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们终将向我道歉———韩少功答本报记者问(摘自《中华读书报》1997年1月8日)萧夏林问:现在张颐武指责你的《马桥词典》是“从形式到内容”“全盘照搬”帕维奇的《哈扎尔辞典》,有的报纸还指责你“剽窃”和“抄袭”,这成了全国文坛的轰动新闻。事态还在进一步...  相似文献   

2.
向菲 《新闻三昧》2005,(9):14-17
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先后有两名身负命案的逃犯在我的陪同下自首,此事被各家媒体报道得沸沸扬扬,一时间,我似乎成了一名“传奇”女子。几个月来,被提问频率最高的就是两个问题,“你是如何让这两个逃犯相信你的?”,“难道你不害怕吗?”。我想,人们之所以会在这两个问题上疑惑重重,原因在于,许多人眼中辜海军和袁炳涛的第一身份是“杀人逃犯”,带着这样的“标签”,在人们眼里他们就是凶恶的、危险的、良心泯灭的、不可靠近的。而在我眼中,他们的第一身份是喜爱我节目的忠实听众,其次,他们才是“在逃犯”。因此——  相似文献   

3.
新年伊始,南方都市报重新“包装”在网上流行一时的文章《深圳,你被谁抛弃》,在半个月里连续推出《深圳,你被抛弃了吗》大型策划报道,在深圳乃至广东、全国引起巨大反响,新浪、搜狐、深圳热线等网站,凤凰卫视、《中国青年报》等媒体纷纷跟进,深圳的命运和未来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这一系列报道以深圳市长于幼军与网文作者呙中校的对话精彩落幕。缘起2002年11月16日,28岁的呙中校以“我为伊狂”为网名,分别在人民网“强国论坛”和新华网“发展论坛”上贴出了长达1.8万字的《深圳,你被谁抛弃》。这篇文章恰如一枚深…  相似文献   

4.
杨润 《新闻界》2002,(1):42
妻子下班回来,忙不迭地从小拎兜里拿出一张在本地颇有影响的报纸,严肃地对我说:“你看,报上说妻子讨厌的丈夫有五种,我对照了一下,你至少占其中四种,真不得了!”我拿过报纸,见上面《生活参谋》栏里,赫然印着一个标题:《妻子最讨厌哪几种类型的丈夫》。下面列着五条,仿佛一些法规条文。我很小心地像镜子一样逐一拿来给自己照了照,果然发现,除了“动辄骂甚至打妻子”一条外,其余如“争强好胜”、“不善揣摩爱人心理”等等,我均不折不扣地可以对号入座!我知道这“参谋”荒唐透顶,但又怕跟妻子解释不清,于是半晌后才怯怯地问…  相似文献   

5.
著名记者郭玲春曾谈到她对新闻写作的自我要求——“我要写得与别人不一样”。同样,“你写的评论写得同大家不一样,你的评论就是最好的评论”——新闻界前辈这样认为。这里所说的不一样,就是说要有新意。新闻要新,评论更要新。1999年8月,我撰写的评论《踢好“后三脚”》,在铜山日报综合新闻版头条发表后,同年8月24日的经济日报、第10期《党的生活》杂志等报刊也先后刊出。这篇评论先后5次获奖,其中一等奖两次(获徐州市好新闻一等奖,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国内工作部等四单位联合举办的征文一等奖)、二等奖3次,是当…  相似文献   

6.
我刚从基层中队调到支队报道组时,怀着对新闻报道的热望,不分昼夜地写稿。两个月时间,我竟写了100多篇稿。但一天又一天过去了,投出去的稿件都石沉大海。我整天在企盼和失望中煎熬,后来,我干脆连报纸都怕看了。一天,隔壁的张参谋对我说:“你听搞报道这一行的人说,现在是‘报社无人莫写稿’,我的大记者啊,你还是到报社去烧烧香,拜拜佛,疏通一下吧!”我将信将疑。说实在的,这以前,我也想去报社送稿,可是每次走到报社门口,不由得停下脚步,像我这样的“新兵”,人家编辑会理睬我吗?这次我一定要试试。找谁呢?前不久金华日…  相似文献   

7.
国务院批准11月8日为“记者节” 国务院日前正式批复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关于确定“记者节”具体日期的请示》,同意将每年的11月8日确定为“记者节”。 据介绍, 1949年12月 23日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颁布的《全国年节纪念日放假办法》中明确规定了“记者节”。但因当时没有确定具体日期,因此长期以来我国新闻从业人员一直没有再过记者节。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朱总理签发了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再一次明确列入了记者节。 1937年11月 8日,以范长江为首的左翼新闻工作者在沪成立…  相似文献   

