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上海报业竞争的三个阶段观察近20年来上海报纸的发展之路,笔者把报业竞争的过程划分为“温和竞争”、“局部竞争”和“全面竞争”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书讯与书评     
《竞争时代的报纸策略》出版本刊讯《竞争时代的报纸策略》最近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近年来,中国报业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报纸大战不断升级。《竞争时代的报纸策略》一书以国内外报业发展历史为背景,梳理中国报业市场现状,对中国报业竞争趋势做出分析。该书尤其注重理论的前瞻性、内容的可读性以及研究的可操作性,通过对欧美报业发达国家及我国大陆、港、台大量成功报纸的案例分析,从读者、内容、发行、广告、价格、品牌、人才等报纸产业链条各环节入手,论述了当前我国报业的竞争态势及可能采取的对策。该书是复旦“光华”新闻传播学青年学…  相似文献   

3.
孙斌华 《今传媒》2004,(6):18-19
2003年9月,一张以追求纯粹的新闻为理念的报纸开始切入上海报业市场,为上海市民提供了一份丰富的新闻“早餐”。她追求“新闻、新闻还是新闻”的理念,“严肃、负责、大气、主流”的风格,着眼于打造“上海最好的报纸”。这就是2003年9月18日呱呱坠地的新《青年报》,她的啼哭声划破了上海报业的那份寂静,也搅动了上海的报业市场。今年9月,在上海文锦大厦11楼,《青年报》执行副总编辑郭煊向笔者阐释了这份理念背后的智慧。以真正的新闻撬动上海的报业市场问:《青年报》已经改版一周年了,一年来,《青年报》在上海报业市场上站稳了脚跟,您认为这些成功从采编方面来说体现在哪些方面?答:从报纸意义上来讲,目前还不能说是非常成功,因为现在不像以前办报纸,做出来了一张报纸,市场接受了就是成功。现在的报纸成功还包括品牌是否达到了预期,采编队伍是否成熟,占有了多大的市场份额等等。当然还包括一些经营性的指标,如产值,利润等。《青年报》作为报业改革的探索者,更多诉求是通过采编队伍的调整,通过版面内容的扩张,和对新闻全新的阐释,让市场接受我们,得到市场回报。一年来,采编上的一些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整合了一支比较杂的队伍。...  相似文献   

4.
民国初年,中国民营报纸实现整体转型成为报业主流,上海城市现代化进程加速了民营报业发展,一批商业报刊抓住有利的媒介生态环境,积极操持报纸股权,实施企业化经营,并利用传播新技术和探寻差异化竞争策略加快自身发展,开拓了我国报业发展的新路.然而,上海报业市场也常被津贴痼疾、恶性竞争、格调不高等不利因素阻挠,致使民初上海报业呈现出独特的发展图景.  相似文献   

5.
王眉 《新闻界》2003,(6):15-16
近几年来,一批专门化报纸独辟蹊径,跻身综合性报纸占据主要地位的报业市场,获得了很大成功。《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体坛周报》、《环球时报》等一大批专门化报纸依靠自己独特的市场定位和竞争优势在激烈的报业市场竞争中一举成功。它们的竞争优势究竟独特在何处?一、异质化使之具有不可替代性。目前我国的综合性报纸之间同质化倾向严重,“传播内容中的重复性信息太多,彼此可替代性太强;而在服务方面,大家都在尽可能地方便受众,做法上也大同小异。”①专门化报纸不是在已经饱和的综合性报纸市场挤市场,而是转向“专而精”模…  相似文献   

6.
在我看来,受报业竞争愈演愈烈的形势所逼,报纸不断进行版面“扩容”(扩版)是一种大趋势。一般认为,报纸的新闻表达形式、新闻价值取向和报纸的体制改革属于报纸的“内部革命”,而报纸的版面“扩容”属于报纸的“外向性”竞争。版面“扩容”即通俗所言之“扩版”有三种形式:一是增加报纸  相似文献   

