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出发,在教学实践中提倡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指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基础。笔者结合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如下探索:引导学生发现祖国山河的壮美,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互助合作意识,以适应社会发展;要让学生有"爱"心,真正尊敬长辈,爱护儿童。  相似文献   

2.
<正>国学经典蕴含着深厚的人文思想,具有修身立德和陶冶性情的功能,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师生的人文素养,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教师要从现有的语文课程资源着手,深入挖掘那些经典的国学篇目,以及蕴含着中华传统美德的经典诗文,为育人所用,再结合实践开展丰富的国学教育活动,使传统文化得以弘扬,美德得以传承,师生素养得以提升。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作出具体规划。《语文课程标准》也在“总目标”中提出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相似文献   

3.
少儿图书馆承担着社会教育的义务,是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阵地,少儿图书馆在少儿国学教育中具有其它教育机构难以替代的特殊作用,它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不仅传承着中华民族奋斗的历史,而且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国学精华被世界誉为中华美德.当前少年儿童迫切需要加强国学教育和中华美德教育.传播先进文化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图书馆应尽的责任,少儿图书馆应不断创新观念,拓宽工作领域,改进工作方法,在广大青少年读者中积极开展国学教育,承担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任.本文就当前少儿图书馆开展国学教育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并对少儿图书馆开展国学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认真地探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为做到这一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理解教材,体会文章中记录的作者的生活阅历,或抒发的作者的情怀,或反映的作者的人生观,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一定的人文情感的启迪,受到热爱中华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熏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  相似文献   

5.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国学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是让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当然要让学生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本文针对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包括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国学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在语文教学中强化国学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国学教育也成了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当继承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学生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重视国学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和运用。  相似文献   

7.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振兴国学,关系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也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区为了能让孩子们更系统地接受国学熏陶,2009年在广泛听取专家学者意见、学校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开展"国学进课堂"实验课题研究,以"国学经典诵读"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国学立校、国学育人"的教育新模式,打造"诵读国学经典,积淀文化底蕴"的书香校园,逐步把"阅读经典"、"诵读国学"作为一门区域校本课程,科学规范地指导学生阅读,从而打造出书香桥东,促进了区域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顾国新  何涛 《海南教育》2014,(20):25-26
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将课程价值定位为"使学生能够站在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具有足够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在文化扩张或冲击中得以创造性地发展"。然而,国学在当今中国,却常常遭遇冷落,处于尴尬的境地,有被社会边缘化的危险。综观国内国际形势,传承国学经典,提升师生的人文素养,在中小学基础教育中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对中职教育越来越重视,语文是中职院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职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学经典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目前的国学经典教育活动大多是借助语文课堂,设计各种各样的国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国学经典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结合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从中...  相似文献   

10.
李儒文 《课外阅读》2011,(12):332-332
国学所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在经济高速发展、拜金主义日益严重的今天,对青少年进行国学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继承传统美德,建立正确的行为规范,提高文明素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敦厚善良的心性。本文着重探讨了国学教育的意义和方法,强调了国学教育不仅要多读,更要践行,将国学中的理论精髓,内化为行动和气质,从而达到学习国学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道德现状令人堪忧。本文通过在大学生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采取精选教学内容和优化教学过程的措施,培养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懂得并践行百善孝为先,学会感恩,使人有良知,使人明白是非对错、善恶美丑、不二过,使人变得有智慧,提升了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水平。  相似文献   

