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举国上下认真学习,坚决贯彻党的十二大精神,迈开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雄伟步伐的时候,我们隆重纪念无产阶级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恩逝世一百周年!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和人类社会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开拓者.他们在革命斗争实践中,批判地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不断总结实践经验,运用科学的世界观观察分析世界,创立了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系统的完整的共产主义思想理论体系,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光辉著作。全书通过对哥达纲领草案的全面剖析,在深入揭露和批判拉萨尔机会主义的理论观点和策略思想的同时,阐述了马克  相似文献   

2.
市民社会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是贯穿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的核心问题。在这一问题的牵引下,马克思论证了共产主义的逻辑必然性与历史必然性。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确立了市民社会的基础地位,并提出了“真正的民主制”这一“人类社会”的原初构型。到了《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进一步指出,人的解放是“人类社会”从市民社会中的解放。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以唯物主义的辩证法论证了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开端的共产主义。重新梳理马克思“人类社会”思想的生成逻辑与发展脉络,将为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提供理论线索,也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生成了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看待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形态所作的理论论证,是一个需要认真探讨的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理论问题。为了坚持和发展这一学说,有必要弄清楚: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对共产主义社会究竟作过哪些论述?这些论述是怎样提出来的?其中,哪些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原理,哪些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论断了哪些是马克思曾经提出来,后来又作了纠正和完善的?这将有助于我们确立对共产主义社会形态学说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4.
在《资本论》终篇研究之五,我们已经了解马克思所进行的狭义政治经济学批判。本文则旨在进一步了解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这一批判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大厦的坚固基石。马克思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根据社会生产发展的内在要求,提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若干本质规定。正是在批判的基础上展开对未来社会的科学研究,社会主义学说才彻底完成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当然,从科学的意义上看,所谓完成并不是理论的终结,而是说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历史时代,已经具有完成形态了。  相似文献   

5.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创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科学社会主义实践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到现在,也经历了70多年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在社会国家的发展遇到种种困难和干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企图使它“和平演变”的新的形势面前,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进行冷静的、科学的思考,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作为马克思主义重要组成部分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  相似文献   

6.
市场化.全球化.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各个前现代国家还在加速向市场化社会里面奔 去,里面的国家(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则还看不到走出“现代性”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前景,在这样的历史处境中,市场化、全球化、异化的关联性研究显得就是自然而且意义重要。本从把握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的批判指向出发,阐明了马克思学说中的要义在于按既定的历史观中的中所蕴含的价值理论去创造未来,把价值与客观论证相统计。一个健康的市场社会始终需要马克思对资本贪婪本性及其人的异化的批判此比较了西美尔与马克思对“货币”的哲学或化批判的不同指向,以及与人的自由个性的关系。提示了“自由与至上论”的纯经济学视界的局限性及对马克思共产主义的曲解。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运作,能否避免人的“异化”作了依据马克思的立场,且具有开放性的论证,在当今这一时代,市场经济的合法性更根本地还取决它在社会政治、法律和道德伦理上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7.
怎样看待德国古典哲学作为德国理论的革命实质,不仅是如何认识德国古典哲学的重要理论问题,也是关于“人的解放”对一切被压迫、“人是非人”的社会诉诸于革命的问题。马克思对这一革命实质曾作出深刻论断,认为德国古典哲学作为德国理论“是从坚决彻底废除宗教出发的。对宗教的批判最后归结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样一个学说,从而也归结为这样一条绝对命令:必须推翻那些使人成为受屈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①这里,马克思把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实质,看成是消灭旧制度。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形成的直接来源,有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还有探索领导革命运动的空想共产主义。然而,正如恩格斯所说,“归根到底,没有一个人比黑格尔本人对我们的帮助更大。”①“如果不是先有德国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那么……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唯一的科学社会主义,就决不可能创立。”②一般往往认为,黑格尔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其意义仅仅在于辩证法,因为他的历史观同其世界观一样,是“绝对精神”的意志再现。然而,马克思和恩格斯所以成为人类最杰出的革命理论家,正是因为他们…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并把其作为核心来阐述。这说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实质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它的实质在于阐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为无产阶级指明历史使命和实现这一使命的道路。这也正是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要“阐述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哲学的道路李士恒秋实一、马克思的理论是开放系统众所周知,德国的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而俞吾金先生的新近研究表明,要完整地揭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构架,必须把以非欧社会、尤其是东方社会为重要研...  相似文献   

