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所谓蹝党报边缘化蹞一位从事新闻研究的朋友问我,有人认为,现在的党报正在“边缘化”,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我回答他,我不赞同这种观点。不同的报纸,功能不同,读者定位不同,报纸风格也不相同。在我国,各种类型的报纸,以推动改革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服务公众为共同目标,组成蔚为壮观、充满活力的报业大军。所谓“党报边缘化”的观点,可能着眼于一种市场现象。目前,晚报、生活类报纸的市场总量比较大,党报的发行量相对比较小。但是,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看一张报纸的影响力,不是单纯看它直接面对的读者的数量。报纸处于社会政治舞台的中心还是…  相似文献   

2.
“党报上全是工作型的新闻。没看头。”这是一部分读者的意见。“党报不同于晚报,不写工作型报道写啥?”这又是一部分记者的观点。虽然前者观点不免偏颇,那么,对于党报的记者来说,报道非要写成“工作型”不可吗?我看未必。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不少晚报、都市报加大了时政、经济报道的分量,力图达到“报道主流新闻,影响主流读者”的目的。然而,与报道此类新闻历史悠久、驾轻就熟的党报相比,都市类报纸还处于艰难的探索阶段:要么落入党报报道的窠臼,耗用大量版面又彰显不出自身特色;要么蜻蜓点水般抓不到要领,报道远远满足不了读者需求……努力探索时政经济报道的新路子.成为许多都市类报纸绞尽脑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晚报、都市类报纸大都是以社会新闻为主打,尤其是在起步阶段,很多媒体都是靠社会新闻在当地迅速打开局面的。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全民素质的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年来,各级政府全面推行阳光政务,高度重视民生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时政新闻。很多晚报、都市类报纸已经逐渐认识到这一点并逐步加强在时政新闻报道方面的探索。然而,由于晚报、都市类报纸的受众与党报不同,对时政报道的要求也不同。晚报、都市类报纸不仅要做时政新闻,而且要做得好看、可读,才能受到读者的欢迎。那么,晚报、都市类报纸如何才能把时政新闻做得更可读呢?近年来,《天中晚报》在做时政新闻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党报作为党委机关报,其“规定动作”比其他报纸都多,在“规定动作”中,党务政务的工作性信息报道、政策性新闻报道等时政新闻占大头。时政新闻多属于硬性新闻,硬新闻“硬度”高,要做得吸引读者眼球、满足读者需求,受到读者欢迎不容易,如政治性会议新闻就会议报道会议,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在可读性上不及晚报、都市报的软新闻,但硬新闻有硬新闻的优势,关键在于如何创新报道。从新华日报连续三次的改版经验来看,党报完全可以通过创新时政新闻报道,淡化工作味,突出新闻因素等手段,做强、做宽、做深报道。  相似文献   

6.
何为党报性质,晚报风格?我们认为,党报,即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是中国共产党主办的,以“报告新闻,揭载评论,定期为公众刊行”的出版物。所谓晚报,是以刊载社会新闻和评论为主的出版物。也可能是有党派性的,也可能是无党派性的,一般说来是无党派性的。如果说它们的区别主要是“性质”的不同,作为报纸,又都是面对读者“报告新闻,揭载评论,定期为公众而刊行”的出版物。当然,它们的内容、风格是有很大差别的。党报的宣传主次十分鲜明,有较强的指导性、思想性、政策性。晚报的社会性、知识性、趣味性、文学性在报纸系统中为最。它的优势就在于“靠近生活,面向社会,接近群众”。坚持党报性质,发扬晚报风格,是在坚持党报性质的基础上,借鉴晚报的经验,发挥晚报优势,吸吮晚报味道,办出富有地方城市特色的机关报来。邢台晨报为了在坚持党报性质的前提下发扬晚报  相似文献   

7.
张正柱 《新闻前哨》2001,(12):32-32
同党报和社会报纸相比,行业报不仅在新闻资源、广告发行,还是读者数量、社会影响等方面,都稍逊一筹。行业报的生存空间十分有限,压力越来越大。党报有政治上的优势,社会报纸能够抓住读者的爱好,它们的新闻线索多、时间快,它们的发行量要比行业报大得多。另外,党报和社会报纸还可以通过在本部以外的地方印刷,以最快的速度把报纸送到当地读者手中。在这方面,地方报纸更是得天独厚,占据天时、地利、人和。显然,实现上述这些“快”的必要条件,行业报都很难做到,行业报并不具备“快”的优势。 但是,作为各行各业的宣传舆论工作主…  相似文献   

8.
在党报日趋讲求可读性的今天,党报社会新闻“如何区别于晚报、都市类报纸”、“如何在这一类新闻中发挥导向的旗舰作用”、“如何处理好与党报传统新闻的关系”等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笔者仅以《河北日报》近期新辟社会新闻专栏中发表的几篇读者关注度较高的稿件做一点浅析。 今年8月15日开办的“社会之窗”,为《河北日报》重要新闻版(第二版)历史上第一个专门刊载社会新闻的专栏。稿件全部由总编辑及主管副总  相似文献   

