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全国有上百家有国内统一刊号的企业报,但是,能够全面深入报道本地区社会新闻的企业报并不多见。《包钢日报》作为一张地处偏远、文化不是特别发达地区的企业报,利用子刊《包钢日报·生活周刊》报道社会新闻,为广大市民和企业职工提供有益的精神食粮,为企业报报道社会新闻做了成功的尝试,并为企业报的生存发展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我国企业报大都办有社会新闻版,结合《独山子石化报》办社会新闻版的得失,以及社会新闻版办得比较成功的一些晚报、行业报、企业报的经验,谈一谈如何使企业报社会新闻版充满活力。 报道内容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增强可读性 企业职工群众的生活看起来确实很平常,但这种平常中又确实有令人欢喜令人忧的挂心事,如物价、住房、供水、供电、交通、孩子入托及上学等等,这些发生在职工群众身边的司空见惯小事,恰恰是反映普通职工群众的生活,抓住百姓思想跳动脉搏的社会新闻素材。  相似文献   

3.
企业报新闻改革的关键何在?不在业务上、方法上、技巧上,而在于企业报体制的改革. 企业报的体制问题是很复杂的,既包括领导体制、管理体制、人事制度,也包括报社内部的采编体制、经营体制等。从领导体制上看,尽管现在的企业报基本都是党委机关报,但大部分不是企业党委直接领导,而是归党委宣传部领导,从山西省正式登记的30多家企业报的情况看,真正具有独立建制、并作为一级职  相似文献   

4.
当前,报业竞争日趋激烈。工人报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有许多工人报目前还不是日报,在为读者提供最新信息方面,工人报可以说是弱势媒体。因此,这就需要工人报在不断增强新闻策划意识,使新闻更加贴进职工、贴进企业、贴进社会上下功夫,写出有新意、有深度的精品,以提高工人报的品位和质量。加强新闻策划是工人报与时俱进的需要。 典型报道的策划 一般的典型报道容易落入俗套,使读者感到乏味。去年,报社领导要求对典型报道进行独具特色的新闻策划,依靠集体的智慧组织战役性报道,力求在  相似文献   

5.
企业报因企业生而生,因企业兴而兴,曾是中国新闻报刊大军中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在媒体深度融合之下,生长于社会一隅的企业报还能有所作为吗?答案是肯定的。企业报报道企业新闻的任务不变,记录企业历史的责任不变;企业报拥有融合新媒介形成“四全媒体”的良好基础,具有出产高品质新闻产品的强大潜力。本文探讨企业报在融媒时代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6.
“为领导决策服务,为职工工作、学习、生活服务”,是我们企业报的办报宗旨。如何摆正二者的关系,做到既为领导决策服务好又为职工服务好,即把握好这两者之间的“度”,是我们《西安铁道报》近年来苦苦追求的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我们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我们认为,企业报虽小,但她毕竟是“报”,是新闻纸,属新闻范畴。因此,不能把企业报办成文件汇编,工作简报。她通过新闻发布,让广大职工接受各类信息;通过典型宣传,使职工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企业报必须按新闻规律来办。这一观点,我们用各种方式慢慢地向领导渗透,已经得到党政领导的认同。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在办报过程中,尽力减少会议报道和领导活动的报道,腾出版面多上各类新鲜的新闻事实和各类典型。 几年来,我们在工作中约定,会议是否报道,报道到什么程度,主要看其新闻价值,看其与职工利益关系大小,而不是看哪一级领导人出席。全分局大型会议,只报道其领导决策要  相似文献   

7.
企业报慈善新闻如何创新思维,更好地为企业发展和员工服务,乃至对社会产生较大正面影响?通过研究《中国海洋石油报》毛金鹏慈善新闻系列报道,探索慈善新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联,以期对企业报更好地做好慈善新闻宣传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使《新闻三昧》的工作在2002年有所突破,更好地研究企业报和新闻三昧的生存和发展,《新闻三昧》编辑部在2002年4月16日组织召开了特邀编委会。会议于16日上午8点30分在工人日报会议厅准时召开。会议引起了各方面领导的重视,中国企业报协会会长张思源同志、中国企业报协会秘书长王玉梅同志、  相似文献   

9.
企业报新闻改革的关键何在?不在业务上、方法上、技巧上,而在于企业报体制的改革.企业报的休制向题是很复杂的,既包括领导休制,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报这支新闻战线的新军以旺盛的生机迅速发展、成长,在帮助企业搞好生产经营,团结、教育职工队伍等方面,发挥着其它新闻舆论工具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但是,我们在看到企业报可喜的发展势头的同时,不能不看到企业报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企业报目前普遍存在的带有共性的问题,归纳起来是“四多、四少、四差”: 一是偏重从领导角度来看问题,刊登领导报告、  相似文献   

