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凤林 《出版参考》2005,(5X):22-23
2004年至2005年,是文摘期刊市场的大战年,各种期刊纷纷登场,各种理念纷纷迭起,市场竞争极其激烈,整个期刊市场就只有两个词形容:外“热”内“冷”。办刊热的背后,是市场血拼的冷酷。冷热之间,最具注意力经济的期刊现象,莫过于《格言》这本新锐期刊的强势崛起。它不但让不少办刊人直接关注“格言人”团队和“格言现象”,还让业界开始思考期刊市场化发展的内在动向。  相似文献   

2.
王元晓 《出版参考》2007,(7S):19-19
时尚类期刊在我国的发展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2000年以来逐渐成为中国期刊市场上最耀眼的亮点。尤其是一些国际知名刊物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如ELLE、时尚系列、瑞丽系列等,此类杂志一面市就以新颖的面貌、前卫的理念、精美的内容掀起了一股“时尚”潮流,敲开了中国期刊市场原本紧闭的大门。  相似文献   

3.
创办名牌期刊的艺术朱胜龙【江西】名牌期刊是期刊中的佼佼者,是期刊市场趋向成熟、期刊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们表明期刊已从被动地适应市场转向主动制导市场,引导读者,在市场竞争中占领了制高点。名牌期刊并不是一蹴而成的,它们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相似文献   

4.
对多版化期刊采访与分编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 有关专家学者曾对期刊业作了“十大预测”,第一个预测就是“期刊产业将由高速成长的前半期向后半期过渡,期刊将向多子刊、多版化、多主题化、短周期化扩张”。正如预测所言,近几年来期刊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期刊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不少知名期刊抓住机会,向市场的深度和广度进军。继改名、改纸质、改开本、改刊期的尝试之后。又开始新的探索,期刊市场上又出现了一个新亮点——即期刊的多版化。  相似文献   

5.
从去年以来的中国期刊的盛衰消长及其分布格局的重组中,似乎可以看出当代中国期刊已经发生了某种显著的变化,那就是在国家继续严格实行期刊创办审批制度和全国期刊总量控制的政策情况下,经过一系列的结构调整与优化,一大批新办或有机会改名的期刊放飞市场,开始了新一轮的激烈竞争。在持续多年的全国期刊总量8135种这个标志数上有了新的突破,按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的统计,1999年,我国期刊总数是8187种,而2000年全国出版期刊则到了8725种。也就是说,在一年时间内,我国期刊总数增加了近600余衰可某严期系或…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2003年是中国的期刊年。继2002年网络投资热潮过后,大笔的资金转而注入传统媒体.其中尤以期刊界为最。而在诸种期刊中.女性杂志是中国期刊市场成熟最早的一种杂志类型,增长速度很快,总体水平有较大提高,也逐渐有市场细分的趋势。国外知名女刊纷纷进入中国,同时本土的传统女性杂志纷纷改版.一场期刊界大战正如火如荼。当读图时代来临的时候.这些女性杂志无疑是一面在风中猎猎招展的旗帜。  相似文献   

7.
黄海洋 《青年记者》2007,(24):22-23
如果对2007中国期刊市场作一个简单概括的话,有8个字也许比较恰当:“潜力巨大,竞争激烈”。2006年我国共出版期刊9386种,而到2007年4月,全国期刊总数已经增长到9468种。2007年期刊年广告收入达30多亿元,为10年前的6倍。期刊业已经成为年产值超170亿元的一大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8.
中国期刊业:蕴蓄着爆发式的成长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自1815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马六甲创办了最早的中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至今已经过去了190年,截止到2003年底,中国大陆(不含港澳台地区,下同)正式公开出版的期刊总数为9238种;总印数为29.97亿册。目前,中国居民平均每年每人拥有2.32册期刊;按照经济来源分:目前大部分期刊仍然属于非商业化运作的党政部门指导类期刊和教育学术类期刊,而进入市场,实现商业化运作的期刊不足1/4,约为2000种左右。  相似文献   

9.
期刊评价 不得不想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期刊的信息选择与传播功能、文化普及与建构功能、舆论引导与感召功能都建立在读者对刊物的接纳与吸收的基础之上。对期刊来说,读者拥有对期刊定位、期刊内容、期刊形式、期刊经营的最终发言权,因为读者是市场的主体,失去了读者就等于失去了市场。  相似文献   

