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社交退缩行为影响儿童中后期的心理适应。社交退缩一般分为安静退缩、活跃退缩和焦虑退缩三类。社交退缩的干预主要沿着三个方向:儿童的社会技能训练、儿童的社会认知干预和改善儿童的同伴关系。  相似文献   

2.
孙铃 《教育导刊》2006,(11):63-63
同伴交往是儿童学习社会技能的重要背景。发展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儿童期缺乏社会交往是成长中的危险因素,社交退缩被看作儿童的消极行为表现。然而,很多临床研究者认为社交退缩只是儿童暂时的行为表现,能够自行调节,不需要特殊干预。社交退缩指交往场合中,儿童不跟其他人交往,独自一个人的行为表现。随着研究的深入,社交退缩行为逐渐被看作复杂多维的现象,至少存在三种不同的退缩行为表现:抑制行为,指儿童的无所事事和观望行为,反映了儿童气质上的羞怯、抑制,既希望又害怕接近同伴的动机冲突;安静退缩,指儿童单独进行安静地探索或建构性游戏,…  相似文献   

3.
研究者采用两种方法研究社交退缩儿童的社会信息加工特点,发现不同类型的社交退缩儿童的社会信息加工有不同,和正常儿童有区别,且受到性别、同伴关系、情绪的影响。根据已有的研究提出了方法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社会退缩是在社会情境下儿童独自游戏或独处的行为。国外有关研究表明社会退缩至少有三种亚型.其文化差异和性别差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对社会退缩的干预需要实现预防和干预的统一,在培养儿童社交技能的基础上.重视相应生态社会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儿童的行为问题在近几年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儿童社交的退缩行为属于较为严重的儿童行为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矫正和预防学龄前儿童社交退缩行为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热门话题,那么采取何种方法可以让学龄前儿童在娱乐、自然、不受束缚的状态下使儿童社交问题消失、退化成为学龄前儿童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议题。人们发现体育游戏对于矫正学龄前儿童社交退缩行为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社会退缩儿童不能或不愿与同伴发起和进行有效的互动,缺少社交行为。表现为自我行动能力差、对物的兴趣大于对人的兴趣、交往策略欠缺、容易被拒绝等。这种独自状态给社会退缩儿童的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须要采取完善自我能力结构、进行积极的行为矫正、加强社交策略培养、引导儿童融入交往环境、改善各种人际关系等应对策略,帮助退缩儿童积极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7.
社交退缩是指在交往场合中,独自一人,不与他人交往的行为表现,社交退缩现象在社会中已普遍存在。本文从社交退缩的含义、分型、影响因素、国内已有研究等角度出发,总结国内社交退缩实证研究现状,并提出以后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8.
社交退缩已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儿童行为问题研究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并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文章首先阐述了社交退缩的界定、亚类型,并从社交地位、友谊和社会信息加工几个方面对退缩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特征进行了述评,最后,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儿童期社交退缩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包括以下内容:社交退缩的概念、类型、研究方法、影响因素、社交退缩的性别差异及干预研究等,并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不同的方法,以期促进社交退缩儿童青少年的同伴交往。结合相关实证研究,本文对4种主要的干预方法,即社会技能训练、同伴介入法、自我管理策略和认知行为疗法进行了概括性的介绍。基于对已有研究的分析,本文提出了对未来研究的4点展望:(1)干预方法应结合对社交退缩类型的分析;(2)注重对干预效果社会意义的评估;(3)注重对认知因素的调节;(4)强调同伴、教师和父母的介入。  相似文献   

11.
儿童社交退缩性行为对儿童人格发展危害甚大。针对其特征采用优化交往空间、情感情绪诊疗、行为模式专训、人际关系认知等方法,可以有效矫正儿童社交退缩性行为。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心理分析的视角理解儿童的社交退缩行为,提出社交退缩行为源于儿童内在的安全感、信任感、爱和归属感、自主感和自尊等心理需求的缺失.只有当儿童内在的心灵获得了滋养、修复和疗愈,才能主动向外和他人发展人际关系.适宜、有效的干预方法主要包括:一是创设安全、自由、受保护的空间,二是创造儿童独自玩的条件和机会,三是与儿童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教育者持有包容和接纳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儿童社会退缩干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干预的内容和策略两个方面梳理了儿童社会退缩干预研究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干预研究存在针对性差和概化迁移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据此作者认为干预研究应注意:(1)及时了解并反映儿童社会退缩病因学和行为特点研究所取得的进展,(2)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和认知特点等中介变量,(3)将儿童行为改变与环境的重建结合起来,(4)充分发挥干预的重要代理人,如研究者、教师、同伴和家长的作用,(5)在判断干预效果时,重视社会效度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为了矫正学龄前儿童的社交退缩行为,我国幼儿教育领域需要一套符合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特征的应对方案,并且应使学龄前儿童适应该种教学方案,使学龄前儿童在潜移默化中矫正社交退缩行为,消除与社会接触的紧张感。经过调查,体育游戏是一类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的研究,是在基于学龄前儿童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并能帮助教育工作者理清教学脉络。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社会退缩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退缩行为是儿童身上常见的一种孤僻行为,小学生的社会退缩行为影响到个体的社会化进程和身心健康,并且可能影响到儿童将来的幸福。这种行为的产生,一方面因为儿童本身具有抑郁型气质;另一方面客观存在不良家庭关系和亲子关系、不良教学方式和师生关系,以及存在同伴拒绝、同伴欺侮等不良行为。解决策略主要有改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训练并提高社交技能。  相似文献   

16.
社交退缩是脑瘫儿童常见心理与行为障碍,为改善脑瘫儿童的社交退缩心理及行为,可从全面调查、掌握儿童基本情况入手,深入分析其产生原因与行为机制,采取自然情境教学法和同伴介入法等策略,培养其独立性与自信心,并适时鼓励、及时强化、逐步提升其参与社交的兴趣与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常常表现出社会退缩行为,如胆小、害羞、孤独和不与人交往等。社会退缩行为对学生的学习、身心健康发展都有负面作用。产生社会退缩行为的原因主要有重要他人态度、个体身心因素和环境因素三个方面。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随班就读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教育对策和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学界以往关于社交退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群体,而大学生群体作为未来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至关重要,因此,部分学者开始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大学生群体。文章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个体—情境交互理论为基础构建多维度研究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能力社会比较与社交回避的回归系数为-0.10,且在5%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观点社会比较与社交回避的回归系数为-0.21,且在10%显著性水平下显著。研究结论:社会比较对社交退缩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社会比较对自我概念清晰性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自我概念清晰性可能在社会比较和社交退缩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关系型自我构念在自我概念清晰性的作用路径中发挥着调节作用。由此可见,学生阶段为产生社交退缩行为的高发期,重视并关注大学生产生退缩行为的作用机制,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929名3-5年级的小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探讨小学中高年级社交退缩亚类型儿童的同伴关系特征.结果表明:(1)退缩儿童的同伴关系存在性别差异,退缩女孩的同伴关系发展状况优于退缩男孩;(2)安静退缩儿童的同伴关系发展状况在各种退缩类型儿童中发展最好,而活跃退缩儿童和混合退缩儿童同伴关系较差;(3)退缩儿童的友伴存在更多的退缩行为,更容易遭到同伴拒绝,但退缩儿童的友伴比退缩儿童受到同伴更多欢迎.  相似文献   

20.
刘伟 《考试周刊》2011,(92):215-216
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儿童社会性退缩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儿童社会性退缩的概念、研究方法、类型、影响因素及儿童社会性退缩的干预研究,并针对目前研究的薄弱环节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