7.
现在报业市场竞争激烈,这是不争的事实。既然是竞争,就会涉及重新审视各自报纸的定位以及竞争导向等问题。有的报纸提出在竞争中要重视报纸的“市场导向”,认为报纸的转型,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即关注市场的需求并努力满足之,同时以市场表现作为衡量竞争成败的标准。这  相似文献   

8.
7月1日 ,素来以竞争激烈而闻名于中国新闻界的成都报业 ,在硝烟弥漫的“战火”中又杀出一支生力军———《成都日报》正式出版。整治市场调整结构其实 ,早在5月20日 ,成都就爆出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 :在成都市拥有不少读者的《蜀报》和《商务早报》与读者告别。《蜀报》在其头版刊登的公告中称 :根据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结构调整的要求 ,本报决定停止出版。报纸停办后 ,原订户可选择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所属的《华西都市报》、《天府早报》等其中的一种报纸 ,由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发行人员负责投递到户。同日 ,《商务早报》也在一版显要位置刊登…  相似文献   

9.
陈新玲 《新闻记者》2001,(12):45-46
1999年元旦 ,上海的报业市场颇为不平静。经过1998年11月19日和26日两次试刊后 ,中国第一张一日三刊、早午晚滚动出版的报纸新《新闻报》在这一天正式创刊 ,在强调服务性和市民性的基础上 ,增加了信息量和可读性 ,受到读者的普遍青睐 ,当天三刊的总印数达511280份。创办两年多以来 ,《新闻晨报》和《新闻晚报》的发行量日见增长 ,作为上海第一张早报 ,《新闻晨报》的出现 ,无疑填补了上海报业市场的一个空白 ,并由此给读者带来了一个更为明确的“晨报”概念。晨报应运而生近几年来 ,都市报、新闻报(多为新闻性周刊)和…  相似文献   

10.
《半岛晨报》是辽宁日报报业集团创办的一张子报,创办3年,发行量就达30万份,广告收入近亿元。一张新报纸的成功在版面上必须做到“新”、“细”、“画”。 一、围绕“新”字,不断变换,创造新鲜感。 新闻以新为贵。围绕“新”字做文章,不断追求新意是都市报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报业竞争日趋激烈,家家报纸花样百出,创新成了大家抢占市场的有力武器。《半岛晨报》独辟蹊径,做足自己的“新”字文章。  相似文献   

11.
2002年11月1日,原定于9月中旬面世因某些原因推迟的《外滩画报》“创刊号”终于摆上了上海街头的各大报亭、报摊。这份瞄准上海地区报业市场空白的新闻周报,将撬动上海报业竞争。这个4开48版的“新面孔”聘请了《南方周末》等国内其他强势媒体的采编人员,试图大展身手,在管理体制上、内容定位上有着独到之处。但是《外滩画报》最终能否在报业市场中站稳脚跟还需要读者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的国内报业竞技场,“马太效应”日益显著。处于第一集团的报纸发行、广告日趋成熟,2000年,我国报纸广告经营额达135亿元,前6家占了整个报业广告市场份额的1/3,其发行量均过百万;与此同时,处于第二集团的报纸,市场份额却有不同程度的滑坡。 在上海,虽然《新民晚报》仍占据龙头老大的位置,但解放日报报业集团1999年创办的《新闻晨报》和《新闻晚报》于2000年6月和2001年4月分别改版,在短时间内成为上海报业市场第二梯队的领跑者。  相似文献   

