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与梦     
胡菁 《同学少年》2009,(5):32-32
在我看来,爱作诗的人往往喜欢做白日梦,会做梦的人也许正是一个诗人。诗与梦是上天赐予人们的一双隐形的翅膀,能让我们在一片假想的蓝天下自由地翱翔。诗是清醒时做着的梦,梦是沉眠时诵着的诗。  相似文献   

2.
正评价诗的好坏,是不以外表是否美丽为标准的。诗歌所要传达的是一种兴发感动的作用,要有兴发感动的生命才是好诗。——叶嘉莹英国学者理查兹曾做过一个测验,让学生区别好诗和坏。一般人对著名诗人往往盲目崇拜,一见莎士比亚的名字以为是好诗,一见李白、杜甫的名字就以为是好诗,但理兹在测验时,隐去了作者的姓名。结果不少人把好诗当作  相似文献   

3.
<正>一首诗的好坏,先要看那作诗的人,是不是内心真有一种感动,是不是有他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意念。作者的"感动"决定着一首诗有没有"感发"力,使阅读诗歌的人受到心灵的震撼。《毛诗·大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就是说内心之中首先有一种感发,情动于中,然后用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这是诗歌孕育的开始。既然要"情动于中",然后"形于言",这"情动于中"是诗歌孕育出来的一个重要质素。李商隐的《锦瑟》历来被人们称道,这首诗是诗人在生命即将结束时对人生所做的一次追忆。诗写得惆  相似文献   

4.
“母亲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能使人快乐/母亲是世界上最动听的乐曲/能让人得到生命/母亲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风景/能让人陶醉”,看着这优美的诗句,你恐怕不会想到它是出自一个小学三年级孩子之手。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做一首小诗或一篇文章,对唐山市光明实验小学熊学恩老师班上的孩子来说已是很平常的事。做完诗他们还要为每首诗加上不同的色彩:赞美母亲的诗该是绿色的,像高山、像大海;赞美春蚕的诗是粉红色的,它默默的来,静静的去,是一种宁静的美。每当孩子们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想法,朗读着一首首略显稚嫩的小诗时,…  相似文献   

5.
诗是用语言做媒介,画则是用线条和色彩做媒介。但一首好诗往往被人们说成是一幅画;同样一幅好的画又往往被称为是一首妙诗。然而诗与画的融合并非易事。莱辛说:“第一个对画和诗进行比较的人是一个具有精微感觉的人,他感到这两种艺术对他所发生的效果是相同的。”那么,我想用诗家之心、画家之意进行艺术创作的人,无疑也是一位具有精微  相似文献   

6.
<正>一、诗是一种生态现象诗缘情而生,随性而发,完全是一种人的自然性的体现;诗文本也就成为了语文文本中最生态的一种文本样式。规规矩矩坐在书斋里是做不出好的诗的,好的诗一定要到大自然中去,一定是情之所至,心之所感。屈原徘徊沅湘之间,行吟江泽之畔,有了《离骚》;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了《归园田居》;李白赐金放还,仗剑天涯,有了《将进酒》。人只有到自然中去成为了自然的人时,感情才是最真挚的。可以说诗的产生是一种自然现象,或者说一种生态现象。在这个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教学,越来越成为一种痛苦,尤其是诗歌教学。在诗的世界里,在飞舞的诗符和旋律中,是甘愿去作一次诗的旅行,做一个美的聆听者,还是拿出放大镜和手术刀,去作一次诗的剖析,做一个美的肢解者呢?这是一种两难的选择。感性解读,它自然酣畅,能恣意纵情在诗中,与诗融为一体,快乐着诗的快乐,忧伤着诗的忧伤,但它也失去了解读者的意志和评判力;理性解读,它严谨缜密,在形象中抽象,探寻到了本质,却流失了血  相似文献   

8.
一、如何理解价值观价值观就是价值主体,即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对客观事物价值的评价标准、价值排序的准则和价值取向的原则。每个人经常在用不同价值标准进行着价值判断、价值排序和价值选择,一事当前需要应对时,首先看价值评价标准是什么,真善美还是假恶丑。然后决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什么最重要,什么次要,这是价值排序,然后是采取行动,这是价值取向。我们时刻都面临着这种价值的选择。过去有一首诗,大家把它理解了,就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第48回写香菱要学做诗,拜林黛玉为师,黛玉并不给她讲如何去做诗,而是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次之再把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百二十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做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庚、鲍等人的一看……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香菱按照黛玉的指导,读得很认真。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等诗句,无不细心揣摩、反复体味、熟读成诵。有了这番底子后,香菱便学着做诗。果然,半年时间不到,香菱的诗就做得“不但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和闻一多二人在对待作诗的态度上截然不同。郭沫若作诗,主张“写”;闻一多作诗,则主张“做”。“写”和“做”在这里各自具有着其特殊的含义。“写”就是郭沫若所说的“自然流露”;而“做”则强调艺术上的加工追求。郭沫若为强调“诗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的时候”,他说“诗人的心境譬如一湾清澄的海水,没有风的时候,便静止着像一张明镜,宇宙万汇的印象都活动在里面。”那“大波大浪的洪涛便成为‘雄浑’的诗,便成为屈子的《离骚》,蔡文姬的《胡茄十八拍》……小波小浪的涟漪便成为‘冲淡’的诗,便成为周代的《国风》,王维…  相似文献   