8.
近日,一位我曾经多次报道过的、在全省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农民企业家,拿着一份几个月前的某大报,对我诉苦道:“这报上的假数字可把我害苦了!”不消说,这篇报道就是我写的,可“假数字”却是好心的大报编辑给“编”出来的。面对因编辑删改失误而出现的“假数字”,我亦哭笑不得。 去年12月 29日,我市第一家农民股份制企业──永州之野异蛇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大武,召集“异蛇村”的38户农民,第三次合计他们的“十五计划”。这是一条非常好的新闻,我当即在现场写下一篇970字的新闻特写《“异蛇村”农民三审“十五”计划》,…  相似文献   

9.
今年9月前后,我采写的几篇反映基层干部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稿件在人民日报连续刊登出来,分别是《县委书记与“背篓公寓”的故事》(8月29日)、《“党员形象是干出来的”》(9月2日)、《挑担稻谷谢支书》(9月5日)、《“背包警察”进山村》(9月30日)、《巴中建新村农民尽开颜》(10月7日)等。这些稿件,记者部编辑组作了精心修改,总编室在版面上作了突出处理。稿件刊出以后,编辑组和总编室的同志分别两次给我打电话,认为这些稿件“以小见大”、“可读性强”,鼓励和要求我多抓一些这样的稿件。与此同时,每…  相似文献   

10.
2000年1月8日,第13届全国 电视文艺“星光奖”颁奖暨研讨会在北京首都大酒店隆重举行。苏州电视台选送的音乐电视《月之枫桥》获得“星光奖”三等奖,这是我们苏州电视台1982年建台以来首次获此殊荣。在此之前,1999年苏州电视台选送全国的五部(件)电视文艺作品全部获奖:音乐电视《月之枫桥》、评弹MTV《莺莺操琴》获得中国广播电视学会金奖;评弹戏歌《小巷情思》、音乐电视《水乡寻梦》获银奖;电视散文《父亲与车》获铜奖。 许多朋友问我:“一个小小的苏州电视台,为什么能在全国获得这么多奖项?”我的回答是:…  相似文献   

11.
康鹏 《新闻传播》2008,(2):61-63
2007年8月16日下午,济南市天桥区北坦街道办事处新菜市街居民郑承镇给我打来电话,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今天晚上的《新闻联播》要播出我的事迹了,你到时候可别忘了收看!”说着说着,郑承镇不由感慨起来:“唉!这么多年来,不容易啊!我能有今天这一步,都多亏了你啊!”听了郑承镇的这句话,一直跟踪采访报道郑承镇达7年之久的我也不由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12.
档案的管理者和利用者对档案分类的认识是不相同的。就是这种“类”的概念以及档案利用者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规定“类”的理解,还引起了官司。这起官司发生在江苏省某市,利用者一方与当地的档案局馆关于档案的分类有很对立的冲突。这起案件的情况是在国家档案局2001年8月召开的“全国档案行政执法案例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上公开的。它涉及馆藏档案分类的部分是:2000年11月6日,陈某某第三次来到档案馆,向查档接待人员说道:我已经研究过《档案法》了,我要查的文件属于经济类档案,按《档案法…  相似文献   

13.
六七十年前大学者胡适写了一首《劝善歌》。其善,并非伦理道德之善;而是认字、识字、咬字、不念错白字;常备一部字典在手头的“善”。歌道:“少花几个钱,多卖几亩田,千万买部好字典!它跟你到天边,只要你常常请教它,包管你可以少丢几次脸!”中国的汉字太复杂,象形、指事、会意、假借等等,谁能完全识得完、记得准呢!怕是穷其一辈子也不行。现下虽然全民族的文化文字水准都在提高,但错别字现象依然存在,近年且愈发严重。比方,企业精减“冗员”,我听过很多人在读它的时候都念“沉员”。这也难怪,“沉”字大家都熟嘛!在字典大…  相似文献   

