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赵矿  葛立雯 《西藏科技》2014,(10):71-74
文章对西藏色季拉山不同类型森林沼泽的植被和土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色季拉山森林沼泽植被类型以急尖长苞冷杉群系为主。植物物区系类型以温带分布类型为主。不同类型森林沼泽土壤的全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有机质及PH值含量均符合其它学者对西藏土壤的研究结果,但草句沼泽和灌丛沼泽的泥炭层中速效氮含量远超其它研究。不同土壤发生层次中各组分主要表现为泥炭层的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钾、有机质的含量各类型都要高于潜育层。  相似文献   

2.
大型真菌是生态系统,尤其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西藏东南部地区森林植被丰富,然而其真菌物种资源调查统计严重不足。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是食、药两用真菌大科,文章查阅文献汇总西藏地区口蘑科物种资源并对其分类学信息进行重新校订,为西藏口蘑科81个物种选拟了准确的汉语学名,修订了其生境、习性、分布及经济价值等信息,讨论了口蘑科真菌资源的保育,为研究西藏大型真菌生物多样性,开发林下资源提供了详实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大众科技》2009,(6):10-10
一支由中国、英国和法国科学家组成的科研小组近期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说,森林和其他陆地植被在中国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支由中国、英国和法国科学家组成的科研小组23日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说,森林和其他陆地植被在中国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森林是植被的主要类型之一,植被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遥感技术对森林植被类型进行分类,对森林保护、管理、恢复和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森林植被遥感分类数据源和分类方法,对我国森林植被遥感分类研究进展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目前森林植被遥感分类研究面临的困难,探析未来我国森林植被遥感分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近20年来洛宁县森林植被碳储量及动态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丁圣彦  梁国付 《资源科学》2004,26(3):105-108
森林景观格局变化是影响森林碳库储量的一个重要因子。该文利用伊洛河流域中部地区洛宁 县1983年、1999年森林植被类型图和1999年5月份的TM影像图,分析了该地区森林植被类型的面积变 化,结果显示,森林面积从1983年的56 320hm2增加到1999年的84 750hm2 。使用已经公开发表的植被碳储 存数据估算了该地区植被碳储存量的变化,森林植被碳储量由1983年1 704.18MgC增加到1999年的 2 727.6MgC,表明研究区是一个小碳汇区。  相似文献   

7.
林志强  路红亚  罗布次仁  王兴 《资源科学》2013,35(11):2318-2324
选取降水、最高气温、相对湿度、平均风速、积雪日数和雷暴日数等气象因子;高程、坡度和坡向等地理因子;植被类型和NDVI等植被因子及交通、人口、居住地等社会因子作为森林火险的4个风险因子,采用指标归一法、层次分析法和加权综合评价法对西藏地区森林火险进行了定量评价,按火险等级将全区分为低、较低、中、较高和高等5类风险区,分别占40.2%、38.5%、14.4%、5.1%和1.8%,风险等级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地理分布。最后利用2001-2012年火情监测公报的96个火点资料,对风险区划进行了评价对比,不同火险等级区的林火发生概率比为:9.8:5.7:3.0:0.2:0,区划结果能够为西藏森林火险防御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西藏面积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森林类型丰富。其中由多种松树组成的松林,在森林资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据初步统计,西藏松林面积约90万公顷,约占西藏森林总面积的14%,蓄积量为2.5亿立方米,占西藏森林总蓄积量的15%。  相似文献   

9.
《西藏科技》期刊是目前我区唯一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省级综合性科技期刊。作为西藏科研及科技管理工作中的唯一指导性刊物,在实施科教兴藏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一年里,《西藏科技》将按照国际出版标准扩版为大16开本,在原有内容基础上增加新的栏目和内容在此,我代表自治区科技厅党组和《西藏科技》编委会向《西藏科技》改、扩版表示热烈祝贺,向一直关心和支持《西藏科技》的广大科技工作者、作者和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管理的实践与建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研究中国森林植被的时空变化,该文在遥感技术与GIS技术的支持下,对中国5年来森林植被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首先通过空间分析,对森林植被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同时通过空间差异分析,流失流向分析以及重心迁移分析,对森林植被的空间变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矿山表外资源可利用性技术经济分析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中国森林植被的时空变化,该文在遥感技术与GIS技术的支持下,对中国5年来森林植被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首先通过空间分析,对森林植被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同时通过空间差异分析,流失流向分析以及重心迁移分析,对森林植被的空间变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正>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西藏科技》杂志迎来了它的第43个生日。《西藏科技》1976年作为内部资料正式创刊,当时为不定期的出版发行。1979年开始正式确定为季刊,1999年,《西藏科技》由季刊改为双月刊,2001年3月由双月刊变更为月刊。《西藏科技》是我区唯一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省级综合性科技期刊,也是西藏科研及科技管理工作的唯一指导性刊物。设有科学与管理、农牧科技、动植物研究、能源与动力、  相似文献   

