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称呼语一般是单独使用的、有定的,但称呼语周其所体现出来的人际关系温度计的作用,又使得它最富有创造性、最具灵活性。在这方面,"我的 称呼语"就表现出了一些颇耐人寻味的特点,它在具体的人际交往中体现了4种类型的语用含义:彰显自我、讨好对方;责备与撮哄兼具;赞扬、套近乎;厌烦、埋怨。  相似文献   

2.
在言语交际中,称呼语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称呼语的选择充分地体现了交际双方的地位和关系。称呼语的改变可以体现说话双方情感、亲疏关系等方面的变化,同时,人际关系的改变也体现在称呼语的改变上。人际关系和称呼语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讨论人际关系发展的五个阶段中,说话者双方称呼语的演变,以揭示称呼语背后所隐藏的人际关系变化及交际双方的身份特征。  相似文献   

3.
称呼是谈话者之间对相互关系的语言表述。遵循称呼规则选择称呼能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但称呼语码的选择有时会明显地违背称呼规则,谓之称呼的有标记语码转换。它是理性的,而不是随意的。在称呼有标记语码转换过程中,发话者借助于称呼的有标记意义,来体现其在交际过程中的社会心理动机,诸如表达短暂态度、改变权势、社会联结关系、表示讽刺等。  相似文献   

4.
称呼语变换的语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称呼语是交际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言语交际中的许多意义 ,往往是通过称呼表达出来的。它的变换体现了说话双方感情、亲疏关系等方面的变化 ,有其丰富的语用含义。恰当的称呼语有助于人们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5.
称呼语作为一个简短而又敏感的语项最能反映交际双方包括权势和社会距离、身份和地位等各种关系,因而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选择恰当的称呼语是说话者社会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汉英社会称呼语的对比研究,探讨了制约称呼语选择的因素,它不仅有利于人们了解文化的差异,也有利于教学中改善针对称呼语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6.
称呼语是说话人对人际社会角色关系的指示语和交往心态的定势语。它既可以作为双方交谈的起始语,又可以作为交谈过程中的调节语和话题转换语。称呼语是人们言语交际中使用最广泛、最频繁的一种语言形式。我们汉民族有几千年悠久的文明史,在人际交往中,历来都很重视称呼语的使用,用称呼语合宜地表示自己和交谈对方在人际关系中的位置,用称呼语鲜明表示自己对于交际对象所持的态度。由于世世代代的继承与发展,现在,我们已建  相似文献   

7.
称呼语是人际交往中双方关系的重要体现.一方面反映了交际双方的角色、身份、社会地位和亲疏程度;另一方面反映了说话者对受话者的思想感情.因此,称呼语是表达人际意义的重要资源,在体现交际双方互动、协商交际双方关系及表达个人态度和评价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鲍辉 《林区教学》2014,(4):53-54
称呼语是日常交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日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其称呼语的使用也有很大差异。所以在中日异文化交流中称呼语的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中日称呼语使用的异同能够反映出汉日两个不同民族在不同文化影响下语言所体现出的变化。因此主要从亲属称呼语,夫妻称呼语以及社会称呼语这几个方面来比较其异同,并从中分析不同文化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浅谈称呼语     
恰当使用称呼语是社交活动中首要的礼仪,称呼语可按不同划类标准分出若干不同的类,称呼语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一些常用称呼语的语义和色彩等的变化上,选择运用称呼语有多方面条件制约,最主要的是根据不同语境选用恰当的称呼语。  相似文献   

10.
亲属称呼语反映了人们的血缘或婚姻关系,它是以本人为轴心来确定亲属与本人关系的标志,是由历代婚姻所构成的男女双方亲族关系的排列次序结构而形成的。汉语亲属称呼语种类繁多、丰富、独特,反映了汉民族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宗法伦理观念,同时也体现着中华民族重合,视天下为一家的儒家思想。英语亲属称呼语简洁、明了,是英美民族重个体、讲平等、赞赏独立意识的反映。文章主要对比了汉英日常生活中对亲属(长辈、平辈和晚辈)的称呼语的差异并从跨文化的角度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以促进对英汉称呼语的了解和跨文化的顺利交流。  相似文献   