12.
追求人生的境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境界学说以儒释道三家为代表。儒家文化注重人性修养、道德养成与人生境界的提升,以推崇“圣贤”作为其境界追求;道家主张让人超越名利,通过出世修行,摆脱外在干扰,获得真正的自由与解放,成为“真人”是其境界追求;佛教侧重通过“戒、定”获得“慧”,去除欲望,消除痛苦,最终达至“圆满”之境界。新儒家将传统境界学说推向新的高度,形成了“多层次”的境界思想。教育从本质上是培养人的活动,是人文化成的过程,而境界则是人之为人的重要精神标识,也是教育的根本价值指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境界学说对于当代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即培育有境界的人是当代中国教育的理想追求;强调体悟、践行是当代中国教育的行动逻辑;注重家国一体是当代中国教育的重要使命;开展境界教育则是当代中国教育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越南汉语文学与中国汉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由中国传入的儒家思想、老庄哲学和佛教(尤其是禅宗),深刻地影响了越南文学创作者的思想与认知方式,而且,儒家和老庄的经典以及许多佛经,本身就是优美的文学作品,可以作为越南文学创作的蓝本。因此,在汉文化的浸润下,在越南汉语文学的作品中,找不到完全不受儒、佛、老庄思想影响的作品。当然,对于越南汉文小说影响最为直接的还是中国古代文学,相对说来,唐宋传奇和明清小说对越南汉文小说创作的影响较为明显,无论在内容取意,还是在体例技法乃至审美趣味上,都表现出与中国文学一脉相承的印记。  相似文献   

14.
从日常话语新方式说到汉语言共时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变革牵动语言的变革 ,人们的日常话语方式发生变化 ,一批新词语充实到现代汉语中来。这些新的语式 ,将诸多稳定的词语解构重组 ,改变词素的原始意义 ,形成新的词义 ,成为新时代新人类的汉语表达形式 ,由此向汉语言提出了共时性发展的理论问题。新的汉语话语形式 ,在共时发展中应从汉语言文字的资质出发 ,注重个性和内涵的塑造  相似文献   

15.
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几千年来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风俗、文化和国人的思维模式。法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进而在法制上表现了儒家的思维模式。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相对立而产生,并始终伴随着中国第一个封建集权国家———秦的建立、兴盛和灭亡,秦的全部政治实践、法制实践都以法家思想为导向。随着朝代的更替,法制的衍进,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逐渐由对立走向了融合,共同指导中华法制。本文拟从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特点出发,进行比较,旨在探索两种思想的切合点及它们与中华封建法制的切合点,进而联系现代法制建设,为现代法制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卫兵 《毕节学院学报》2011,29(11):102-105
大学语文教学有别于中小学语文教学,将中国古典文学和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教学重点无可厚非;但轻视语言知识,甚至彻底排除于大学语文教学之外则失之偏颇。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化以语言为主要载体,对于中国古典文学和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来说,语言知识是桥梁、是窗口,是镜像。无论就理论还是实践看,大学语文教材都应当给语言知识的教学留下适当空间。  相似文献   

17.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对外汉语教学肩负着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为此在汉语教学中,必须加强文化因素的导入,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白语言教学所暗含的独特的文化意义,才能克服重语言、轻文化的弊端,才能提高学生汉语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核心的儒释道精神,与中国传统人物画美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成教化,助人伦”的思想,规范着中国人的伦理道德,释家“禅悟境界”与道家“道法自然”的美学理念则使人们进入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儒释道三家文化融汇互浸中,以多种方式孕育了中国人特有的思维形式与审关意趣,深刻影响着中国历代传统人物画家的艺术创作和审美实践。  相似文献   

19.
关于语文训练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生学习语文重在掌握听说读写技能,而掌握技能关键在训练。语文训练的价值不仅仅是掌握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认同,因而语文训练天然地蕴涵着人文性。语文训练大致可以从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三个维度进行,而运用口语和书面语的"表达"训练应该成为语文训练的重点。为避免语文训练中存在的技术主义倾向,最有效的方法是结合课文阅读设计各种言语表达的话题,让学生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加深理解,促进积累。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在形式上占据主导,并兼采各种思想的多元文化综合体,这种“礼”文化中不含所谓的“商化传统”;且与封建的官僚政治,小农经济秩序相耦合,迟滞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在近代,于夹缝中生存的近代中国企业家是一群竞争,开拓精神与民族意识皆备的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