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闻前哨》2012,(4):7-7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陈力丹、孙江波在《2011年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上指出,2011年的新闻传播学研究基础渐厚,但理论创新有待加强。文中对本刊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给予充分肯定。指出:《新闻前哨》发表涉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发展的事件、人物、观点的小型考证文章21篇,这种深化研究在学术上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新闻、文学真实性之比较丁柏铨编者按:关于新闻真实性问题,本刊发表过许多研讨的文章。丁柏铨教授这篇《新闻与文学真实性之比较》则从另一个视角阐述了他的看法。新闻的真实性问题,恐怕是个永恒的话题,只要新闻事业在运行着,便有一个真实性的问题。而对新闻真实性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对北京、广州和深圳三地从事妇女新闻采访或决定妇女新闻能否发表的25名记者编辑所做的深度访谈为数据,通过对我国妇女新闻生产的分析,试图展现我国新闻生产的影响机制。文章从个体新闻从业人员的意识、媒体组织的常规和体制情境三个层面入手,论述了这三个层面对新闻生产的影响。在社会变革和媒体转型的背景下,本文试图回答:哪些因素推动了新闻生产的转型?这些因素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它们带来了哪些后果?虽然针对新闻生产的挑战因素经常出现,但是新闻生产基本上还是一个常规起主导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复旦大学新闻系成立于1929年,今年是它的60周年纪念。为推动新闻教育改革,复旦新闻学院拟于“系庆”之际,组织一次新闻教育改革的研讨会。本刊将陆续发表有关新闻教育的文章。  相似文献   

5.
刘惠文博士对新闻信息和新闻信息传播早有研究,本刊首先后发表过他的论文《新闻信息论》(1989早第5期)和《新闻信息传播论》(1992早第11期、1993年第1期)。从本期开始分三次发表的《非新闻信息因素论》,是他写的续篇。作者在论文中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文章虽然较长,读来颇有兴味。当然,作为新闻学术研究,有些同志对这个问题可能有自己的看法,欢迎就这个问题继续研究,把重点放在研究非新闻信息因素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上,并把研究成果寄本刊发表。  相似文献   

6.
复旦大学新闻系成立于1929年,今年是它的60周年纪念。为推动新闻教育改革,复旦新闻学院拟于“系庆”之际,组织一次新闻教育改革的研讨会。本刊将陆续发表有关新闻教育的文章。  相似文献   

7.
默言 《新闻记者》2006,(2):34-34
本刊2005年第8期,发表了罗建华先生的文章《学学“希望新闻学”》。文章发表后,广东一家报业集团总编辑批示“供各采编部门记者编辑参阅”,由此引起一场讨论。有人认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在选择新闻报道内容上确实应注意有所控制与回避:也有人提出,“希望新闻”固然不错,但实施起来会不会变成“假大空”的高调宣传?同时,《岭南新闻探索》2005年第5期也转载了这篇文章,并在该刊第6期以《“希望新闻学”值得提倡吗?》为题,刊发了一组讨论文章。在此,我们摘要编发这组讨论文章,一方面希望能够开拓读者视野、启发更深入的思考:另一方面更希望提倡广东新闻界同行重视业务研究、活跃讨论空气的良好作风。[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解放军报总编辑张宗银同志年初在军报通联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个讲话从讲政治的高度和新闻改革的角度,阐述了解放军报2000年的宣传思路,对编辑部的编辑记者,部队的特约记者、特约通讯员,以及部队广大通讯员开拓报道思路、搞好新闻宣传工作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本刊今年第五期,已将张宗银同志讲话的第一部分内容摘要以本刊评论员文章予以发表,题目是:《在抓重点上下功夫——军报2000年宣传思路之一》。现将其他三部分内容一起摘要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新闻媒介如何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新闻能否商品化,如何把握社会主义新闻的本质属性及新闻改革的正确方向等问题,成了新闻界的热门话题。为了使这些问题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本刊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研究员彭朝丞撰文,谈谈他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文章将分几次发表,这期发表的是第一篇。  相似文献   

10.
罗雄 《新闻记者》2000,(2):33-34
新闻连载如今在各类报纸上已屡见不鲜。然而,对于 新闻连载的作用、效果以及发展趋势,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刊新辟“正方反方”专栏,发表两篇观点相左的文章,以期引起新闻界的思考和重视。  相似文献   