13.
《燕赵都市报》在报业竞争的大潮中,锐意改革,运用“拇指定律”和“时针效应”的原理,进行区域媒体整合,创办了经营模式国际化的哑铃型报纸,以百万份的发行量占领了全省报业市场。探索出了一条省级晚报(都市报)在省内拓展品牌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4.
今年4月份以来,一向平静温和的上海报业市场频起波澜:4月9日,《新闻午报》全新改版,近千名身穿红马夹的报嫂吆喝着“好报新报,一早送到”,成为申城一景;4月21日,《新闻晨报》推出上海国际车展140版豪华特刊,此举被称为“竞争到来前的大练兵”;5月1日,《新民晚报》、《文汇报》大型读者调查正式启动;5月28日,《东方早报》试刊现身报摊,以“影响力至上”在深度报道方面做足文章;5月29日,高举“公信力至上”大旗、创办仅半年的《外滩画报》宣告改版;7月7日,《东方早报》正式创刊……本文试图对上海报业市场的竞争进行分析,从上海报业的新动向入…  相似文献   

15.
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日渐普及,深刻改变着人们的信息接受方式,使传统报业的生存空间面临严峻的市场挑战。如何展开有效的报纸形态创新,使报纸能够顺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实现传统报业品牌价值的保值和增值,已成为当前报业发展的焦点问题。《广州日报》2012年改版推出“第一纸”和“身边纸”,呈现出报纸形态创新的一些新取向。《广州日报》一年多的实践证明,有效的形态创新可以为报纸巩固已有的读者市场,重塑报纸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拓展报纸品牌增值空间,实现品牌效益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何志敏 《新闻传播》2004,(12):12-13
2003年7月7日,由上海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新华日报报业集团合资控股的《东方早报》在上海横空出世,成为撬动上海报业竞争格局的活跃因子。又,2003年11月11日,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和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合作创刊的《新京报》杀入京城,不仅使人嗅到了北京报业市场的火药味,也使人深刻体会到南方报业强劲的爆发力。这标志着,国内报业市场的新一轮竞争已经开始。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报业迎来了都市报的时代。都市报的崛起使原本就激烈的报业竞争更加趋于白热化,在1999年前后,新疆的都市类报业市场上,就出现了《乌鲁木齐晚报》(党报性质的都市类报纸)、《新疆都市报》和《都市消费晨报》三分天下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相对平静的上海报业市场在2003年走到了一个转折点上,来自不同背景的报纸相继在这一年改版或创刊,并给报业竞争描画出一幅新的图景。 4月9日,《新闻午报》改版。这张原来是作为解放日报集团《新闻报》系列之一的报纸,自创刊以来,归属几经迁改,但始终没能形成鲜明特色,处于市场的边缘地位。这次改版,不仅版数大幅度增加,由原来的8版扩为32版,而且纸张上也标新立异,比通常的4开报纸要短6厘米。改版后的《新闻午报》目标读者群定为30岁左右的都市女性,内容定位为文化生活日报,除了提供诸如娱乐、体育、美食、时尚等方  相似文献   

19.
一向波澜不兴的上海报业市场近日动作频频:4月9日,《新闻午报》全面改版,定位“专门为女性阅读的报纸”,近千名身穿红马夹、头戴小红帽的报童报嫂吆喝着“好报新报,一早送到”,成为申城一景;4月21日,《新闻晨报》推出上海国际车展“140版豪华特刊”,业内人士称此举为“竞争到来前的大练兵”;5月28日,《东方早报》试刊现身报摊,对开48版、定价1元,以“影响力至上”,在深度报道方面做足文章;5月29日,定位为“长三角地区最有影响力周报”、创办仅半年的《外滩画报》全新改版。一切都意味着,上海报业将掀起一场竞争风暴。  相似文献   

20.
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体现“三特”,即报纸的“时代特征、地方特点、晚报特色”,是春城晚报20多年来的立身之本、发展之本,也是今天的晚报面对都市报类报刊激烈竞争的生存之本。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在我们的报纸已进入多版化、彩色化的时代,如何以发展、改革的眼光看待“三特”,如何以创新的形式与手段来体现“三特”。一、报业大战中对晚报“三特”的再认识1.凸现自身特点,实行错位竞争。在昆明的报业零售市场,有这样一种现象:一元钱买3份报纸,尽管这3份报纸可能从所登新闻到版式都大同小异。这种情况始于1998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