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不断提高。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这是中国的媒体人共同努力的目标。目前,从中央到地方,从报纸、广播、电视台到网络,各媒体的全方位大外宣格局已经形成。那么,地方媒体如何能在大外宣的环境中做出自己的特色?地方电视台如何利用电视的特性,在当地国家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呢?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电视外宣节目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由稚嫩走向成熟。然而外宣节目虽然通过各级卫星频道播出能覆盖全球,但是它们却很难在境外落地,没有真正进入境外观众的视野,没有完全变成有效节目。电视同行尝试了很多办法,比如“借助境外主流媒体宣传中国”。我国副省级以上电视台在境外都有自己的友好台或者合作媒体,很多城市在境外都有友好城市,可以借助他们的力量来宣传中国,通过他们的频道播出中国的外宣节目。我们可以合作制作节目或者把制作好的节目送到对方频道播出。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两个突破:一是在宏观思路上,主动地联合境外媒体,争取…  相似文献   

3.
当前华语媒体在国际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信息传播上的不对称造成被误读的中国印象。因此,我国政府要确立对新型外宣工作的战略认识,进一步转变传播理念,确立由宣传走向传播的大外宣思路,积极发展新形态电台,构建多层次的广播外宣格局,从而形成积极有效的对外宣传策略以及面向全球的国际传播网络。  相似文献   

4.
网络时代,使用网络媒介来了解世界、沟通信息的社会群体逐渐增大。网络媒体的发展与网络世代的兴起,改变了外宣领域的受众结构。网络世代逐渐成为外宣的主体受众,网络也逐渐成为外宣的主要渠道。如果中国网络外宣力量薄弱、达不到应有的传播效果,对于构建中国国家形象、建设文化软实力都非常不利。  相似文献   

5.
沙庆 《新闻世界》2023,(5):23-26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传播中华文化、提升我国国家形象、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手段。新时代,外宣媒体应该加大国际传播力度,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提升外宣媒体的翻译能力来推动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从而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以来,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传播形势产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网络和新媒体平台的发展,中国的对外媒体的生存与其他媒体一样也产生了"求变"的需求。为了在新形势下抢滩登陆,多家中国外宣媒体几乎同时提出了本土化战略。本文以多语种外宣杂志《今日中国》为例,探讨外宣媒体在本土化进程中的探索与挑战。  相似文献   

7.
金彪 《视听纵横》2006,(5):72-74
经过十五期间的稳步发展,浙江已经成为中国的传媒业大省。浙江广播电视媒体产业综合实力达到全国发达地区的先进水平,广告经营创收位居全国第四位,成为浙江省最具社会影响力的大众传媒和文化大省建设的支柱行业。但是,随着境外媒体的高调进入和网络等新媒体的强势崛起,在中国这  相似文献   

8.
2013年是中国网络发展值得记录的重要年头,从盈利数据上看,网络首次完胜报纸,成为继电视媒体之后的第二大公共媒体。这一势头不可小觑,充分说明网络媒体的现实影响力在持续放大。随着社会化媒体和公民媒体的强势介入,通过行政力量处置公共事件的传统方式效力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趋势,各国都应在这样的趋势下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一直成为国际媒体舆论关注的重点,其中不免有炒作放大中国经济自身的弊端或对世界的威胁等言论,针对诸如此类的负面舆论,我国的对外媒体应如何承担起宣传解释,维护中国经济良好发展的国际形象责任,本文就此类问题,对做好经济外宣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试析危机传播中网络媒体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体与政府、公众共同架构起的互动系统,已经成为危机管理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网络作为新生的媒体,正以强势的姿态介入公共关系领域,并发挥着不断增强的影响。网络已经以新主流媒体的身份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传播方式,改变了传统传播行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军网英文版创立6年来,通过不断完善对外军事传播能力,如今已成为国内权威的英语军事新闻网站。目前,我军具有外宣功能的媒体,国际传播能力还不够强,难以有效地对抗西方传媒的话语霸权,而融合了军事、新闻、外宣、英语和网络等特点与国际传播要素的军网英文版,无疑是一支重要的军事外宣力量,可以有效地扩大军事外宣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新闻前哨》2005,(12):79-79
张刃在《中国新闻出版报》上撰说,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网络日益成为一种越来越强势的新兴媒体,进而对其他传统媒体,特别是以报纸为主导的纸媒体带来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自1994年4月20日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真正拥有全功能Internet的第77个国家到现在,中国的网民已经快速膨胀到3.38亿人,网络已经成为一个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网络新闻媒体已经成为一支比不少传统媒体更加便捷的重要媒介。但是,我国的网络新闻媒体在15年多的发展历程中始终摆脱不了的,是一个不伦不类的“怪胎”,那就是发展模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对外传播(或外宣)是我国党和政府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这方面的任务主要由外宣媒体承担(包括单一外宣媒体和综合媒体的对外部、国际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党和政府适时提出了增强传播能力、积极影响国际舆论、树立国家良好形象的要求.中央级媒体据此纷纷调整发展战略,设定"打造国际一流媒体"的目标.这使对外传播开始由外宣媒体的孤军奋战转变为集优势兵力于一体的协同作战.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李杰锋 《青年记者》2016,(11):32-33
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加强,我国政府对对外传播工作越来越重视,如何提高我国媒体国际传播能力,改变国际舆论场上西方媒体强势而中国媒体弱势的格局,已经成为政府和媒体的重要课题. 从话语平台的“硬建设”转向媒体公信力的“软建设” 1.国际传播中“平台大”并不意味着“效果好”.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改变我国媒体在国际舆论场上的弱势,大手笔地进行了话语平台建设.这项建设工作遵循着“官方主导,媒体实施”的模式,具体路径通常有两种:一是中国媒体“走出去”,二是借外媒出海.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事业的蓬勃发展,互联网外宣作为全国对外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外宣网站也已经逐步成为境外受众了解中国信息的主要窗口。  相似文献   

17.
耿月 《新闻世界》2014,(11):70-71
网络媒体的发展开辟了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给各国、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我国政府应重视互联网作为跨文化传播媒介的作用,努力体会以西方国家为代表的文化背景、思维习惯,在传播内容、报道方式及网站布局等方面对网络外宣媒体的现状做出改善,提高网络外宣媒体的跨文化传播效果,对外塑造出更好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8.
网络媒体日渐成为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和网络、手机两大新兴媒体的集大成者,互联网络已经成为信息全球化的首要平台。如今的世界,越来越多的人离不开网络媒体。凭借网络媒体的强势崛起,网络记者编辑队伍正在迅速壮大,引起了传媒界和广大受众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9.
与互联网等媒体相比,手机媒体具备诸多潜在的军事外宣优势,加上其庞大的受众规模,足以产生巨大的能量,可以成为军事外宣的优质媒体。将军事外宣“移动战略”纳入国家外宣框架,走媒介融合发展之路,挖掘手机媒体互动功能,考虑国外用户使用习惯差异.搞好内容开发,是实现军事外宣“移动战略”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0.
瑞士资讯网站为适应媒介发展形势,在短短十余年时间中从传统外宣广播媒体成功转型为网络媒体,其采取的推出多语种手机新闻客户端,改版适应多渠道登陆需求,积极开拓中国社交媒体平台等措施成为引领瑞士传统媒体融媒发展的典范,其发展之路对我国对外传播媒体转型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