读法中的一种。就是从中心句入手 ,层层推进 ,串联全篇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进行阅读教学 ,重点突出 ,能让学生深入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大有脾益 ,基于这一点认识 ,我是这样教学《落花生》一文的。一、默读课文 ,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并引导学生理解句意。本课的中心句是 :“那么 ,人要做有用的人 ,不要做只讲体面 ,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句中关键的词语是“体面”。“体面”的意思是表面的虚荣和漂亮。因此 ,“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就是没有用的人。全句的意思是 :人要…  相似文献   

10.
我在教学《颐和园》(第八册)时有一位学生提出:课文第5小节中“游船、画舫在上面慢慢地滑过”的“滑”应是“划”字。不少学生也纷纷颔首。我马上意识到如果对这个问题含糊过去,将影响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便抓住这一问加以引导。师:为什么应该是“划”呢? 生:人们通常都说是“划船”,没有讲“滑船”的。师:请再仔细读读课文,这一节主要描写昆明湖的什么特点? 生:主要描写昆明湖很平静,课文说它“像一面镜子”,“游船、画舫在上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师:对,湖面平静得像一面光滑的镜子,因而游船、画舫在上面划行,就像在光滑的镜面上——(生  相似文献   

11.
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如何体现《大纲》“阅读能力要从一年级开始培养”的精神?带着这个问题,我以五年制第二册第11课《一只小羊羔》为例,进行了试教探索。现结合部分课堂实例谈点试教后的体会。 《一只小羊羔》是一年级学生接触的第一篇长课文(阅读课文除外),全文六个自然段,近两百字。课文反映的内容又是内蒙草原少年儿童的生活故事,那里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与我们南方有很大区别,再加上一年级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积累都很浅薄,这些,都增加了学习的难度。教学时,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激发学习兴趣,加强对课文的理解。 课文以“看图学文”的形式出现,通过画面展现了内蒙草原的生  相似文献   

12.
争论的故事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有一篇课文《争论的故事》,故事讲的是兄弟俩看见一只大雁飞来,想把它射下来,但是,一个说要煮着吃,另一个说要烤着吃。哥俩为了大雁的吃法而争论不休,结果大雁飞走了。故事揭示的道理是做事要注意抓住时机,不要进行无谓的争论,否则就会错失时机。在教学中,当学生通过朗读、讨论、辩论等,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听了这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后,学生的回答有好多种,其中有以下几种比较典型的回答:学生1:“我觉得他们不能去射大雁,要保护动物。”学生2:“我觉得他们哥俩没有必要为了一只大雁争论不休,这样会伤了和气。”学生3:“我…  相似文献   

13.
要指导学生练习说、写下列句群。1.连续式句群。例如《秋天》的第四自然段:“稻田那边飞来了两只燕子,看见树叶往下落,一边飞一边叫,好象在说:‘电报来了,催我们赶快到南方去呢?’”这个句群用“飞来”、“看见”、“叫”几个动词将事情发展的顺序表达出来。这种  相似文献   

14.
〔练习题〕 改变顺序复述课文片断: 一天,更斑跟魏王到郊外去打猎,看见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更旅想: 。于是,更燕一O 〔指导过程〕 1更赢看见大雁慢慢飞来,边飞边鸣,为什么就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呢? 齐读最后一小节。 2.把更赢对魏王说的这段话改变成更蔽心理活动的话,进行创造性复述。 一天,更蔽跟魏王到郊外去打猎,看见一只大雁慢慢飞来,边飞边鸣,更旅想:“(先自己准备,然后同桌对讲,再抽查、讲评)3.加上课文中第4小节的内容,复述课文。……,更燕想,。于是,更蔽_ 〔说明〕 《惊弓之鸟)这篇文章的最后交待了更点“只拉…  相似文献   

15.
教学讲读课文,有的教师惯于按“顺序”教学:先把课文分段,再逐节、逐段按课文顺序去分析.这种教法固然可取,但每篇课文都这样教,就显得枯燥了.教学时要根据不同类型课文采用不同教法.如教学《田忌赛马》,先让学生学课文的最后一段,然后由果溯因提问:“马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这是为什么?”由此导学前文.这种“倒置”教学法令学生倍感新鲜.又如教学《白杨》一文,先让学生看录像听读课文,接下提问:“课文仅仅是在写白杨吗?”带着问题,教师导学课文重点段,然后依重点段的学习方法,自学其它段.这样以“问题引探”来唤醒学生有意注意,学生学而有趣.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六组课文是由《小八路》、《王二小》、《明明上学》和《一只小羊羔》四篇看图学文组成的。纵观这一组教材,其编排上最大的特点是:课文从图到文结合得非常紧密。我们在教学中要突出看图学文的特点,既要教给学生看图的方法,引导学生准确地了解画面所描绘的内容,又要联系图画理解课文,理解词句,懂得课文是如何叙述图上的事物,从而为过渡到阅读课文打好基础。现谈谈这一组保文的训练要点。一、观察训练教学“看图学文”,看图是基础.因为画面形象地反映了课文内容。对此,本组四篇课文后的第一题作业,编者都要求学生…  相似文献   

17.
《爬天都峰》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峰顶的事,说明了遇到困难不仅要有勇气,还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我的教学设想是这样的: 一、从题眼入手,切入重点 从题目中的“爬” 字入手,提出质疑:课题为什么用“爬”而不用“登”?接着让学生观看录像,理解只有高而险的山才要  相似文献   

18.
我采用以下办法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一、在阅读教学中,重视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如《今天我喂鸡》中有“争先恐后”一词,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我让学生想象小鸡出窝一刹那的情景.学生对这个词确实理解了,我又引导他们用这个词进行口头造句.这样既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春天来了》一文可根据课后第一个问题,以“展开丰富的联想”为教学重点。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也有利于发展他们的语言和思维。例如,教学第一段时可问:微风悄悄地送来了春天,大自然的一切起了什么变化?引导学生由春天的到来推想大自然的变化:冰雪慢慢地消融了,麦苗慢慢地醒来了,柳树不知什么时候发芽了,小草偷偷地钻出了地面……这个联想的作用是:①通过“慢慢地”、“不知什么时候”、“偷偷地”等词语帮助理解“悄悄地”这个多义词在这句话中的意思。②借助联想,把“春天”一词展开,具体再现它的形  相似文献   

20.
理解新教材的编写意图黄祖训:今天,我们选定的一组课文是人教版的课改实验教材小语第二册中有关夏天的一组文章,单元前面有一个简短的导语和一篇帮助识字的韵文,然后是五篇课文:《古诗两首》《荷叶圆圆》《夏夜多美》《要下雨了》《小壁虎借尾巴》,后面有一个“语文园地”(含“我的发现”,“口语交际”、“展示台”)。要教好这个单元的课文,我想,老师们有必要理解新教材的编排特点,由此悟出新的课改理念。大家就从对教材的整体理解说起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