11.
7月17日,《新闻三昧》编辑部在《西单商场报》社召开在京特约编委会议,研究如何使刊物更上一层楼,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出席会议的有《首钢报》、《北京铁道报》、《燕山油化报》、《中国铁道建筑报》、《石油物探报》、《建设者报》、《西单商场报》、《北京公交报》等企业报的领导和《新闻三昧》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中国企业报协会秘书长叶世忠首先向到会同志介绍了《新闻三昧》新主编张淑华。张淑华就如何  相似文献   

12.
企业报对企业外的社会新闻能不能报道,至今尚有争论。近几年,一些企业报的实践经验证朋:企业报适当地、有选择地刊登企业外的社会新闻是可行的、有益的,也是广大职工所欢迎的。企业报的主要任务就是报道企业内部的新闻,反映企业的政治和经济工作,为企业职工服务。但是,就当前企业报的状况看,普遍存在着报道面窄,不能为职工所喜闻乐见的问题。企业报要真正面向职工,就不仅要关心企业的经济和政治情况,也要关心职工的生活、家庭、婚恋、文化娱乐等。特  相似文献   

13.
徐清洁 《新闻三昧》2006,(12):21-22
多报道群众关注的社会新闻,看似老调重弹,其实,企业报在理论和实践上很有必要进行探讨。多报道群众关注的社会新闻,是企业报落实“三贴近”原则的必然要求。企业报是企业的重要舆论工具和喉舌,担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记录企业发生的重大事件,跟踪报道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果和经验的任务。但在信息化社会高度发展的新形势下,广大读者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加,对新闻的信息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舆论作为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已经成为社会各方面工作须臾不可或缺的工具和手段。企业报只有顺应时代发展和广大读者的迫切要求,扩大新闻报道范…  相似文献   

14.
去年10月中旬,中国新闻学会联合会副会长钱辛波,在湖北省第二汽车制造厂召开的全国大型企业报理论研讨会上,发表了他对办好企业报的4条意见。钱辛波说:不要把企业报办成机关报。由于企业出钱、出人,企业报代表企业领导发言,自然而然成为企业的机关报。不管企业报归党委管还是归企业行政管,企业报的机关报性质仍然没有变。一切要依照领导的意图来办,办报人把主要精力用于保证来自权力中心的信息传播。30多年的实践证明,这样  相似文献   

15.
企业报是企业政令宣导的喉舌、知识传输的渠道、职员情怀抒解的园地,其新闻的采编具有她的独特性。 一、企业报对新闻的时效性要求没有日报强,但由于企业自身的属性决定了企业报也必须处于社会和时代这个交叉的立体网络之中,因此企业报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报这支新闻战线的新军以旺盛的生机迅速发展、成长,在帮助企业搞好生产经营,团结、教育职工队伍等方面,发挥着其它新闻舆论工具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但是,我们在看到企业报可喜的发展势头的同时,不能不看到企业报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企业报目前普遍存在的带有共性的问题,归纳起来是“四多、四少、四差”:一是偏重从领导角度来看问题,刊登领导报告、文件、会议消息多,来自群众、来自实际、丰富多采、生动活泼的新闻信息少,报纸的新闻性差;二是偏重从业务角度看问题,报道产量、质量、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竞争日趋激烈。作为最年轻、最基层的党报——企业报如何在万千报林中导找并确定—个合适的“坐标”,扬长避短,独树一帜,真正成为“后起之秀”,较好地发挥其社会功能,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现实问题。我们《长沙烟厂报》在党委、厂部的领导下,坚持贴近企业、贴近员工、贴近生活的办报方针,较好地发挥  相似文献   

18.
企业新闻与所有其他新闻一样具有两大显著特点,即新颖及快速,倘若不能具备这两个特点,就不能称之为新闻。企业报是企业自己创办的报纸,主要涉及到企业内部信息的传递,具备出版周期较长、囊括信息较少等特点。因而,在现如今信息传播速度较快的社会里,如何提高企业报内容上的时效性,是企业报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由《北内工人报》承办的北京市第四次企业报经验交流会,1988年11月29日、30日在北京内燃机总厂召开。市企业报经验交流会是由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北京市新闻学会和北京市工业企业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每年召开一次。在这次交流会上,北京市记协、市工业记协、市新闻学会、中宣部新闻局、市委工业部、市新闻出版局等有关领导和负责人林青、赵世良、刘化彬、邢学义、罗红军、白树联、孙大胜等到会并就新闻改革及企业报的有关问题发了言。北京内燃机总厂《北内工人报》、北京起重机器厂《北京起重机报》、北京制药厂《双鹤报》等北京  相似文献   

20.
"做记者难,做企业报记者更难",有人发出这样的感慨.笔者认为也不尽然,做好企业报新闻,只不过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汗水.企业新闻不同于社会新闻,它的受众范围局限在企业内部,范围相对较小,因此,新闻线索的收集、采访,到最后的成文都与社会新闻有所不同.笔者结合自身实际对如何做好新闻采写工作略谈一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