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电动力学教学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电动力学课程的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习题教学展开调查研究,为电动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黄滨 《宜宾学院学报》2003,3(4):80-80,85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基础教育领域课程改革的总要求,为适应新课改。我们必须转变我们的课堂教学现。本文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现应突出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建构、强调在问题情境中学习、强调师生的交往互动。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是课程是以实施的中心环节,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之一就在于课堂教学改革是否卓有成效,为此我们必须对过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进行深刻反思,在此基础上更好地理解新课程下教师教学行为的实质。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育技术》2015,(9):122-126
"电动力学"是四大理论物理课之一。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文章从分析学生的认知过程出发,就"电动力学"课程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网络多媒体教学等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以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要,并为课程改革提供借鉴。实践证明,该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提出踏入21世纪,新的课程改革措施相继出台,从而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研究和改革空间。特别是“研究性学习”更成为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热点、亮点和难点,为此我校成立课程领导小组和课程指导小组,提出我校的三年课程规划,第一年以“认识花都”为主题、第二年以“走近学科”为主题,并确定了“结合学校实际,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研究”作为课题组课题,采用行动研究方式进行。通过一年多实践,我们逐渐对研究性学习的性质等方面有了一个由浅入深的认识,特别是相继出台的各学科的新课程标准,促使笔者把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  相似文献   

6.
余春日 《巢湖学院学报》2007,9(3):123-125,136
讨论了高师物理专业电磁学和电动力学课程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改革现有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一些具体设想。希望为促进教学内容与教学结构的深层次改革,实现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课程改革经历了几年理论的研究与如火如茶的实践探索。其中让我们感受到了语文教学与时代接轨的勃勃生机,同时我们也看到相当部分的从教者只看到课程改革的一些表面现象.诸如我们在看一些观摩课时都是片面的强调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形式,没有体会到课程改革的精髓。这就不得不让我们进入课程改革的一个必经的阶段——反思。  相似文献   

8.
“电动力学”课程是物理本科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也是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教学中发现“电动力学”的成熟美、结构美、和谐美等特点,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促进学生学好这门课程。  相似文献   

9.
以"问题驱动教学"为基础的结构化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推进过程中,课程改革已经成为试点工作能否继续深入的关键.我们结合<现代教育思想>课程教学实践,对课程教学的各要素重新进行设计,以结构化教学为框架,问题驱动教学为基础,将知识教学和能力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新的课程教学模式,以期对课程教学改革有所促动.  相似文献   

10.
《湖北教育》2005,(7):1-1
本刊这一期推出了我省部分教坛新秀和他们撰写的在实施新课程中的感悟和体会,以及他们执教的精彩课例片断和评析。我们还约请了一些教育专家分别对这些教坛新秀的教学风格、教学特点作了精要的概括。这些教坛新秀及其教学实践。犹如课程改革百花园里采撷的朵朵花瓣,是课堂教学宝库中发掘的点点珠玉。他们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用不同的课型向我们展示了课程改革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充满智慧与灵性的教学、充满艰辛与香甜的成果。这样的课堂。不仅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更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