13.
西藏森林资源状况及管理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西藏是我国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森林总面积1389万公顷,森林总蓄积量22.9亿立方米,林内高等植物有全区6400多(7738)种的90%,有近700种脊椎动物,全区4000昆虫的90%以上在林区都有分布。如何管理、利用好西藏森林资源是本文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1994年在美国波士顿举行的“世界地球保护年会”上,来自我国的生态学家徐凤翔教授格外引人注目。为她的发言所吸引,世界地球保护组织准备分批派出志愿者、考察者到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进行考察;哈佛大学植物博物馆收藏了徐教授用汉、藏、英三种文字出版的大型摄影画册《中国西藏山川植被》。 徐凤翔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峡  相似文献   

15.
声明     
正近日,有不法分子冒充我《西藏科技》编辑部,在网上设立"《西藏科技》杂志社网站"收稿,并收取高额版面费。现特此申明,《西藏科技》编辑部没有门户网站,唯一指定投稿邮箱为:xizangkeji@vip.163.com,地址:西藏拉萨市北京西路19号。请广大作者、读者朋友们切勿轻信网络采稿及网络代发等中介骗  相似文献   

16.
<正>2019年3月25日,由自治区科技信息研究所组织的"《西藏科技》《西藏农村科技(藏文)》期刊编委会议"在拉萨召开。会议围绕《西藏科技》《西藏农村科技(藏文)》两本刊物的发展,就影响力提升、栏目设置、稿源拓展、编辑部建设等问题作了深入探讨。自治区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白珍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气象、能源、水利、信息、医学等12个行业的25位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运用文献综述和归纳演绎等研究方法,在分析《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西藏中小学体育教学实践,针对西藏中小学所处的地域文化环境,提出应在充分利用《课程标准》内容上,充分发挥西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优势,更好地实施贯彻《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18.
略论生态系统管理的科学问题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该《专集》汇集了在“百人计划”生态系统管理学研究项目支持下,以生态系统管理的基础学过程研究为主题的部分首次公开发表的阶段性成果,包括了生态系统管理的综合理论问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农业和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植被蒸散与水资源管理、区域资源生态系统数字化方法等研究内容。此作为《生态系统管理的基础生态学过程研究专集》的序,论述了生态系统管理学研究小组近2a来研究工作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19.
遥感与GIS支持下的中国森林植被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为了研究中国森林植被的时空变化 ,该文在遥感技术与GIS技术的支持下 ,对中国近 5a来森林植被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首先通过空间分析 ,对森林植被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同时通过空间差异分析、流失流向分析以及重心迁移分析 ,对森林植被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 ,并对森林植被时空变化的机制与驱动因子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土地利用格局主要由草地、林地、未利用地和耕地为主 ,其中 ,草地面积最大 ,林地与草地在空间分布上都存在纬度、经度和垂直方向上的三度空间规律性变化 ;5a中林草地变化的总趋势是减少的 ,耕地的增加主要以减少林草地为代价的 ,5a间林地重心向西南方向迁移 4km ,草地重心向南偏西方向迁移 2 .7km ;经济发展加速、人类活动增强是导致林草地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西藏地区的科技期刊创办始于20世纪70年代,20世纪90年代逐步走向正轨,回顾过去几十年科技期刊的发展,将有助于厘清期刊发展脉络,进而助力西藏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文章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对西藏科技期刊近30年(1993年至今)的发展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主要包括6个代表性的自然科学研究期刊:《西藏医药》《西藏科技》《西藏农业科技》《西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高原农业》和《高原科学研究》。近30年来,6种刊物共发表18084篇文章,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特点可以概括为快速发展期(1993—2002年)、平台期(2003—2016年)和高质量发展期(2017年至今)。6种刊物中,以《西藏科技》和《西藏医药》发文量最大,分别占总发文量的44%和39%,这主要与创刊时间较长有关。从学科分布来看,医学类论文在过去30年发文量最大,共发表9584篇,占总发文量的52%左右,其次是农业类文章,约占18%,自然地理与生态、教育、交通信息以及科技管理方面的发文量占比较少,分别为8.83%、4.90%、4.73%和2.57%.不同学科呈现不均衡发展态势。例如,医学类发文量在快速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