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前胜利油区埕岛油田西北区存在井网完善程度低、单井控制剩余储量大、单井油量低、采油速度低的开发问题。本文对该区块馆上段油藏展开综合调整技术政策研究,从而有效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和提高区块采收率。  相似文献   

2.
在石油资源越来越匮乏的形势下,低渗透油藏储量的开发已成为今后我国乃至全球油田开发的主题。因此,已开发的低渗透油田如何改善开发效果,未动用的低渗透储量如何尽快有效地投入开发,对保持我国石油工业持续稳定发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任海宁 《内江科技》2011,32(7):104-105
随着低渗透储层勘探储量的不断增加,近些年来,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滨南油区低渗透油藏主要为沙三段油层,属于复杂断块油藏。本文依据低渗透油藏的特点,以滨660、滨5块为代表,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结合目前的开发现状探讨了压裂工艺研究及低渗透油层损害、保护,并提出滨南油田低渗透开发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低渗透油藏在我国已探明原油地质储量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且这一比例有逐渐增加的趋势,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和石油能源的日益枯竭,低渗透油藏气驱提高采收率的开发技术吸引了大批专家学者进行研究.据有关文献,国内近年发现和未投入开发的油田主要以低渗透油田为主,约占发现储量的50%~60%,其中特低渗油藏在低渗中占60%~70%.由此可以看出,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将会是我国石油稳产和增产的重要研究课题.目前世界上已形成三次采油的四大技术系列,即化学驱、气驱、热力驱和微生物驱,其中的气驱包括CO2混相/非混相驱、空气驱、氮气驱、烃类气驱和烟道气驱等.对于低渗透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开发技术,室内实验和油田先导试验等大量研究表明,采用不同的注气方式,其开发效果也不同.它们的驱油机理、驱替类型、注入方式、提高采收率的主控影响因素、适用性、经济性和优缺点不尽相同,对其进行横向对比和深入分析具有重大科研意义和生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韦刚  黄玉欣  杨艳芬 《内江科技》2010,31(11):133-134
八面台油田青一段高台子油层和泉四段扶余油层储量资源丰富,但是这部分难采储量(低渗、低丰度、低产)开发难度大,本文在借鉴以往难采储量开发经验和教训的同时,通过在八面台油田开展有效注水试验研究,进一步深入探讨了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开发方式和开辟新的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6.
杜江 《中国科技纵横》2010,(14):132-132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工业的进步,各行业对石油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而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少,并且目前我国陆上大部分主力油田都进入了中后期开发阶段,明显表现出采出程度高、综合含水高、剩余可采储量开采速度高、递减率高等突出特点。而国内低渗透油田石油地质储量十分丰富,据初步统计,渗透率小于50×10^-3um^2的非稠油低渗透油藏中的未动用储量占全国未动用储量总数的50%以上。但是低渗透油田地质条件差、开发难度大,所以随着需求的上升研究掌握低渗透油田的规律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张承平  曾勇 《内江科技》2010,31(6):115-116
建南气田南飞三气藏由于储层渗透率低,储层具有明显的启动压力和"水锁"伤害特征,储量动用程度较低。本文针对储层特征利用水平井实施开发,同时配套适应措施增产试气工艺,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单井产能和储量动用程度,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前胜利油田共有探明未开发及控制储量区块多,储量类型以低渗透油藏、稠油油藏和滩浅海油藏为主,但是不同类型油藏未动用储量在平面上如何分布、与同类型已动用储量展布关系如何,目前都没有系统的软件能够实现。本文研制一套系统,实现不同单元、不同层位、不同油藏类型在平面上分布情况展示;通过开展已开发区块与未动用区块综合对比、统计、分析,实现优选动用,达到提高未动用储量高效动用的目的,为油田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酸处理技术具有规模小、施工方便等优越性,是一种经常采用的低渗透油藏增产措施。本文剖析酸化效果的影响因素,取得了几点认识,通过指导优化酸化措施,改善胜坨油田低渗透油藏近井地层渗流能力,取得较好的措施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长庆靖安油田是典型的整装特低渗透油田。油层渗透率低、孔吼结构复杂,开采过程中更容易堵塞,造成单井产量较低。而长6储层是靖安油田三叠系主要开发层系。为了实现增产目标,采油三厂对所管辖的靖安油田根据不同时期的油藏物性特征、堵塞机理,结合油藏开发动态特征,实施了土酸、分层酸、暂堵酸、泡沫酸、多氢酸等多种稳产增产酸化措施,形成了多元化酸化解堵液体系。通过不断对解堵液体系的评价筛选,最终形成适应于靖安长6油田的增产工艺技术。