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在当今这个网络时代,麦克卢汉曾经预言过的"地球村"已成为现实.按照荷兰传播学者丹尼斯·麦奎尔的观点,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导致了信息社会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一 人类不断地发展信息技术,是为了缩短人们之间的距离,然而我们现在的物理距离缩短了,心理距离却疏远了. 现在的地球,我们习惯于称为"地球村".①"地球村"概念的提出者是加拿大的媒介批判学者麦克卢汉,他在20世纪60年代就预言了现今新媒体构成的环境."它(信息技术)能使远隔千里的人相互接触,你们每个人都将出现在别人面前,你们将在一起谈笑、彼此接触,仿佛同处一室……你的伙伴所看和感受到的那个人常称为你的‘化身’即现实的你的一种象征."  相似文献   

3.
"物联网":信息产业革命的第三次浪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荣春 《传媒》2010,(7):49-51
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曾预言,随着人类传播技术的发展,人类将进入"地球村"时代.当我们还在为麦克卢汉的"地球村"、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以及威廉·米切尔的"比特之城"而惊叹之时,另一扇信息交流的大门--"物联网"正悄然向我们打开,它开启"物与物,人与物"的交流与沟通.  相似文献   

4.
晋晓兵 《新闻传播》2006,(10):52-54
一、问题的提出在网络时代,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地球村”的预言变成了现实,伯纳兹·李万维网的发明使这种趋势愈发明显。网络信息服务(这里指网络作品)作为未来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方向,它利用互联网充分地实现了信息跨时空的传播,极大地促进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与开发利用,使信息服务的速度时效与空间范围达到极致。然  相似文献   

5.
李欣 《新闻知识》2008,(3):34-35
1973年,美国未来学家丹尼尔·贝尔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预言,20年后,"经济转尔生产那种由文化所展现的生活方式"。贝尔的预见无疑是深刻的,历史的发展也证明了他的预见。我们可以看到,随着跨国媒介集团的日益强大,遍布全球的传播体系将美国式的生活方式渗透到世界上的每一个角  相似文献   

6.
今天,我们人类社会,正徐徐跨入一个崭新的信息化时代。这趋势,似已无可更改。 于是,“地球村”的预言渐变为现实,“小小寰球”式的夸张竟也具有了一种真实感。与此同时,新时代必然地、不断地带来大量的新课题,迫使人们不能不认真探索相应的新思路、新对策。 正是在这背景下,我应日本信息通信学会的邀请,于1993年11月18日至19日赴东京参加了“纪念  相似文献   

7.
不管麦克卢汉在媒体不发达的年代里遭受过怎样的批评和嘲讽,如今他的一个个预言正在变成现实。从"地球村"的预言到"媒介即讯息"理论的提出再到"冷媒介和热媒介"的划分,无一不闪烁着他耀眼的思想光芒。本文试以微博为例,分析麦克卢汉的媒介观在新时期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麦克卢汉在40多年前关于电子媒介社会的许多预言,如"地球村"、"信息时代"、"多学科交叉"等等,今天已经成为了现实,而他提出的"内爆""图像时代"等许多概念已被后现代主义理论家演绎为重要的思想。尽管麦克卢汉的许多论述遭受了争议,但他那先知般的预言,不得不让人叹服。  相似文献   

9.
王宇 《新闻传播》2007,(12):36-37
47年前,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首先提出了“地球村”(Global Village)的概念,他是在肯定电视的威力时提出这一概念的。也就是说在他看来电视就是“地球村”得以成为现实的技术力量或者说技术手段。如今地球变小了,麦氏预言的“地球村”也已经部分成型,不仅在经济上日益鲜明显露,而且在文化上也有强烈体现。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中西、中外文化正日益融合,今天的生活观念已经模糊了“我们”和“别人”的界限。  相似文献   

10.
王凯文 《新闻世界》2013,(5):293-295
麦克卢汉是传播学界的传奇人物,他的理论建构新颖,具有创新性。他在半个世纪前所提出的种种预言,于当今社会逐一实现。他所提出的"地球村"概念,也开始发挥着重大作用。麦克卢汉对地球村充满美好愿景,他认为,世界大同,人类整体合一。而现实社会却并未完全如他所愿。笔者认为,地球村概念在当下社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网络表情符号的发展历程 当麦克卢汉所预言的"地球村"在网络的推动下成为一种现实的时候,远距离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使得网络即时聊天工具的作用日益显著,人们之间的联系除了电话号码、地址以外,MSN或QQ号码也渐渐成为一种必要的联系方式,而网络传播符号也应运而兴.  相似文献   

