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使用,基于移动端的视频内容聚集了大量的注意力,“新闻+短视频”的传播模式成为新闻媒体在移动端进行内容生产的着力点。如今的大数据技术为新闻短视频的内容生产赋能,尤其是新闻评论,不断与技术融合,呈现影像化、视听化、便捷化的特点,开辟了新闻评论的新形式,但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一定的困境与挑战,需要从内容、用户和创新等方面下功夫。本文以深圳《晶报》观点类短视频“晶报说”为例,探究传统媒体短视频新闻评论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陈颂辉 《视听》2012,(5):30-32
在信息传播渠道多元化的当下,单纯依靠抢速度、抢独家已经无法从容应对媒体竞争新局面,而借助新闻叙述事实,依托评论传递观点,这种述评融合的方式在新一轮的媒体竞争中脱颖而出。电视媒介正在从浅层次的信息传播向深层次的信息解读转化,如何加强新闻短评无疑是值得思考的。新闻评论一直被称为"报纸的灵魂和旗帜"。相比于纸质媒体,电视评论的实践历史则短得多。电视新闻的特点在于"短平快","小言论"  相似文献   

3.
贺小玲 《今传媒》2012,(11):51-53
新闻评论于报纸,譬如新闻节目于电视,是媒体水平和专业精神的体现。在新媒介环境下,报纸新闻评论越来越重视时效性。而媒体对时效性的理解往往局限于时间性。时间性重于理性,则造成了报纸新闻评论质量整体下降。"青年话题"和"人民时评"分别是《中国青年报》和《人民日报》的评论版和评论专栏,通过对它们的调查能管窥报纸新闻评论时效性的现状,也能提醒报纸媒体正确理解时效性,扬长避短,抓住新闻评论的本质意义,树立专业形象。  相似文献   

4.
新闻评论历来被视作媒体的“旗帜”和“灵魂”,从中能看出一个媒体坚守的价值观。坚持新闻立台,追求评论强台,已成为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谋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共识。近年来,短视频呈现爆发式增长,在短视频和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出现了“短视频新闻评论”这种新型评论形式,体现了媒体公信力和深度报道能力,有效发挥舆论引导作用,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凝聚正能量。本文以期借助短视频的媒介优势,探寻实现短视频新闻评论有效传播的路径,从而更好地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闻评论“微博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的崛起与普及给媒体新闻评论的功能、内容与形式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本文对媒体新闻评论"微博化"现象进行分析与探讨,如微博时代新闻评论的地位和作用的加强,包括以微博内容为由头的新闻评论越来越多,选题来源更加多样化,还有新闻评论形式上的许多变化,如微博体评论的盛行。与此同时,微博对新闻评论也存在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评论类短视频方面,主流媒体需要意识到短视频传播过程中面临的环境现状,考虑到新闻评论类产品在质量、种类以及互动交流方面的缺陷,了解用户圈子对新闻评论类短视频发展的限制作用,积极打造贴近用户生活、种类繁多的优质短视频,充分考虑短视频的时间限制问题,加强对评论话语的凝练和优化,为用户带来更具深度的新闻评论.此外,主流媒...  相似文献   