11.
令留学生头疼的称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称呼和称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称呼就是当面招呼用的表示彼此关系名称的词语 ;称谓语则是对他人介绍 ,表示身份的词语。人类社会是一定的人类文化发展阶段的组织形态 ,称谓总是特定文化的产物 ,是人际关系的文化符号。称呼语就是这种特定文化的反映。称呼语中包含的文化意蕴 ,不仅体现在家庭成员之间 ,也反映在这个家庭的社会关系中 ,而且还体现在各种行业之间。研究称呼语所包含的丰富的语义内容 ,可以了解称谓传承文化的功能 ,帮助留学生透视一定社会的文化制度、文化风貌和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2.
语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仅仅有传递信息的作用,而且我们还可以通过语言和他人建立和保持一定的社会关系。称呼语能体现人们之间的社会角色关系,与语言的人际功能密切相关。本文从称呼语的历史由来和理论基础入手,通过分析称呼语的人际关系和使用中所体现的亲疏关系,揭示称呼语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同志"称呼语的语义功能与语用条件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下半叶中国大陆语言交际中,"同志"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称呼语,它不仅是政治语言中最常见的一个称呼语,同时也一直被认为是大陆社会人群最合适的泛尊称.但随着社会的变化,"同志"的语义和语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政治语言中,除了正式场合,"同志"已经不能简单地被视为"同一政党成员的互称";而作为泛尊称,它也正日益被另一些称呼所替代,这些称呼语或为传统西式称呼语的复活(如"先生"小姐"),或为专指性称呼语的泛化(如"师傅"、"老师"、"老板").这不但是由于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思想文明意识变化的一个表征.  相似文献   

14.
如何称呼他人,是一门学问,从中体现着家族亲缘关系和社会交际关系。人际关系与言语交际关系密切,这在称呼语中有着鲜明的体现。本以人际关系为坐标,借鉴社会语言学的方法和曹禺名《雷雨》中称呼语的精巧运用,探讨称呼语的结构特点和交际功能,借以探索称呼语与人际关系的联系及其规律。  相似文献   

15.
如何选择恰当的称呼语是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通过对英汉称呼语的比较分析 ,探讨这两种语言中称呼语的使用差异 ,指出正确使用称呼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  一、语言与称呼语  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 ,“称呼”是当面招呼用的表示彼此关系的名称。如汉语中的“同志”、“哥哥” ;英语中的“mother”、“madam”等。在语言交往过程中 ,称呼语是使用最广泛的词语 ,往往是传递给对方的第一个信息。不同的称呼不仅反映了交谈双方的身分角色、社会地位和亲疏程度 ,而且实现了交际双方的感情交流。因此 ,如何根据讲…  相似文献   

16.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提出的一种新理论,它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为研究语言、交际和文化之间的演变提供了新视角。称呼语是言语交际中用来称呼讲话者和受话者的词语,同时体现出参与双方的社会地位,是我们社交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由于受各种媒体或外国强势文化等的影响,我们汉语的称呼语出现了复制、模仿或变异等模因现象。  相似文献   

17.
语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仅仅有传递信息的作用,而且我们还可以通过语言和他人建立和保持一定的社会关系.称呼语能体现人们之间的社会角色关系,与语言的人际功能密切相关.本文从称呼语的历史由来和理论基础入手,通过分析称呼语的人际关系和使用中所体现的亲疏关系,揭示称呼语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称呼语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是语言交际的重要部分.文章结合奥斯丁的言语行为理论,对称呼语的言外行为进行分析,研究称呼语的转换与相应的言外行为的关系,并讨论语境对称呼语言外行为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称呼语的言外行为表现为指令类和表达类.语境和称呼语的关系密不可分,语境影响称呼语的选择和使用,而称呼语的各种言外行为也要在不同的语境中才能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9.
从英汉称呼的渗透看中国文化的西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称呼语是人们招呼用的表示彼此关系的名称,它是展现各民族文化内涵的一扇窗口,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在社会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各民族的文化往往互相影响,而传统的中国文化也受到了西方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体现出自由、个性及平等的观点,这些影响也同样反映在了称呼语中。  相似文献   

20.
对比了中西方夫妻在古今称呼语上的异同,认为其夫妻称呼语的变化反映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改变。即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国家,不同时期夫妻的称呼语,不但能体现当时的社会结构,还能表现夫妻在当时的社会地位、从属关系以及家庭责任等多方面深层次的内容。在逐一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的时代背景,讨论中西方夫妻称呼语异同存在的原因,从而进一步了解各国语言和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