11.
当下的诗坛的确有太多让人哭笑不得的热闹: 一个做诗软件,亦称"做诗机",在网上广为流传,置换不同的字、词,就会有不同的"新诗"面世;  相似文献   

12.
诗意的生活     
诗几乎可以表达人类生活的所有情感。人类离不开诗,也从来没有离开过诗。汶川地震时,人们最深刻的情感是用诗歌表达出来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哼唱的流行歌曲也都是诗。诗歌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流泪,让我们升华。其实每一个人心中都为诗留着一片圣地,只不过随着岁月的流逝,  相似文献   

13.
黄雅苓 《班主任》2013,(10):23-23
学生的名字寄托着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深切期望。老师在撰写评语时,如果巧妙借用学生的名字做些文章,点评学生的性格、特长、学校表现,表达对他们的鼓励、期望与祝福,更能够打动人心,激人上进。1.嵌入诗词,以诗励志宇宁——鸿鹄高飞万"宇宁"。鸿鹄是古人对天鹅的称呼,象征着理想与追求。记得你说过:"爱玩会玩也是一种优  相似文献   

14.
刊首语     
《作文大王》2010,(12):F0002-F0002
我叫李婉平,是个机灵的小姑娘。有一回,我独年历一人在家做功课。做着做着,一道数学题把我难住了,想了很久也没办法。正想放弃时,  相似文献   

15.
郭沫若和闻一多二人在对待作诗的态度上截然不同。郭沫若作诗,主张“写”;闻一多作诗,则主张“做”。“写”和“做”在这里各自具有着其特殊的含义。“写”就是郭沫若所说的“自然流露”;而“做”则强调艺术上的加工追求。郭沫若为强调“诗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的时候”,他说“诗人的心境譬如一湾清澄的海水,没有风的时候,便静止着像一张明镜,宇宙万汇的印象都活动在里面。”那“大波大浪的洪涛便成为‘雄浑’的诗,便成为屈子的《离骚》,蔡文姬的《胡茄十八拍》……小波小浪的涟漪便成为‘冲淡’的诗。  相似文献   

16.
在这个“非诗”的年代里 ,似乎人人都谈经济 ,个个都想金钱。其实 ,“贫穷”的诗歌周围还是聚拢了那么多的人。细察之下 ,圈里圈外也是色彩纷呈 ,什么样的人都有。单就写诗的来说 ,大约可以分成这么几类 :有诗做得专业做得响 ,人却做得极偏狭的 ;有诗写得不怎么“在行” ,做人却极体贴极温存的 ;诗和人都好的 ,极少见 ;人与诗俱差的 ,没遇见。后两类不表 ,单说前两类。台湾诗人向明主张 :“尊敬每一位诗的创作者” ,“只在诗艺上竞争”。我很赞成这个观点。如果有人自以为诗写得好 ,便鄙视而不是尊敬旁人 ,他的东西再好 ,我也很难看得进去。…  相似文献   

17.
平凡地走过     
一个个平凡的人,谱写一首首平凡的诗,而这些平凡的诗里,却演绎着一段段不平凡的人生。  相似文献   

18.
《诗·周颂·噫嘻》一诗,有“率时农夫,播厥百谷”一句。其中“率”字,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朱东润先生的《文选》都释做“率领”,《诗经全译》、《诗经今注》等也都如此注释,这似乎已成了定论。如按此论,这首诗的意思就应是:“成王既已把他的诚敬之心向上帝表示,率领着这些农夫播种百谷。大大地开发你们所有的全部三十三方里的私田,服从地从事耕作吧,二人并耕,万众努力。”(依王力《古代汉语》)这  相似文献   

19.
顾文艳 《教师博览》2023,(11):26-27
<正>谢尔大叔来了这几日,谢尔大叔住进了我们的课堂,我们朗读谢尔的诗,赏析谢尔的诗,创作有“谢尔风格”的诗。二年级时,我就给孩子们读过谢尔的诗,还记得那时给他们读诗时的情形:我捧着诗集站在讲台前,小小的他们一个个仰着脖子看着我,听着、笑着,笑着、听着……我和孩子们讨论组织谢尔诗歌节需要做哪些准备。孩子们一边讨论,我一边板书,他们再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要参加的项目组。  相似文献   

20.
宋朝大诗人陆游在给他的儿子传授写诗的经验时,在一首诗中写道:“功夫在诗外”,意指学习做诗不能就诗学诗,而应把工夫下在掌握渊博的知识、参加社会实践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