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起季羡林.人们总会把他与北京大学东方学系联系在一起。是的.从1946年留学回国到北大创办东方学系.直至现在,季羡林一直没有离开过东方学系。五十多年采.中国的东方学就是季羡林,季羡林就是中国的东方学。  相似文献   

2.
大师简介 季羡林教授生于1911年8月,山东省清平县(今临清市)人。著名东方学家、梵文学家,中国东方学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3.
院校     
《教育》2012,(35):14
北京大学:启动"季羡林东方学研究讲席"计划北京大学近期启动"季羡林东方学研究讲席"计划,这是季羡林先生逝世3年以来,北京大学第一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教学与科研项目。季羡林先生的学术研究,用他生前自己的话说就是:"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据了解,此番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设立的"季羡林东方学研究讲席",就是要促使以季羡林先生为代表的老一代学人打下深厚基础的东方学得到不断发展和繁荣,鼓励和调动广大学人从事和献身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4.
季羡林不仅是学贯中西的东方学家,同时也是成就卓越的翻译家,但目前他的翻译思想尚未得到充分重视。本文探究了季羡林的翻译实践活动,总结了季羡林翻译观的五个主要方面。最后指出.季羡林的翻译观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的传统译论,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他的翻译思想。  相似文献   

5.
<正>季羡林(1911.8.6—2009.7.11),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20世纪80年代,北大人总能在朗润园看到一位老人的身影,他或在旁边散步,或静坐于荷塘边,看着莲花凝思。他有语言学家、翻  相似文献   

6.
2008年度印度国家最高荣誉奖“莲花奖”授奖名单近日公布,全世界共有135人获奖.97岁的学者季羡林名列其中,这是中国人首次获此荣誉。季羡林在印度传统文化研究和翻译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据悉.印度总理辛格访华期间,就曾称季羡林为“中国伟大的学者、当代最著名的印度学家”。印度政府也早就开始考虑授予季羡林这一印度国家最高荣誉。  相似文献   

7.
东方学在西方、中国的发展各有其渊源、成就和局限。西方的东方学研究起步早、历时久、态度严谨、方法科学、成果丰富,为当下中国的东方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但对其局限特别是'东方主义'话语应进行批判性反思。中国的东方学具备深厚的研究基础,但在'东方'东方学'等本体概念的理解方面还有不小的分歧,应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实现...  相似文献   

8.
季羡林先生是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史学家和教育家.他1911年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临清市)康家庄,6岁时到济南投奔叔父季嗣诚,始入私塾读书,1年后转入济南一师附小念书,后又转入新育小学插入高一. 季羡林10岁开始学习英文,高中开始学习德文.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业方向为德文.大学期间,因成绩优秀,曾获得家乡清平县政府所颁奖学金.1935年9月,季羡林作为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在哥廷根大学梵文研究所主修印度学,学习梵文、巴利文,选修英国语言学和斯拉夫语言学,并加学南斯拉夫文.1940年12月至1941年2月,他在论文答辩和英文、印度学、斯拉夫语言考试中获得4个“优”,被授予博士学位.1945年,季羡林转道瑞士回国,于1946年5月抵达上海.  相似文献   

9.
美国文学家与文化批评家爱德华.赛义德在其后殖民批评经典著作《东方学》中,对西方传统的"东方学"发起挑战,揭示隐含在"东方学"中的权力话语及其运作机制。赛义德后殖民批评视野下的东方学批判,为我们揭示了存在于"东方学"中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因素的产生、形成和权威、文化力量及其由此形成的"固有支配模式"的生成性、传承性,使人们重新全面地思考和阐释由殖民主义和西方统治所创造并且权威化的知识形式与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10.
为了纪念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2006年6月10日至12日,郧阳师专承办、兰州大学协办“敦煌·武当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学术研讨会”在世界文化遗产地、道教圣地武当山举行。这次会议由湖北省武当文化研究会与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联合发起,来自北京、上海、西安、兰州、武汉、新疆、台湾以及十堰地区的专家学者80余人参加了这次学术盛会。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季羡林先生专门发来贺信,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寄予深厚期望。十堰市委副书记蒋显福、武当山特区工委副书记蒋运泉、武当山道教协会会长李光富、北京大学东方学研究院院长王邦维…  相似文献   