10.
我国期刊业发展面面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现状分析 1、中国期刊业尚处于。跑马圈地”的时代我国的期刊业与传媒业虽然经过了加多年的高速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更加丰富化、多样化和个性化,期刊业与传媒业市场出现了很多新的市场机会,而且期刊业市场还有很多尚未开拓的领域,亟需有眼光、有胆识和有能力的企业去识别、去利用,可以说,我国期刊业乃至传媒业还有很多市场空间亟待开发,中国期刊业乃至传媒业尚处于“跑马圈地”的时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杂志》2006,25(2):96-96
由著名作家陆文夫先生于1988年创办的《苏州杂志》,始终坚持高雅的文化品位,清新的文字风格,在近二十年来泛滥的商品市场中保持自己朴素大方的品位,以图文并茂的精致形象,赢得了海内外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好评,陆续赢得了江苏省“双十佳”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以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2.
韩阳 《出版参考》2005,(12S):4-4,6
根据北京报摊期刊零售市场的一份调查,社办期刊占市场售卖期刊的51%,并有明显的增长趋势。近年来,社办期刊一直站在发展改革的前沿,很多出版社对自办期刊运用多种办法管理,这其中最常见的管理模式就是成立期刊中心。近期本刊记者走访了几家已经成立期刊中心的出版社,对正在迅速发展中的期刊中心,有了更详细、更深刻的了解。[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不对称信息理论在期刊发行市场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周昆  王甲东  张意 《编辑学报》2003,15(5):320-321
简述不对称信息理论在期刊发行市场的应用,例如反向选择以及道德危害。在期刊发行市场中,读者和期刊社的信息不对称可能会使读者逆向选择,引发市场机制失灵,而期刊社和销售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又可能导致道德危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建立有效的市场信息传播机制,树立品牌效应以及一定程度的政府干预。只有减少期刊发行市场信息不对称,才能让期刊发行市场得到有序、良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有期刊9000多种,其中科技期刊约占总量的一半左右。随着我国报刊市场的发展,期刊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进入了买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科技期刊也不例外。我国加入WTO后,国内的文化市场有限度地放开,国外的出版集团、传媒巨头以各种方式向国内渗透,期刊市场的竞争形势更为严峻。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经济类期刊的前身,大多为国家和省市经济管理机关所办的指导工作类行业期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基本国策,随之崛起了一批经济类期刊,从国家到省、市,层层办起了工作指导性期刊。这类刊物,经费由主管机关拨,编制由政府批,内容主要刊登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领导讲话、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等,发行主要靠行政摊派,不讲成本,不计盈亏,完全是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经济类期刊也在发生着变化,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经济类期刊也和其他类期刊一样,纷纷探索走向市场的路子,慢慢呈现出三种趋势。1.率先淡化行政色彩,成为经济类期刊走市场的领跑者。这类期刊社的性质多为事业单位,运作模式有很重的行政色彩,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主动淡化行政色彩,分化转型,走向市场。如《南风窗》、《销售与市场》、《商界》等。《销售与市场》原名为《集体工业经济》,是河南省轻工厅所办的一本杂志,1994年改版,定位于大型营销实战期刊,独立自主,自负盈亏,完全走向市场,目前刊物发行量15万份,年广告收入近千万元。在全国经济类期刊中颇有影响。《商界》原是重庆市体改委的一本...  相似文献   

16.
李珩 《新闻知识》2005,(9):21-22
期刊在适应市场变化方面,是采取主动出击,还是被动迎合,有着不同的发展结果。从青年期刊发展的轨迹来看,在面对市场困境时,往往采取主动出击的方式选择突围方向,并在创新、创意、创造等方面展示出青年期刊编辑的创造才能。表现在具体操作层面,就是在期刊更名、选题策划、板块设计、栏目创新、话题取向上推陈出新,花样翻新,除旧布新。这种特性既体现了读对象的青春期特性,又符合青年期刊创办的宗旨和本意。因此,青年期刊给市场留下了多变的印象。  相似文献   

17.
期刊市场,谁能跑到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林 《编辑之友》1997,(4):20-22
这是《深圳风采周刊》一组观察中国期刊业状况文章中的部分,本刊转发,是感到它有数字、有分析,对中国期刊市场的状况提出了些值得重视的见解。在我国全部期刊中,有53%的属于科技类期刊,尽管它们在市面上不易见到,但实际上也存在一个科技期刊的市场,对这个市场,本文基本没有涉及。我们倒很希望,有人能对这一市场的情况也进行一番剖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期刊作为一种商品,必然要参与市场流通和竞争,接受市场检验,随着期刊市场的发展和期刊竞争的白热化,发行渠道管理是否得力,越来越直接地影响着期刊的生命力。时下已经有人提出,渠道的建没和管理同人才、实力和核心机密一样,是期刊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期刊社如何建设自己的发行渠道,如何管理好自己的销售网络,直接关系到期刊的生存和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放眼我国2000年期刊出版,在经历了几次治理整顿之后,期刊结构得到优化,总体质量显著提高,“三刊工程”建设发展稳健,期刊市场基本上已经趋于成熟并将迎来新的高增长期。这一年,全国期刊发行总收入在1999年增长的基础上又有攀升,广告收入在1999年9亿的基础上已经达到10亿元,增幅仍然居经营广告的各种渠道之首。这些信息充分显示出2000年的中国期刊作为一项产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开发和成长阶段。也标志着我国期刊业在新世纪面前仍孕育着勃勃生机和活力,具有着极其广阔的发展空间。 综观本年度我国期刊业的改革与发展,有如下现象值…  相似文献   

20.
周国清 《今传媒》2006,(2X):28-29
近20年来,中国期刊业获得了飞速发展,从数量规模到质量效益都可谓前所未有。丰富的期刊实践必然呼唤科学的期刊理论,要求有经验的提升、理性的思考和战略的谋划,李频先生是最早的回应之一,《中国期刊产业发展报告NO.1——市场分析与方法求索》(社会科学献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以下简称《报告》)就是他研究治学成果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