7.
“短”是新闻的“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新闻学会等单位发起短新闻比赛,我应《新闻与写作》编辑部之约,在“报人评报”专栏就短新闻的话题理论几句。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是指媒体所传播新闻信息的全部,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新闻摄影、新闻漫画等所有新闻体裁。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本文讨论的短新闻即指消息。消息是新闻的主力军,是媒体运用最广泛、最快捷的新闻发布样式。就某一新闻事件的传播而言,消息不仅起着打响“第一枪”的重要作用,而且是整个事件发展过程中各个重要关节点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采.写.编》2023,(8):F0002-F0002
《渤海瞭望》是唐山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精细打造的一档热点新闻评论栏目。秉承“热点透视正向引导”理念,对公众关注的新闻话题做出快速发声,在舆情发展初期便输出建设性观点,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渤海瞭望》将短视频与新闻业务融合,把新闻评论的“短平快”特点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也是主力军在主战场全面发挥舆论影响力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9.
苏妍 《新闻世界》2020,(5):34-36
媒体融合现已步入"深水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新闻评论报道形式正在发生转变。主流媒体不断拓展在融媒领域的评论阵地,创新评论表达方式,创新传播手段,不断扩大主流声音的有效覆盖面,以期更好地实现舆论引导。"融评",赋予了评论更多可能性。本文试以当下现有"融评"产品为线索,分析融媒体时代新闻评论的突围之道,并试图为今后新闻评论更好的发展提出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所属媒体,获"中国新闻名专栏"的,大河网"焦点网谈"在先,《大河健康报》"健康话题"在今。"焦点网谈"2006年获奖,是中国互联网首个"中国新闻名专栏";"健康话题"今年获得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中国新闻名专栏),是河南省纸质媒体首个"中国新闻名专栏"。"健康话题"为什么能获奖?评委们说,是因为它独具的科学评论的特色。为什么是"独具的"?因为其他媒体没有。什么是"科学评论"?就是以新闻评论的笔法阐述科学观念、科学知识。这就是特色。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梅洛维茨的情境理论为出发点,通过对"康辉VLOG"中的"后台"可视化策略进行梳理,以及对央视新闻官方微博下的相关评论进行内容分析,探究新媒介情境中传受关系的演变,并总结时政新闻短视频传播中的"后台"可视化策略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王瑜 《新闻战线》2023,(6):81-83
传统新闻评论如何在短视频风靡的新媒体竞争环境中拥有一席之地?本文在分析当下传统媒体新闻评论短视频化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探讨新闻评论短视频化发展模式与路径的进一步完善,为传统媒体新闻评论向新媒体转型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产业政策是"四级办电视",目前,中央三台合一,省级卫视搭建融媒体平台,县级融媒体中心逐步在全国推行。那么,市级电视台如何应对媒体融合?作为城市电视台立台之本的新闻节目,怎样调整生存策略、功能定位和内容生产,才能得以在新媒体上延续自己的公信力、影响力和引导力?本文通过对城市电视台新闻生产的观察和分析,从理念更新、内容创新等方面,探索城市电视台新闻生产与移动短视频形态从"融合"到"熔合"之路。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新闻评论在广播媒体中境遇尴尬。一方面,一些广播电台缺乏评论意识,广播新闻评论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另一方面,许多广播电台没有建立科学的评论机制,广播新闻评论形式混乱,节目同质化、评论模式化的情况比较严重。同时,广播新闻评论个性化之路的探索明显滞后于广播媒体的发展,在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龙头”的广播媒介中,新闻评论在以往节目表上的份量微乎其微。从1922年广播电台正式在中国开播以来,广播新闻评论就像婴儿那样一步一步地学着自己走路,在挫折中成长。直到今天,成长起来的广播媒体开始走自己的路。2004年1月1日,由…  相似文献   

15.
大力搞好评论改革,开创军队媒体评论的新局面,让军事评论的受众耳目一新,是当下军事新闻改革全局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军队媒体的新闻评论如何改革?请看《创造军事媒体新的"评论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16.
作为“引导舆论的旗帜”、“影响传媒的灵魂”,新闻评论越来越受到媒体的重视和公众的关注。新闻评论以其快捷、简短、深刻等特点日渐成为舆论倾向性最强的新闻作品.在彰显媒体风格、引导公众思想、解决现实问题、争夺读者群等方面的意义和价值日益凸显。全新媒介环境下。面对媒体间的激烈竞争,新闻评论应在“坚持”中寻求“突破”,在“突破”中传承个性,力争更好地引导舆论。  相似文献   

17.
李勇 《新闻前哨》2023,(24):29-30
本文以江门市广播电视台融媒体发展及其效果为例,浅谈地方传统媒体应如何融合新业态,实现新闻短视频“破圈”。  相似文献   

18.
评论作为直接表达观点、引导舆论的新闻产品,是引导舆论的"利器"。如何让评论发挥更大的作用,引发着新的思考和实践。评论被加重近几年来,以党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正拉开新一轮改革的序幕。  相似文献   

19.
当今时代,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希望拥有高素质的评论队伍、高水准的评论文章。如果你是媒体人,及时补好新闻评论这一课,将会为你的传媒生涯增添亮色:如果你还是新闻学子,在校期间若能练就一手新闻评论的好笔头,你将会成为用人单位的稀缺人才。2014年12月6日,《新闻与写作》杂志在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举办"评论互动场"武汉专场活动。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赵振宇教授以实际案例为"引",引导同学们针对实际展开观察、  相似文献   

20.
清代王夫之将"意"比作文章的三军统帅,表明思想在文章写作、评价中的重要地位。新闻评论是媒体的旗帜、是冲锋号,它旗帜鲜明地破除思想障碍、革除弊端、解决矛盾,为社会主义建设清道。文以载道,新闻评论通过直接评论彰显思想,思想是评论的生命、灵魂,新闻评论的价值首先在于思想。消息、通讯以报道客观事实为主,注重新闻价值,是什么、怎么样是消息、通讯的任务,而评论则是说理的文章,反映一定的观点和倾向,在舆论导向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更注重思想、言论价值。为什么、怎么办是新闻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