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6 毫秒
1.
举世瞩目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将于9月4日在北京召开。这是联合国成员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研究决策妇女问题的大会,对于促进全世界妇女“平等、发展、和平”的进步事业,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我国新闻媒介应抓住这一极好机遇,大力宣传报道中国妇女的时代脚步,为增强世界各国对我国妇女状况的全面了解和正确估价,促进中国和世界妇女的平等参与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创造有利的舆论环境。 新中国宣告了中国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均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我国的法律保障妇女与男子具有同等的权利和地位,人格和尊严。我国政  相似文献   

2.
林红 《兰台世界》2007,(2S):66-67
在漫长的几干年历史里,中国一直实行男尊女卑,妇女始终处于男人权力和意志支配之下,缺乏基本的自主和尊严。她们没有财产权、人格权,甚至姓名权。她们更没有婚姻的自主权,只能听凭“父母之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正如自居易所说,女子一生下来就是“百年苦乐由他人”。在如此恶劣的社会环境下,古代妇女的悲惨命运可想而知,更不用说妇女中的弱势人群——寡妇,她们更加身不由己,更加丧失话语权,更加血泪斑斑。她们的再婚权利和自由被古代男权社会在思想控制和法律限制双管齐下步步剥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闻周刊》2001,(31):69-69
最近出版的《新闻周刊》亚洲版说,许多世纪以来,妾在中国都代表着财富和地位。近年来社会变动的加速破坏了传统观念,也促使“二奶”流行。在中国的商界和官场,有个流行的说法是“男人有钱就学坏,女人学坏就有钱”。  相似文献   

4.
这条消息读来饶有兴味。只是由于几处对某些要素缺乏必要的交代,使人感到有些不满足。消息说这种“妇女文字”的字形有些与甲骨文、篆书相似,有些与楷书相似。在书写甲骨文、篆字和楷体字时,男女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差别,为什么与它们近似的“妇女文字”只有妇女会写呢?消息说这种“妇女文字”记录的是当地瑶族群众使用的一种“土话”。显然,这种“土话”包括男人们也在使用。那么为什么把它记录下来之后,就只能在妇女中流行?  相似文献   

5.
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使“妇女的人身权益”问题受到格外的关注。虽然经过一个世纪的奋斗与抗争,妇女们从法律的意义上逐一获得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权利,但要在事实上达到与男子平等,却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就拿已经走出家庭并在工作中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妇女来说,“性别”仍然使她们受  相似文献   

6.
时代不同了     
传说中,女人是用男人的肋骨做成的,尽管其中传达出一种初始的不平等,但从另一方面看,也表明男女本来就是一体。而现代人把结婚也称作”结合”,就说明男人女人是家庭或社会的两条腿,缺了哪一方,事情都转不动。然而社会在变化。  相似文献   

7.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04,(5):14-14
“在华盛顿就是这样,你要不就是魔鬼,要不就是圣人,但是我们两种都不是。” 美国总统热门候选人约翰·克里的夫人特雷莎·海因茨·克里说,如果她成为美国第一夫人,她将帮助丈夫“在逆境中抬起头来,在受到过多赞扬时保持清醒”。 “放烟花是一种习俗,但习惯并不等于权利。解放前,妇女缠足也是习俗。” 一名网友谈禁放烟花。 “我们的人民需要的是食物而不是战斗机,是书籍而不是炸弹。是药品而不是导弹。”  相似文献   

8.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里有个“男人国”——石油部物探局沙漠物探队。清一色的男性公民。从1983年6月他们进入这旷古无人的“死亡之海”以来,那里从未出现过女性的影子。生活,也全然男性化了,就象塔克拉玛干本身一样,显得有些神秘莫测。谁能想到,第一次揭开这“男人国”神秘面纱的,竟是两个年青女子,两个闯进男人和风沙天地的女记者。“我要求进沙漠”1984年秋天,新疆库尔勒石油物探基地的一次会议,正在热烈讨论,谁也无暇注意到,会场角落坐着  相似文献   

9.
张宏  王景强 《青年记者》2016,(29):108-109
问题的提出 对我国近代以来“妇女解放”运动的叙事,常见“压迫一反抗”的模式.这一状况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美国明清妇女史专家高彦颐(Dorothy Ko)《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一书的出版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部著作明确采用了琼·斯科特的“社会性别”框架,作者高彦颐在绪论中开宗明义,批评“五四妇女史观”把传统社会的妇女塑造成了僵化的“受害者”的刻板形象.新的“社会性别”范式,要求把妇女解放纳入传统/现代的分析框架中,高度重视妇女本身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由此,在高彦颐等研究者的理论图景中,“社会性别”范式成为“革命范式”的替代范式.  相似文献   

10.
母系氏族社会里,男女两性婚恋同居相当自由。随着私有制的建立,为保证财产传给亲生后代,逐渐产生要求妇女保持贞操的强制措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宽松程度不一,宋、明和清朝对女人性压抑非常严厉。男人的“处女情结”和社会的“贞操”观念,可以说是对古代妇女十分普遍的一种性压  相似文献   

