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赵伟 《新闻前哨》2022,(3):58-59
新闻媒体通过规划设计新闻报道活动,能够体现自身核心竞争力.融媒体时代下,科学开展新闻报道策划工作,能够更好地发挥媒体信息传递、文化传播、舆论引导及服务社会等功能.本文在阐述新闻报道策划重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县级融媒体现阶段在新闻报道策划方面产生的新变化,并研究了优化其新闻报道策划的路径,以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一份报纸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新闻报道的内容上。本文以烟台晚报为例,探讨其新闻报道的内容特色。立足本地化,接近市民,提高亲和力  相似文献   

3.
时代在飞速发展,新闻报道在形式上的变化则比较小.特别是在写作模式上,基本上没有多少变化。本文认为,改变平面化的报道模式,力求多侧面多层次地报道变化中的事物.使新闻报道立体化是新闻改革的必然方向。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时代,我们的新闻报道应该增强受众意识,体现人文关怀,提升其趣味性,让简洁、直白的新闻,变得形象生动、多彩多姿起来,以适应、满足受众对新闻报道不断变化着的多样性需求。  相似文献   

5.
在坚持正确办报方向的前提下,要使地市党报新闻报道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要增加内容的权威性、指导性、贴近性、服务性,并恰当运用多种多样的新闻报道形式,提高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增强吸引力,让读者感到可读、可亲、可信。作为地市党报来说,要在报道内容上体现可读性,就应报道读者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满足读者求知天下大事的欲望,从需求心理上贴近读者。要在报道内容上体现可读性,还要报道读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6.
新闻报道只有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才能不断增强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实际性、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做到“三贴近”,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的心声结合起来,在新闻报道中,突发性事件发生时,如何体现新闻报道的“三贴近”,做到非常时期的“非常贴近”是新闻报道中遇到的新问题。 突发性事件中不少是负面事件,具有来势迅猛、影响巨大等特点。因此其产生的原因及发展变化的进程以及对公众切身利益的影响都会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成为社会的热点,这一特殊时期,公众对媒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在经济利益的影响下,新闻媒体的报道方式、传播渠道、舆论重点都在发生着变化,多数的变化增强了传播的有效性。但为了博取更多受众的眼球,有些变化也在不断冲击着新闻媒体最基本的客观公正的原则,导致新闻报道失衡。新闻报道是媒介对新闻第一反应最直观的体现,展现出新闻媒体的敏感度,价值取向失衡的新闻报道却为了迎合受众,只报道受众感兴趣或乐于听到的新闻,这违背了新闻的客观公正性。  相似文献   

8.
蔚涛 《记者摇篮》2009,(4):41-41
平民化理念和受众取向给新闻报道带来的变化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新闻报道的泛化和软化,二是新闻报道在追求刺激性和煽情性上有抬头之势。  相似文献   

9.
黄鹤 《青年记者》2009,(12):38-39
新闻报道价值取向是新闻传播主体取舍新闻时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价值立场和价值态度,是新闻价值取向在新闻报道操作中的变化和细化,具体表现为在新闻传播中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和报道重点是什么及其基本倾向。近年来,由普通百姓倾诉自己生活中的情感遭遇,记者聆听记录而成的副刊专栏在市民生活类报纸上遍地开花,受到读者的大力追捧,新闻学术界对此类文体和价值取向也给予了一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媒体之间激烈竞争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迫使各个媒体在新闻报道上不断寻求突破,以便在竞争中占得先机。时下显现于一些媒体上的话题性版面或栏目,就是这种突破的形式之一。这种突破不仅体现在形式上,也体现在内容上,甚至直接影响着各个媒体的传统观念以及对新闻价值的判断,这些潜于意识、张扬于媒体界面、时而凸现的或大或小的变化,恰恰是媒体新闻报道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基点。话题性版面或栏目在受到读者和观众欢迎的同时,也引起了媒体业内人士及传媒研究者的高度关注,所以,探讨党报的话题性版面或栏目也有其特殊的价值。话题性版面或栏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