9.
“短、平、快”的“快餐式”风格是晚报的绝对优势,而“好看”的社会新闻则又是晚报的“买点”和“看点”。如何捕获高质量的社会新闻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党报的亲和力。说到底是党报尊重读者、关心读者、服务读者的一种人文关怀精神。报纸办得可亲、可信才能可读。与晚报、都市类报纸相比,目前党报的报道从总体上说还是离读者远了。新闻“三贴近”实质上是新一轮媒体改革的导向标,是新一轮争夺受众的新闻市场的竞争。其特征是由过去僵硬的、形式化的、政治口号式的舆论导向,向满足广大读者知情权转化。向增强与读者的亲和力转化。它高扬的旗帜是:一切为了读者,为了一切读者。  相似文献   

11.
“党报”这两个字,“党”是个性。是报纸当中的党报,不是晚报生活类报纸;“报”是共性,虽然是党报,但他是报纸,报纸就要尊重新闻规律。不能强调个性,抹杀共性,当然也不能强调共性,来抹杀党报的个性。  相似文献   

12.
在新闻事业不断发展,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地市党报为了更能吸引读者眼球,在做大做强本地新闻、社会新闻的同时,纷纷把目光瞄上了时事新闻这一“信息大餐”,努力扩展和充实时事报道,并把它作为报纸吸引读者的一个新亮点加以培育。  相似文献   

13.
晚报的各类副刊,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吸引读者的重要内容。随着各地晚报的厚度在不断增加,各类新闻的内容和分量也大大增加。业内人士有言:报纸要用新闻“招客”,用副刊“留客”,可谓一语中的。新形势下,怎样“转轨变型”办好地市晚报副刊,是一个新的课题。笔者认为,副刊只有与晚报总体架构和整体风格  相似文献   

14.
较长一段时期,报纸上那种“叫座”的“花边消息”,似乎一直只属于晚报类报纸。在提倡党报亟须“三贴近”的今天,实在有必要让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品种,在党报版面上生根、开花。  相似文献   

15.
一、省级党报面临新闻改革的紧迫课题 近年来,新闻界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省级党报在发行中遇到严峻挑战,碰到严重困难;但省级党报所办的晚报、都市类报纸却异军突起,发行量一路飚升,经济效益非常明显,引来新闻界及社会各界的关注。 为什么会出现一头“热”,一头“冷”的局面呢?具体分析,有如下几个原因: 第一,党报在坚持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同时,对受众的阅读心理研究不够,重视不够,站在读者角度考虑新闻宣传选题、写作、表述不够。现在读者的阅读心理,与报纸铺天盖地长文章、大块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而晚报、都市…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报纸上社会新闻很走红。读者爱看,报人爱登,晚报抓,日报抓,党报也抓。全国晚报还举办了大奖赛,大力提倡。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报纸新闻改革的收获之一,“百花齐放”园地中的鲜花一枝。这里仅就“文革”前和复刊后20年间,新民晚报对社会新闻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谈谈一孔之见,一得之乐。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社会新闻成了都市类报纸“以弱战强、以小搏大”占领市场的杀手锏。细数那些有影响的都市报,无一不是在社会新闻上做足了文章,从而赢得了读者,占领了市场。对于新时期的党报来讲,社会新闻的巨大价值同样不容低估,它既是党报占领和开拓读者市场的重要武器,也是党报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途径,更是党报引导受众正确认识社会热点问题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社会新闻成了都市类报纸,“以弱战强、以小搏大”占领市场的杀手锏。细数那些有影响的都市报,无一不是在社会新闻上做足了文章,从而赢得了读者,占领了市场。对于新时期的党报来讲,社会新闻的巨大价值同样不容低估,它既是党报占领和开拓读者市场的重要武器,也是党报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途径,更是党报引导受众正确认识社会热点问题的重要形式。因此,党报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做强做大社会新闻,不仅是读者的阅读要求。也是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9.
最贴近城市市民生活的晚报能否吸引受众的眼球,除整体风格和“好看”的内容外,很大程度取决于读者拿到报纸的“第一印象”和“第一眼”感受,也就是晚报的版面视觉效果,而这个视觉效果的关键就是新闻图片的运用。读者透过版面上有视觉惊喜和视觉冲击的“新闻图片”,感受到报纸对新闻事件的态度和感情,以及这张报纸的特色与个性。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发行于山西省长治老区的上党晚报受到读者的好评,并连续获得“中国十大地市晚报”“中国地方都市报类最具影响力十强”“中国地市晚报品牌十强”“中国十大创新力城市晚报”等荣誉称号.其中,新闻时评功不可没.如果说各类新闻构成了报纸的血肉骨架等主要内容,时评则是激情之后的冷思考,赋予报纸灵魂,是一份报纸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