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上,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致使学生的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从而导致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不断销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构建崭新的学习方式,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以这一精神为指导,《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正式作为一个教学理念被提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一般认为,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的基本内涵是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但长期以来,学习方式以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  相似文献   

3.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是其三个基本维度。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之上,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单一的、他主的和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  相似文献   

4.
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从人性的角度讲 ,人是主体性与客体性、能动性与受动性、独立性与依赖性的双重统一体。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与依赖性上 ,从而导致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消逝。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被动性的学习状态 ,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 ,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 ,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 ,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  相似文献   

5.
现在的英语课堂教学往往还是沿用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使活生生的语言的学习变成了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技校学生学习较为被动,课堂教学往往千篇一律,主要以学生被动接受书本知识为主要特征,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般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态度的养成。教师要想让学生学好专业课,掌握好专业课知识,必须在授课前设计出好的方案,上课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热爱学习,自觉、主动地投入到专业课学习之中去,这样,学习才能奏效。反之,则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7.
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弘扬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而现存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学生素质提高的一大障碍,因此,科学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改的重要任务。一、正确认识转变学习方式的意义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学习方式有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长期以来我们过多依赖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它使学生处于一种相对单一、被动的学习状态。这种被动的、接受的、封闭的学习方式其实就是把书本知识的学习变成一个记忆的过程,学生虽然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却表现得能力低下、无所适从。这不是我…  相似文献   

9.
学习方式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大多数学者认为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学习方式反映了学生在完成认知任务时的思维水平。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被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它以被动接受性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张婕 《吉林教育》2006,(10):42-42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为教师所深谙。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就是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使学生的学习具有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须要正确的方法的指导,需要我们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为此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究。一、注重培养预习能力——从“一点”开始学会确立学习目标确立学习目标,是自主学习的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