这对长庆油田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长庆靖安油田是典型的整装特低渗透油田。油层渗透率低、孔吼结构复杂,开采过程中更容易堵塞,造成单井产量较低。而长6储层是靖安油田三叠系主要开发层系。为了实现增产目标,采油三厂对所管辖的靖安油田根据不同时期的油藏物性特征、堵塞机理,结合油藏开发动态特征,实施了土酸、分层酸、暂堵酸、泡沫酸、多氢酸等多种稳产增产酸化措施,形成了多元化酸化解堵液体系。通过不断对解堵液体系的评价筛选,最终形成适应于靖安长6油田的增产工艺技术。这对长庆油田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油藏数值模拟作为油田开发的重要技术手段,在低渗透油藏开发调整、剩余油分布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针对低渗透油藏数值模拟特点,论述了历史拟合方法及侧重点,并列举了实例;对开展低渗透油田数值模拟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内江科技》2016,(2):51-52
吴仓堡油田是延长油田股份公司吴起采油厂近几年发现的大型整装油田,我们针对油区低渗透复杂油藏及恶劣的自然环境,地面集输工艺设计借鉴已建油区的成功经验,成功采用了一些新技术、新工艺,集输流程从传统单井拉油发展到双管不加热密闭集输工艺,实现了单井—增压点(接转站)—联合站的二级布站的生产方式,从而使地面投资大幅降低,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濮城油田濮85块断块油藏,由于渗透率低、原油粘度高、注水开发困难,造成油井产量下降很快,自然递减难以控制。在其它增产措施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利用CO2使原油体积膨胀、降低原油粘度和改善油与水的流度比作用,对该区块5口油井实施单井CO2吞吐技术。共注入CP2液体600m3,措施实施后全部见到增油效果,阶段累增油2500多吨,投入产出比为1:4.9。现场试验证明小断块油藏CO2单井吞吐技术具有投入低,增产效果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李燕华 《内江科技》2014,(3):123+135-123,135
<正>1油藏类型分布状况东胜公司工区分布在东风港、大芦湖、潍北等24个油田,含油面积321.2×104 km2,探明地质储量24724×10 4t。从油藏类型来看,储量资源以低渗透和稠油油藏为主,这两类油藏探明储量占总探明储量的81.4%,动用储量占总动用储量的76%,其中低渗透探明储量11226×104 t,占45.4%,动用储量5962×104t,占38.4%;稠油探明储量8908×104t,占36.0%,动用储量5825×10 4t,占37.6%。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常规原油(稀油)的大量开采及开采难度的增加,新的稠油储量不断投入开发。我国近海有大量埋藏较浅的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对于这类油藏的开发,往往伴随着大量的出砂,而适度出砂作为高效的携砂开采方式在这类油田的开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从适度出砂的基本概念出发,介绍了适度出砂的国内外应用案例,详细分析了适度出砂的增产机理、适度出砂油藏筛选标准,对比分析了出砂开采在陆上和海上油田运用的区别,并重点阐述了适度出砂确定出砂量的影响因素和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7.
高艺 《内江科技》2012,(6):118+133
近年来,随着储量品位的逐年降低,超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成为油田开发的重点。以某油田为例,通过开展"小井距井网、小水量超前注水、控制套压增产、合理流压"等开发技术政策的探讨,研究提高超低渗透储层开发效果的配套技术,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与认识。现场实践表明研究区的合理开发技术政策为:采用小井距部署井网,井排走向与最大主应力方向一致;坚持小水量、长周期的超前注水政策;采油井合理控制套压,实现短期增产。  相似文献   

18.
低渗透、特低渗透油藏,尤其是非常规油气藏的开发逐渐成为油田增产上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油田后备接替的重要资源,但储层受油藏埋深的影响,储层上覆压力增大,使储层物性变差,油井自然产能低,必须通过压裂改造后才能获得经济有效的开发。本文介绍了针对厚层砂岩、薄互层砂岩及低渗油藏重复改造常用的水力压裂工艺技术研究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彭利 《内江科技》2013,(8):62-63,85
本文针对王场油田潜43低渗透油藏各小层井网完善程度差,水驱储量控制程度低,各小层层间物性差异大,储量动用不均衡等问题,在地质再认识和油藏动态分析基础上,根据储层的沉积条件、储层构造、物性好坏、裂缝发育程度、水驱后储层参数变化规律等进行区带精细划分,以新的开发区带为单元开展油藏数值模拟,制定王场潜43中高含水期合理开发调整技术政策界限,指导油藏调整,实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通过调整改善了潜43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0.
八面河油田沙四段滩坝砂油藏分布范围广,储量规模大,以薄互层为主,储层物性较差且属于稠油,动用效果差。通过工艺地质结合,优选有利区带,运用常规低渗透油藏开发的思路,优化井网,开展工艺技术评价,实施注水开发,逐步实现了八面河油田薄层滩坝砂稠油油藏的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