14.
常常听到许多通讯员感叹新闻点子难找,其实,只要我们善于捕捉新闻信息,勤于思考,就能发掘到好的新闻素材。1988年岁末的一天,我突然接到从四川日报社打来的长途电话,得知我发表在四川日报11月25日上的《合江“卖肥猪”热提前到来,喜中有忧环环引起反应》一稿在四川日报社举办的“首届经济新闻征义”中荣获三等奖。我喜不自禁,马上赶到报社参加发奖大会,了解到此次征文的采用率仅有8%,而获奖率仅占发表数的20%,编辑老师紧握着我的手说:“小刘,你的这个新闻点子抓得好啊!”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十年了,但当时的情景…  相似文献   

15.
《百草园》第248期创作单位:海南人民广播电台主创人员:李木,邢萍首播时间:1994年5月29日邢:听众朋友,您好!李:您好,听众朋友J邢:每个星期天上午8点25分到9点40分是我们海南人民广播电台“百草园”节目播出的时间。我是主持人邢月。李:我是李...  相似文献   

16.
光阴似箭,转眼间解放军报第十二届新闻函授即将结束。作为本届函授学员,回想起这近一年的学习历程,心绪难平,真舍不得说“再见”。我是一名新闻爱好者。参加函授前,我曾多次向媒体投稿,均无奏效。参加函授后,在指导老师的热心辅导下,我已在《解放军报》上稿1篇、《军事记者》2篇、其他媒体20余篇,使我再次激发了写稿的热情,信心倍增,干劲更足。“熊建同志:你好!今编发你一稿,拟发11日军报,寄上大样剪贴,存念。祝学习进步!”这是马厚寅老师于3月7日给我写的亲笔信。捧读来信,令我感动不已。马老师为了一名素昧平生的学员来…  相似文献   

17.
《安阳日报》6月至7月刊发了我写的《西瓜姻缘》、《记者数麦粒》、《黄河,俺瞧你由怕变亲了》、《葫芦支书》、《咱给书记点台戏》(以下简称《西瓜》、《麦粒》、《黄河》、《葫芦》、《点戏》)等五篇农村采访手记后,《新闻爱好者》的编辑催我写写体会。下面就是我的一点感受。农民立场农民感情今年5月,安阳市要召开八次党代会,报社党委确定我负责四篇特稿的采写编发。这样,我就挤时间带经济部记者高扬到五县农村“坐车观花”。结果,顺便发现了许多生动鲜活的人和事。当初我就嘱咐高扬,我尽量多问,你尽管多记。除了党代会的特…  相似文献   

18.
晚饭后,我照常去洗白磁盆,正洗着,同队的一个同学过来了,她带着一脸笑意,神秘地说:“嗨!你‘小子’真行啊!你写的文章登报了!”当时真让我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俗话说得好:“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于是,我急匆匆地一路小跑,跑回宿舍,拿出近几天的《前进报》迫不及待地查阅起来,果然,我写的那篇《军校滋味》出现在报纸上,当时我真想高喊一声:“成功了!”人世间,每一次成功都要经历一番风雨。想想自己的写作过程也是如此。去年,我无意中翻开爸爸珍藏的一本剪贴本,让我吃惊的是里面各种体裁的文章都出自爸爸的笔下…  相似文献   

19.
一天,孝感广播电视报一位编辑给我打来电话说:“汉川报社给你寄来了稿费,汇款单在我们编辑部,请你来领取。”我说:“我一直未给汉川报投稿,他们为何给我寄稿酬呢?”这位编辑说:“我们孝感广播电视报在2000年11月28日《社会聚焦》版刊登了你写的文章,12月10日汉川报在《生活时空》版转载了,由于该报不知道你的地址,把汇款单寄给我们,请我们转交给你。”几天后,汉川报又通过孝感市新闻出版局把样报转交给我。我收到稿费和样报后,深受感动。现在报纸、杂志为了增加信息量,从其它报纸、杂志上转载文章的很多,不少报…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日前正式批复中国记协的请示,同意将11月8日定为记者节。我尽管不是记者,顶多算个新闻爱好者,但也要向记者们表示忠心的祝贺。 说实在话,从前我对有些“记者”很反感,因为他们只会写些“假、大、空”的文章,去欺骗老百姓,去为某些领导干部拍马屁。近两年来,我对记者(尽管不是所有的记者)的看法才有了根本转变,体会到他们的工作是多么辛苦!要担多大的风险── 1994年1月30日,《工人日报》星期刊刊登了长篇纪实文章《深圳百万劳务工的呼唤》。这是一篇反映深圳建设者们在为经济特区添砖加瓦,辛勤奉献的同时,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