11.
行业动态     
妇女媒介监测网络在行动中国的妇女媒介监测网成立于1996年3月8日,旨在监测我国各种传播媒介对妇女形象的宣传报道。首都女新闻工作者认为:“1995年世妇会前,我国政府发表了本世纪最后5年《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在关于‘改善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方面,《纲要》首先要求宣传妇女与男子具有同等的人格和尊严、权利和地位,宣传富有‘四自’精神的女性,改变社会对女性歧视和偏见。”而“男女平等这个基本国策的有效实现,有赖于传媒的正确宣传。”“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及广告中,妇女对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得到了一定的…  相似文献   

12.
女性一直以来就比较关心自身形象,古人有云“男才女貌”,女性从很久以前就以武装到牙齿的态度关注自身和生活质量.在历史的变迁中审美和由此引起的消费理念变化对社会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而传统的男性则更注重内在,讲究外表的男人会被人另眼相看。  相似文献   

13.
人类自有商品交换行为以来,经济活动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媒体的出现,则使人类的经济活动必然成为其报道的重要内容之一。(一)经济新闻是新闻的一个种属。它有新闻的共性,在写作上也应遵循新闻写作的一般规律,如五个“w”等。但它也有自己的特点“,经济新闻是关于社会生产方式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是反映、服务和引导社会经济活动和人民群众经济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闻周刊》2004,(48):12-13
①参选2004年洲际小姐大赛受拒的“人造美女”杨媛成了此次大赛的嘉宾,到场时引起了现场短暂的混乱。①③22岁的哈尔滨“姑娘”刘晓晶的一句:“追求美丽不光是女人的权利,也是男人的权利”泄露了她曾是须眉的秘密。④人造美女大赛决赛吸引了国内外数百家媒体聚焦。②才艺比赛中  相似文献   

15.
沈莹 《记者摇篮》2004,(10):34-34
作为一张主要给全国女性阅读的新闻纸——《中国妇女报》,从她诞生的那天起,就吸引了太多的关注、承载了太多的希望……她恪尽职守地记录下女性尤其是中国女性生存、发展、平等的现状和未来以及女性与人类,女性与社会、女性与自然等等内容。“妇女报”中的“女”字就是该报纸的本色所在,保持了本色就有了自己的特色,也即个性。  相似文献   

16.
西德妇女:新年里,要表演妇女夺权的喜剧。许多妇女成群结队地冲进市政府大厅,闯入市长办公室,坐上市长办公椅,表示接管市长权力。还有使男人们担心的活动,是妇女们拿着剪刀在街上专门剪男人的领带,特别是漂亮的领带,拿回去钉在墙上欣赏。朝鲜妇女:新年的第一天,少女头戴一种麻制的帽子,称为“福巾”,身着带花纹的五色服装,开展荡秋千比赛。她们以树梢或树花为目标,看谁先踢到或咬到,谁就成为优胜者。阿根廷妇女:过新年时,先把一篮鲜花撒在水面上,然跳进五彩缤纷的“花海”,用瓣揉身洗“新年浴”,据说这可幸福长寿。瑞典…  相似文献   

17.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可持续发展”一词源于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给出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和危害的发展。”。可以说,这个定义是在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生存困境中形成的,是人类社会对工业革命以来粗放的甚至掠夺式的传统发展模式不断反思、面对未来重新探索的产物。它紧紧围绕人类社会未来持续发展的可能性问题,抓住了人类与自然这一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过程中的根本矛盾。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人口众多,而整体素质低下,土地广阔,但资源相对…  相似文献   

18.
随笔     
小时候,翻开家里的户口簿,我奶奶的职业栏里记录着“家务”两个字。估计有这么奢侈职业的中国妇女现在已经不多了,更不用提操持此职业的中国男人了。可是,在大洋彼岸,回家大干家务革命的男人却呈增长势态。自从1990年以来,父亲是家庭妇男的美国儿童增加了70%,达170万左右。 美国男人回家从事家务工作的大致有如下几种:一是裁员以后被迫回家的,这  相似文献   

19.
女新闻工作者怎样面对互联网的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近代社会开始的工业革命、科学技术新发明、原子时代给人类社会、人类生活带来了质的变化。但是,在这些工业技术的革命和变革中,妇女从总体来说是落伍的。 可是,当今世界的进步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即将来到的21世纪,将是由信息革命主宰的新世纪。妇女,尤其是女新闻工作者不能抓住这个机遇,就会被时代所淘汰。而经几代妇女努力和斗争所取得的成果和权益也会由此丧失。 这些话并非耸人听闻。不久前我对知名国际互联网络及新媒体创始人、女新闻工作者和网络先驱进行了网上采访,所有回答我问卷的人都指出,历史及传统为妇女学新科学新技术设置了种种障碍,但是,妇女要进步,要争取平等,就必须越过这些障碍,以便在新的世纪里有所作为。 斯特薇·高德森从南非发给我的E—mail中说:“我们妇女应该利用这个机会获取技术发展的知识并利用新技术传播我们妇女的声音。知识就是力量。如果妇女能够跟上技术的发展,她们就能为自己创造机会。如果不行,她们就要落后。”  相似文献   

20.
佟吉清 《新闻传播》2009,(10):100-100
特色,造就影响力。胡锦涛同志在致中国妇女报创刊10周年的贺信中,鼓励这份全国唯一的女性大报.“办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事实上,从1984年10月创刊那天起,妇女报便以“向社会宣传妇女,向妇女宣传社会”为宗旨,始终从女性视角出发,以传媒人应有的责任和风骨.不失时机地打造具有女性视角的新闻评论,向社会宣传妇女与男性拥有同等的人格与尊严,同等的权利与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