11.
赵赜 《新闻三昧》2000,(6):40-42
应读者来信要求,本刊今年从第1期起连续发表了5篇关于心理学、新闻心理学的文章,读者反映对实际工作很有帮助。根据读者意见,我们将把这一讲座继续下去。本期发表的《记者独特的思维方法》是这系列文章中的第6篇。——编者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新闻媒介如何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新闻能否商品化,如何把握社会主义新闻的本质属性及新闻改革的正确方向等问题,成了新闻界的热门话题。为了使这些问题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本刊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研究员彭朝丞撰文,谈谈他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文章将分几次发表,这期发表的是第一篇。——编者  相似文献   

13.
地方报纸如何刊登国际新闻?这是新闻改革的课题之一。本刊发表三篇不同观点的文章,供参考。国际新闻不仅能够,而且必打进地方报刊。我们《解放日扎公迪988年一年的尝试,对此深信疑了。在这一年中,本报从原来的  相似文献   

14.
编后记     
一个多月来,我国人民以万分欢欣鼓舞的心情庆祝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本刊本期也以较多的篇幅刊载了纪念这一伟大节日的文章共二十多篇,其中有我国新闻工作者(包括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等新闻单位)访问苏联的回忆录,有对苏联新闻工作的先进经验的介绍,有叙述中苏两国新闻工作者的兄弟友谊的通讯,以及其他有关的译文、史料等等。这些文章除了有的在卷首发表,有的在本刊的几个固定的专栏发表以外,还有一些发表在本期专辟的“在新闻战线上,在中苏兄弟间”一栏中。特别应该提出的是:四位在中国工作的苏联新闻工作者——雅可夫列夫同志、索罗维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本刊2002年第5期发表了刘建明先生的文章<传统新闻价值观的自我颠覆>,本期特意刊登叶育登先生撰写的探讨性文章<新闻价值≠新闻的价值--质疑〈传统新闻价值观的自我颠覆〉>.我们意在提供学术研究的宽松环境,期望学术界始终保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动活泼景象,以利对观点和问题作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新闻三昧》2008,(5):15-15
张登贵在2008年第2期《新闻实践》发表《评论写作:想好了再说》,文章认为: 新闻评论,是新闻的延伸和深化,是负有很强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功能的一种新闻文体。因此,它更应该是深思熟虑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今传媒》2009,(4)
《今传媒》是“一份用新解读传媒现象和传播行为”的新闻传媒类重点期刊。本刊创办于1992年,具有17年的悠久历史,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发表的文章多次被人大复印资料和《新华文摘》等知名文摘检索类刊物、人民网等国内知名网站转载或索引,在国内报刊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出版社、新闻传播院校、新闻网站等领域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投稿要求     
《东南传播》2010,(3):141-141
1.本刊以发表前瞻性的学理研究和来自新闻传播一线实践创新业务研究稿件为主,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文风。发表一些论题小而具体,从自身工作实践出发的研究性论文。倡导图文并茂,刊发好图片好文章。论文论题观点和统计数据材料或引用例证要新,拒绝空洞无物“大而空”的文章,  相似文献   

19.
本刊今年第7期发表两篇关于1988年新闻摄影记者“十佳”评选的争鸣文章以后,引起了不少读者的兴趣,认为这样的争论是有益的。我们欢迎读者撰文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刊第三期上,读者文晓岚在“读者点题”栏希望我们组织文章,谈谈新闻的服务性问题。本刊除在第五期发表了文效甫的《关于新闻的指导性与服务性》一文外,本期又发表了方明的《新闻转轨刍议》,既作为对读者点题的回答,又希望新闻界就新闻的转轨问题开展研究和讨论。比如: 一、新闻界要不要转轨? 二、转轨与不转轨对发挥新闻的职能作用有何影响? 三、转轨不转轨时新闻事业本身的发展有何影响? 四、转轨与否对新闻工作者的政治、思想、业务素质有何影响? 五、怎样转轨? 热诚希望大家、尤其是各新闻单位的负责同志,理论联系实际,踊跃参加讨论;欢迎转轨早的、成绩显著的新闻单位,现身说法,介绍成功的经验,或者走过的弯路。文章的形式不限,但一般不要超过三千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