12.
刘建明 《今传媒》2006,(1):11-12
1960年麦克卢汉在《关于理解新媒介的报告》的打字稿中提出“地球村”的概念,今天许多研究者认为,这是对全球化媒介的预言。实际上,麦克卢汉受到时代和技术发展的局限,始终没有真正预见全球化媒介——初级网络和全真网络的诞生,也没有把全球化媒介视作一个发展过程。本文认为,如果我们跨越麦克卢汉的预言,会发现全球化媒介早在17世纪就开始起程,经历跨国办报、环球广播、初级全球网将走向信息全真视频网,到22世纪前叶,人类将进入全真媒介的生活时代。(一)跨国媒体、环球媒体与“球距村”17 ̄18世纪的殖民主义东扩带来宗教和其他文化的越洋传…  相似文献   

13.
全媒体时代的激烈竞争,地球村频发的爆炸性信息,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新闻大战。此间,电视媒体和电视人锐意应变创新,充分运用先进的技术传播优势,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抢占制高点,确立了电视在媒体群中的优势地位。由电视媒体的表现和发展势头笔者可以作出这样的判断: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电视媒体的优势地位仍将继续保持。  相似文献   

14.
正50年前,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预言了"地球村"。这是一个了不起的预言。不可否认,现在的媒介十分发达,不仅有传统的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还有新兴的微博、微信等。他们相互交织,既有较量对抗,也有互补融合,呈现出一种全新的舆情:舆论空间多元、社会思潮多变。在这种态势下,现实社会客观上存在着两个舆论场:一个是依托于党报等组成的"主流舆论场";一个是完全借助于微博、微信等而存在的"民间舆论场"。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舆情背  相似文献   

15.
王诗秒 《新闻世界》2013,(9):280-282
大众传媒的兴起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在人类进入电子信息时代以来,麦克卢汉所预言的“地球村”已经成为了现实。消费社会成型后,我们已经置身于一个无物不媒介的社会中,广义大众传媒社会已悄然来临。  相似文献   

16.
田伟伟  刘成新 《青年记者》2007,(22):108-109
现在,网络传播已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麦克卢汉曾经预言的"处处皆中心、无处是边缘"的"地球村"已经实现。网络把世界各个角落的人都连到了一起,"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每当  相似文献   

17.
金震茅 《新闻传播》2006,(8):4-7,13
加拿大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在1969年出版的《地球村——战争与和平》(War and Peace in the Global Village)一书中预言的“地球村”在今天成为现实,在互联网这个虚拟与现实交融的空间里,网络传播突破了时间、空间、地域、边界和媒体的界限,各种信息能够以文字、图片、动画乃至声音、影像等形式,全天候地在全球各地间迅速、海量、互动式地传播交流。借助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传播优势,中国内地广播电台(频率)纷纷上网,目前中国内地已有近200家电台(频率)建立起了广播网站或开设网页。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加速信息传播,地球村公民随时可以上网了解各种新闻.从大量文字资讯到新闻图片,从现场直播到新闻焦点,无不宣告网络时代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时代看“地球村”的三种区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先起 《今传媒》2010,18(10):108-109
保罗·莱文森把麦克卢汉的"经典地球村"分为广播地球村和电视地球村;广播地球村是"儿童的村落",电视地球村是"窥视者的村落"。他打破了一般人对"地球村"静态理解的固定模式,认为地球村有自己"成长"的过程。真正意义上的地球村:赛博空间(Cyberspace)——参与者的地球村的出现修正了麦克卢汉"地球村"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张爽  于秀秀 《新闻世界》2014,(6):309-310
21世纪是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麦克卢汉预言的"地球村"在媒介的推动下逐渐成为现实。全球化的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存在着霸权主义,一些国家的新殖民主义正在试图控制着另外一些国家。本文从媒介发展的角度入手,浅析媒介发展对文化霸权的影响、文化霸权产生原因、文化霸权在不同国家的表现以及媒介在文化霸权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