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广西是一个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文化话语的构建在中国—东盟博览会对外宣传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凸显广西文化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体系,同时展现出我国文化的多元性和文化辐射的软实力。从多模态话语的角度分析,在对外宣传中广西文化话语可以从文化符号系统、多模态符号的形成过程和多模态整合三个方面进行深度挖掘,从而拓展我区文化话语的对外宣传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2.
《柳州师专学报》2017,(4):73-75
海报是宣传音乐剧的重要方式,兼有图像和文字,因此属于多模态语篇。依据批判话语和多模态话语理论以及由此发展起来的相关理论,对音乐剧《上海滩》的宣传海报分别从再现、互动和构图三大意义进行叙事话语解读,从文学叙事多模态进一步探究静态图像和文本语言符号间际关系和如何构建海报语篇的意义,激发观看者对音乐剧的兴趣,最终实现海报宣传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3.
元话语帮助发话者组织话语,表达对话语的观点和态度,引导受众理解话语内容。多模态元话语是多种符号模态的混合系统,言语符号和非言语符号模态共同来完成意义的构建。本文尝试探索多模态元话语在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中的语用功能,旨在证明将多模态元话语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建立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之上的多模态话语分析已逐渐成为语言学研究的新热点之一。运用克瑞斯和勒文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以2012年伦敦奥运会会徽为例,进行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从而揭示文字与图像共同作为社会符号的表意功能。  相似文献   

5.
多模态话语分析建立在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基础上,为中学英语课堂呈现的多模态化趋势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笔者以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知识为基础,从视觉、听觉和其他符号这三方面分析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多模态话语符号,从而提出对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多模态话语符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协同运作,有利于提升语言教学的效果。本文以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为研究基础,就教学中的感官模态符号、情境模态符号予以分析,从多模态课件开发、课程资源开发、微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情境教学、英语歌曲歌谣教学几个方面提出小学英语教学中多模态化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在日常交际活动中,交流双方为达到交流目的,越来越多地采用非言语因素来实现其话语意义。通过分析多模态话语中非言语符号的主要类型以及主要的衔接方式,探讨多模态话语中非言语符号的应用机制,总结出不同模态衔接的语言功效,从而丰富语言的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8.
多模态元话语的形成经历了语法化过程。以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及北京大学语料库(BCC)为语料来源,确定语料中的多模态元话语并从历时及共时层面对其进行详细分析。研究发现,多模态元话语经历了语法化演变,即其是由表达概念意义的符号逐步虚化为表功能意义的符号,进一步探明多模态元话语的虚化机制,其中包括隐喻、强化、泛化、相邻句位、重新分析与类推、转喻、和谐及推理等。  相似文献   

9.
新闻图片普遍存在于新闻语篇中,批判性地分析此类多模态话语十分必要。以CNN和Arab News上两幅新闻插图为语料,结合多模态话语和批判性话语分析理论进行意识形态分析。该研究揭示了新闻媒体如何在特定的语境下运用各种符号渗透其意识形态,旨在提高受众的多模态批判性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0.
袁珺 《海外英语》2013,(1):255-257
随着科技进步,多媒体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语篇形式日趋呈多模态化。该文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Kress&VanLeeuwen的视觉语法为理论基础,以WWF的一则平面环保公益广告为例,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揭示图像与文字共同作为社会符号的表意功能,从而达到环保公益广告的宣传目的,意在提高读者的多模态话语的识读能力。  相似文献   

11.
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分析2010年《中国日报》上的一个多模态媒体语篇,对多模态语篇中的各种意义资源进行整合,说明传统语法认为是副语言的图像、颜色、声音和动作等符号在现代交流中不再处于辅助位置,而是正在和语言符号一起形成更为宽泛的符号资源共同参与构建意义.对多模态话语的研究有助于全面准确地解读语篇的整体意义.  相似文献   

12.
网站的动态宣传语篇蕴含着多种符号模态,是多模态语篇的典型载体。本文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采用多模态语法框架对滨海新区政务网的动态宣传语篇进行了研究,从中验证了多模态语篇分析框架在网站的宣传语篇分析中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宋丽 《考试周刊》2014,(13):80-80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被广泛应用到手势、语言、图像、音乐等符号资源上。这些符号具有语言的功能性和系统性,所以,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同时被用来分析文字、图像和音乐。现在,高校教师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大量使用PPT,因此,用多模态话语理论分析大学英语教学是比较科学的。  相似文献   

14.
雷蕾 《考试周刊》2009,(17):44-45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的发展,话语的多模式性日益凸显出来,应运而生的多模态话语分析逐渐成为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在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上发展起来的视觉图像语法为理论基础,以中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为例,进行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揭示文字与图像共同作为社会符号的表意功能。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一般只侧重于纯语言文字的分析,对其他符号的应用较少,导致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有待提高。多模态话语理论强调的是多种符号编码的共同应用,其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应用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本文简要概述了当前我国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简要分析了多模态话语理论的应用意义,最后就基于多模态话语理论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这种现象自古有之,如诗歌配上图画,说话时打手势做鬼脸,使用不同口气和腔调等,只是话语的多模态性一直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最近几年随着多媒体话语的产生,人们才逐步认识到其重要性,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领域进行研究。二、多模态话语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下面笔者以所指导的一节初中英语阅读课为例,浅析多模态话语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多模态性是网络传播话语的一个突出特征,对网络叙事话语的连贯性具有积极的建构作用。在网络传播话语叙事中,线性文本话语和图像式话语相互协同,相辅相成。通过建立多种符号模态之间或隐或显的相互联系,网络传播话语得以形成意义连贯的叙事整体,以多模态协同配合的方式有效提升其叙事效果,从而实现高效的传受交际。  相似文献   

18.
电影海报的多模态性可以利用图像、文字等进行表达。基于Kress&Van Leeuwen提出的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从文字、图象、色彩、字体等方面对《归来》电影海报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电影海报通过言语符号和视觉符号的共同作用来实现意义构建,达到宣传电影和吸引观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多模态话语的研究始于2003年李战子首次引入多模态话语理论,提出多模态话语分析对英语教学有重要意义!随后胡壮麟、朱永生、顾日国、韦琴红等专家对于多模态话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时至今日,多模态话语研究如雨后春笋,在社会学、人类学、美学、新闻学、符号学等领域得以广泛运用!"多模态话语"是一个合成词语,它是由"模态"和"话语"两部分组合而成的一个术语关于"模态""话语"这两个词,研究者有过这样的论述:模态是指交流的渠道和媒介,包括语言、技术、图像、颜色、音乐等符号系  相似文献   

20.
电影海报作为电影宣传的重要手段,体现着电影的精神和内涵。本文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以及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框架为理论基础,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个方面对《为奴十二年》的宣传海报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图像作为社会符号如何与语言共同作用,以期提高读者的多模态识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