11.
季羡林先生通晓多种外语,是我国著名的东方学学者,也是著名的翻译家.在长期的翻译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结合自己纵横捭阖的广博学识,提出许多独到而精辟的翻译观点,涵盖翻译研究的认识论、方法论和目的论几个主要方面,为我国译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为翻译学科的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了良策,迄今仍有着不可忽略的理论价值.本文拟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留学生》2013,(3):48-48
由欧美同学会企业家联谊会和5.12灾后重建基金会共同举办的“中国东方学研究院杨昶教授中国·北羌族自治县龙吟寺玉观音宫博物馆捐赠新闻发布会”于2012年11月25日在成都举行。出席本次活动的有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曾清华、省政府副秘书长蔡竞、欧美同学会企业家联谊会会长、四川省5.12灾后重建基金会名誉理事长、中国东方学研究院副院长、美国美中投资基金董事局主席徐昌东及夫人蒋彦红女士、欧美同学会企业家联谊会副会长、中国东方学研究院长杨昶教授及夫人蔡和林女士、四川省文史馆馆长何天谷教授、张昌余教授、中国东方学研究院教授曹国平先生、美国美中投资基金副总张蓉杰女士,相关省、市领导和学界、业界及媒体代表也应邀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3.
1946年8月建立的北京大学东方语文学系是国内高校第一家建制化的东方学专业系所。该系的建立和发展有赖于北京大学长期以来的东方学图书资料建设。在1917—1946年间,北大学者关注东方学图书,采用零散购买、赠送、交换或长期借取的方式,逐渐积累。建系之后到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之时,该系通过购买陈寅恪的一批珍稀东方学藏书、委托学者从海外代购、师觉月等外国学者批量赠书、国内学者的小额赠送,以及国立东方语文专科学校合并带来的图书等资料,有效扩展和丰富了东方学图书资料的馆藏,并建立了专门的图书室,有力支持了学科建设。这些经历显示了北大学人对东方学建设的持久心愿和对学科发展的卓绝努力。回顾这些东方学图书的流散和积累,挖掘其背后的“书人共生”的故事,尤其是梳理图书的“活的生命”历程,可以为理解中国早期东方学的艰难发展历程,提供学科史新的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报》报道,为了纪念已故国学大师季羡林诞辰100周年,由其子季承授权、武汉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纪念季羡林诞辰100周年图文纪念版文集近日面世。该文集共包括5部作品:《季羡林自传》展现了他的奋斗经历和丰富的内心世界;《病榻杂记》收录了季羡林自2001年住院后在病榻上所撰写的文章,涉及生死观、思想道德等诸多方面;《季羡林谈人生》  相似文献   

15.
东方学经历了演变过程,其发展上与东方各国的觉醒和发展同步。今天的东方指亚洲和非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使东方这一观念最终形成。东方学在二战前,得益于西方诸国的学术研究。二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西方各国东方研究逐渐举步不前,东方学已经到了必须变革的学术史关头。这主要表现在研究方法、研究范围、研究队伍和语言媒介这四个方面。在研究方法上,须采用比较的视角,尤其须重视平行比较。在研究范围上,应关注东方各国自身发展的需要。在研究队伍上,东方各国学者的比重在增加。在语言媒介上,东方语言撰写的著述逐渐增多。对中国学人而言,日本研究具有特殊性。中国的崛起为中国学术之发展造成了机遇,也为中国的东方学之发展造成了机遇。  相似文献   

16.
笔者结合萨义德的东方学批判考察王颖电影《喜福会》,认为该影片并未脱离东方学的理论框架,而是将中国"他者化"了,是对中国形象的又一次误读。因此,对于美国大众媒体所传播的中国形象,应时刻警惕其背后隐藏的文化霸权和意识形态虚构。  相似文献   

17.
自二十世纪后期起,汉语学术界对东方学的建构日趋自觉和深入。对后殖民语境萨伊德式的单纯反抗被建设性的合生主义所扬弃,东方学作为一门学科开始在越来越多的向度上展开。《梵典与华章》着力阐发的中印学便是东方学家族中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学科。这本书的问世见证着中国的东方学研究正在超越汉语中心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18.
《留学生》2013,(3):48-49
为进一步推进四川5.12汶川地震灾区灾后发展振兴的步伐,增强灾区文化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在欧美同学会企业家联谊会会长徐昌东先生的发起下,欧美同学会企业家联谊会联合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区重建基金会、中国东方学研究院、中国通用航空发展协会于2013年2月28日上午10:00点在欧美同学会北大厅成功举办“欧美同学会企业家联谊会中国东方学研究院杨昶教授捐赠北川龙吟寺首批珍藏文物交接仪式暨新闻发布会”。 去年,北川慈善公益项目龙吟寺受到中国东方学研究院院长、天津宝坻玉佛宫博物馆馆长杨昶教授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9.
《文学教育(上)》2011,(17):157-157
《中国文化报》报道,为了纪念已故国学大师季羡林诞辰100周年,由其子季承授权、武汉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纪念季羡林诞辰100周年图文纪念版文集”近日面世。该文集共包括5部作品:《季羡林自传》展现了他的奋斗经历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20.
《太原大学学报》2019,(5):19-26
当萨义德在《东方学》中提出"东方"是作为一个被界定的概念、而不是作为一个被虚构的名词的时候,他实际上采用了一种元史学意义的、文本分析性的思维方式,将"东方学"作为一种带有欧洲殖民主义政治色彩的研究思维方式来定义。在萨义德所说的"东方学"历史观中,欧洲人倾向于将东方的历史作为浪漫主义想象文本进行构建,虽然不在任何层面上认为或者承认东方高于西方,却可以通过解剖的形式从东方的历史中提取出"古老的有效成分",作为针对近现代欧洲社会病态状况的对症良药。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传统的史学记载、研究和运用的思维中,同样存在一种"崇古"的历史观,中国的史学文本在构建历史文化形象的时候,同样具有一种将历史浪漫化、文学化的倾向,并且采用"厚古薄今"的方式,以历史文本作为当下社会病症的解药,但这种历史观下形成的东方形象与"东方学"视域下的东方形象有所不同。通过对比欧洲的"东方学"与中国的"崇古"这两种近似又不同的历史观,可以看出这两种历史观分别如何构建东方的历史文化形象,并且最终形成怎样的"历史的东方"的差异,以及隐藏在这些差异背后深刻的文化历史观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