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作为母语教育,它的人文性体现在它是一门植根于人和民族心性的精神之学。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技能,更要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汲取充盈的人文精气、滋养他们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
张生虎 《青海教育》2003,(10):29-29
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语文课程性质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过去,语文教育注重于语文的工具性教育,至今仍以应试为核心目标进行技能训练,使它不仅成为教会学生说话、写字、阅读等基本能力的工具,更重于使它成为传达道德意识和权威意识的工具,从而失去了本身的趣味性,失去了特有的人文关怀,进而使语文教学之路越走越窄,学生上课觉得索然寡味,甚至厌倦。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凸现人文教育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人文教育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过程及拓展课堂时空使学生掌握人文方法,提升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大多只重视传授学生知识,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这是导致国民人文素质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语文教育不仅是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在具体的语文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通过各方面内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和谐发展,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人文素质。因此要从语文教育的现状出发,大力推进语文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实现语文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相统一。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的终极功能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结合。语文新课标在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外,还强调要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因此,如何在提高语文教育的工具性的同时提高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就是一个重要课题。孝敬教育是我国语文教育人文性的重要体现。实践中,我通过读、说、写、行"四策略",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又有效地进行了孝敬教育,比较好地实现了语文教育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凸现人文教育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人文教育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过程及拓展课堂时空使学生掌握人文方法,提升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小学教育教学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以积累学生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对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目前大多数小学的语文教学以语文教师的单向传授为主,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语文教师大多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要教学目标,却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要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为社会输入合格的人才,语文教育中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必不可少。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着重从教材内容中蕴含的精神文化和人文修养方面加强对小学生的引导和熏陶,让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深刻理解人文精神和各种优秀高尚的品德修养,并从中受益,达到提升人文修养、养成健康人格和品德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的浅层目标是体现在认知层面,即教会学生基本的字词句和具备听说读写的技能,语文教学在过程与方法中需要凸显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即语文的思想教育价值,而且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体现在小学生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方面对学生的深刻影响。语文是文化的根源,也是情感的家园,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思想教育真正融入语文教学中,全面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的新课标的改革和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在很多方面都有突破。新课标中要求中学语文课不仅仅教会学生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自我修养和身心协调发展,还涉及到了教育的创新。新课标中强调,语文课程的创新教育就是突出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从学生的语言文学信息的灌输到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个过程就是创新教育的目的,以实现教育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教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同时,更要重视人文教育。高职语文教学重视人文教育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备课中突出人文教育;教学方法的选用凸现人文教育;多样化、个性化的作业中加深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在定义学科性质时表明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价值取向;在课程理念方面突出语文教育的人文特点"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在课程目标方面增加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人文教育目标的维度.显然,语文教育的目标、内容、过程和方法等无不蕴涵着宏富的人文精神.关于人文精神,有的论者强调人文精神的普遍性,认为它贯穿人类文化发展的一切方面和始终;有的强调其超越性,指出它的实质在于对终极关怀的关注;还有论者把意识形态看作是人文精神的根.笔者认为: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道、人生、人性、人格为本位的知识意向、价值意向.它在本质上强调人的情感、人的体验,总体特征趋向于综合整体、动态化、无规则、无序列、内隐和模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文精神有不同的内涵.本文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探讨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积淀、缺失和重构.  相似文献   

12.
语文,自从近代独立设科以来就一直被认为是学习和交际的工具,也许因为这一工具承担着传载人类文明信息的重要功能,许多学者和教师都爱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并要求语文课程对学生进行这样那样的人文教育。当前和相当长时期以来,国家文件也没有科学界定出语文课程的特点,加上那种强调语文课程对学生这样那样人文教育的观点的严重影响,造成语文课程负担过重使得教学效率低下。笔者认为,语文是工具,语文课程应该是教学生如何正确地、更好地运用语文工具的课程,是传授语文工具知识和进行语言运用技能训练的课程。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凸显人文性和工具性。“三维目标”明确规定,既要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又要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的确,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有机的统一,可这种有机的统一却被不少语文教师误解为——每篇课文都得落实“三维目标”,甚至误认为每一篇课文思想教育的熏陶重于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培养。这些教师牺牲了文本的“庐山真面目”,人为地给许多课文都贴上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标签。于是,就有人感叹:“语文课堂教学肥了政治科的地,荒了语文科的田。”  相似文献   

14.
陈绍明 《云南教育》2003,(25):18-20
人文素养是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和由这些知识所反映的人文精神内化在人身上所表现出的气质、修养,主要指一个人的思想品位、道德水准、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人际交往、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个性品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就必须依据小学语文课程特点,结合语文知识教学、能力训练,以广泛的人文熏陶,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过去,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比较狭隘,往往重视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忽略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一基本理念。因而,出现了单纯传授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15.
王卫芳 《文教资料》2007,(13):142-145
过去,人们大多强调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往往忽略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这些年,情况虽已大有好转,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仍有不少教师对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本文明确提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既是时代、现实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强调“人文性”乃是语文课程的灵魂,并且提出了一些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具体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而“丰富的人文内涵”就包含对人的生命意识、生命价值等方面的思索与理解,而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已成为语文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本文主要就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学提出,教学不仅是学生感知、思维、记忆的认知过程,而且也是兴趣、动机、情绪等情感升华的过程。新课程改革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这是对传统教学重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继承基础上的创新。语文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在进行情感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加强情感教育的渗透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一门飞扬着作者灵性,饱含着浓郁人文特色的学科。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无不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和以往的教学大纲不同的是,新课程标准在确定语文学科为工具性的同时,首次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倡导人文性,意味着语文教学必须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阅读是语文课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审美情趣等功能,也是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而且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教师应从教学对象、教学内容、课堂实践等方面进行有意识的渗透,这有助于完成高中语文的知识积累、技能提高和思想品德教育的综合目标。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学科,发挥着传承经典人文知识、提升学生文学内涵修养的重要作用。语文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高职院校在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探索如何实现语文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不仅要求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技术的能力,同时,还要注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基于这种情况,在本文的研究分析过程中,主要对语文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可以对高职院校的语文教育,提供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