11.
落焱霞  许净 《学子》2014,(3):107-107
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为理论基础,进行了对共产主义的论述。共产主义关注人的全面的自由的发展,是一种人的理想境界,而不是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马克思从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扬弃的现实道路的角度论证了共产主义的可能性,以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深刻地阐发了实现人的本质复归与全面占有、全人类的解放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2.
从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思想的产生说起,论述了共产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讲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及“科学社会主义”都是对共产主义思想的表述;指出共产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理论依据的,二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共产主义包含两个阶段,社会主义是它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是它的高级阶段。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和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两个阶段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思想,有一条重要的线索,这就是人的劳动实践活动的审美意义和人的审美本质在人的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审美是人类劳动实践活动的本质属性,人的发展就是恢复劳动实践活动的这一属性,使人的审美素质和能力得到解放与发展。这一发展的途径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消灭阶级,消除“异化劳动”,消除人的分工差别,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的这条思想线索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出发点。理清这样一条线索,对于完整而深入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思想以及从新的角度理解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列宁在《卡尔·马克思》一文中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马克思天才地继承和发展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同法国一般革命学说相连的法国社会主义”,“这些观点总起来就构成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世界各文明国家工人运动的理论和纲领”。马克思将这个理论纲领放在各国革命斗争中经受实践的检验,并在仔细考察斗争的现状中,不断发展和丰富马克思主义。他对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运动的卓越领袖H·Г·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的革命活动曾给予过极大的关注、支持与同情,并在对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分析研究中,总结出带规律性的原理,这对于指导俄国的革命,为后来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伟大胜利,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 作者谈成人高校应开设“科学社会主义”课这个问题时,认为理由有三:理由之一,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三个组成部分中科学社会主义,是哲学、政治经济学的落脚点和归宿。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全部内容,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论证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6.
学术界在讨论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理论问题时,有不少同志采用了“模式”概念,并认定现实社会主义已从一种模式发展到多种模式,或谓“社会主义模式多样化”等等。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崭新的社会制度。一百多年前,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和弊端的基础上,根据未来必将出现的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要求,曾对作为共产主义低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设想,鼓舞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以后,社会主义又从一国胜利发展到多国胜利。在此期间,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和劳动人民,在实践中对社会主义建设规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深厚的哲学底蕴;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以及科学发展观等分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提供了理论指导、奠定了理论依据或进行了理论说明;而差异论哲学、发展论哲学以及和舍论哲学则分别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哲学底蕴。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社会主义一词的词源谈起,分析了社会主义理念与启蒙运动之间的关系,阐述了种种社会主义理念之所以不能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因。就其根本原因而言,就是未能建立起自己的哲学,也就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的本质是什么”这一重大哲学难题。而马克思的重大贡献就在于,用劳动界定了人本质,从而建立起了科学社会主义。因此,社会主义理念的本质就是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社会主义学说是由空想发展到科学的。马克思、恩格斯依据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实践,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这一理论的形成过程作一探讨,无疑有助于正确理解和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也有助于理解和把握当今社会主义国家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  相似文献   

20.
经济不发达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具有历史必然性。近年来,理论界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研究成果作一综述,希望有助于此问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一、马克思、恩格斯是否提出了经济不发达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 一种意见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的确认为社会主义应首先在工业发达国家取得胜利。但是,随着社会主义运动实践的发展,马、恩也提出过经济不发达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问题。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察。首先在实践上,马、恩曾把社会主义革命的希望,从资本主义最发达的英国转移到资本主义发展远不如英国、但社会矛盾比较尖锐、无产阶级组织得较好的法国;接着又把希望寄托在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下的、经济比较落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将来临的德国,探索在德国如何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走上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再以后又对资本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